根據清代文獻記載,東海的掠網寺曾經收藏有一幅長兩丈四尺,橫八尺的綾本綉佛,綉工十分精美,頂部還用蠅頭小楷綉著《金剛經》的全文,經末注道:嘉靖年間,信女弟子葉蘋香潔身清心發綉。據說,此綉佛有著非常傳奇的經歷。
寺院
傳說,翰林出身的浙江人葉大鐘,官升侍御官,執法嚴明,從不徇私,經常上奏彈劾橫行霸道的權貴。底子不幹凈的在朝官員人人自危,就連當朝宰相嚴嵩也派人送名貴字畫,古董珍寶,想拉攏葉大鐘。然而,葉大公更加深惡痛絕,彈劾越發猛烈。
嚴嵩一看如此情景,知道遲早要遭禍事,索性先下手為強,找了一撥人誣陷葉大鐘行賄受賄。因此被革職,處以廷杖之刑,打個半死,收押在刑部大牢,等候斬決。葉大鐘的兩個兒子,雖然也是知名人士,但是面對嚴嵩這樣強大的對手,也是束手無策。
葉大鐘
葉大鐘有個女兒,名叫蘋香,溫柔婉約,至情至孝,聽說父親身陷囹圄,非常悲傷。十四歲的蘋香日夜跪在佛前為父親祈禱,蘋香擅長刺繡,她買來一幅巨綾,剪下自己的秀髮,歷時兩年綉了一幅巨大的佛像,和《金剛經》全文,綉成的那一天,父親也蒙受天恩,遇大赦得以出獄。
從此,葉大鐘退隱,林泉養老,不再參與朝政。蘋香因為日夜為父親祈禱綉佛,沒有注意用眼的保護,視力逐漸衰竭,什麼都看不到了。葉大鐘非常心疼女兒,六十歲那年,葉大鐘大限到了,臨終前,老淚縱橫,放心不下才二十五歲的女兒蘋香。他交待兩個兒子,一定要照顧好視力不好的妹妹,不要讓她受委屈。
蘋香
父親過世後,起初哥哥們對蘋香還算體貼,但日子一長,在兩位嫂嫂的挑撥下,漸漸對蘋香也不再友好,甚至惡言相向,蘋香不僅生活困苦,而且心情抑鬱。有一天,家裡忽然來了一位崑崙女郎,丫叉髻,綠夾褲,舉止翩翩。聲稱能夠治好蘋香的眼疾。
起初蘋香並不敢奢望,後來崑崙女郎說,如果能治好眼疾,想讓蘋香綉一幅雙鳳,作為酬謝,蘋香爽快地答應了。崑崙女郎先用金篦刮乾淨了眼球表面,又取來天河水,傾滴在蘋香的眼眶中,讓她閉目養神。過了一頓飯的工夫,蘋香的眼睛果然恢復了往日的光芒,目光更加清澈。
恢復光明
崑崙女郎又給蘋香服用了神膏,蘋香頓時覺得神清氣爽,鬱悶怨憤頃刻消散。按照約定,崑崙女郎取來了巨綾,蘋香刺繡,女郎在旁邊指點。一紅一白,兩隻鳳凰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據說是要為天孫織女下嫁增添嫁妝用的。
綉成的那一天,崑崙女郎親自為雙鳳點了睛,雙鳳居然鼓動雙翼飛了起來。女郎拉著蘋香上前,各騎一隻,乘風向高空飛去了。一家人看得目瞪口呆,崑崙女郎撥開雲層說道:蘋姑至孝,感動上蒼,從此化去,不再拖累哥哥嫂嫂照顧了。兩個哥哥聽完,慚愧得無地自容。
鳳凰
這件奇事記錄在清代學者宣鼎的著作《夜雨秋燈》中,真實性已無從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