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喝不喝茶,一定聽過禪茶一味這個詞。其實,茶在發展過程中,與佛教有密切關係。
早在魏晉時期,我國僧人已開始飲茶。
五代十國時期,毛文錫在《茶譜》中記載 :昔日有僧,久病不愈。一老翁告以蒙山頂上茶能祛宿疾,僧遂于山上築室採茶。「獲一兩餘 ,服未竟而疾瘥」。
這裡記載的是關於茶的功效。茶對於僧人來說,還有其他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提神,靜心。
佛教僧人坐禪時,要摒除雜念,頭腦空明,以達到關照內心的狀態,但是坐禪需要長時間閉目靜思,時間久了容易瞌睡,而茶恰好有提神養心的效果,因此坐禪「唯許飲茶」。
佛教僧人在飲茶過程中,還豐富了茶的文化內涵。
比如形成了獨有的茶藝,茶道,其中代表有徑山茶宴。還有唐代趙州從諗禪師提出的「吃茶去」這一禪宗公案,並逐漸形成了「茶禪一味」、「茶禪一體」等思想觀念。
後來佛教飲茶習慣更是由榮西禪師在日本發揚光大,最終形成了以「和、敬、清、寂」為主旨的日本茶道。
其實,有一些茶,名字中就帶有「佛」字,憑空添了幾分佛性,看看你喝過幾款吧~
一、普陀佛茶
普陀佛茶產於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據李日華《紫桃軒雜綴》記載:「普陀老僧,貽余小白岩茶一裹,葉有白茸,瀹(烹茶)之無色,徐引,覺涼透心腑」。
優質普陀佛茶外形緊細,捲曲呈螺狀,像碧螺春,色澤綠潤顯毫,芽葉成朵。茶湯香氣高雅,清醇爽口,鮮美濃郁。
二、永春佛手
永春佛手屬烏龍茶,據專家鑒定,佛手茶是烏龍茶中最古老的茶種,永春佛手茶樹屬大葉型灌木,因其樹勢開展,葉形酷似佛手柑,因此得名「佛手」。
永春佛手茶條捲曲肥壯,色澤砂綠烏潤,湯色橙黃清澈。
沖泡時香氣馥郁悠長,綿綿幽香沁人心脾,又稱「佛手韻」。茶界泰斗張天福老先生曾稱讚「永春佛手,點滴入口,齒頰留香,色香味俱臻上乘,不愧為茶中名品。」
三、大佛龍井
大佛龍井產於浙江省新昌縣,由於其生長在浙江新昌境內環境秀麗的大佛山之中,品種屬於龍井,故名大佛龍井。
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在「茶葉感官審評報告」中稱「新昌大佛龍井茶」外形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形似碗釘,色澤嫩綠鮮潤,滋味鮮醇甘爽,湯色杏綠明亮,葉底細嫩成朵勻齊,品質優良,屬浙江龍井茶中的極品。
四、七佛貢茶
七佛茶產於四川青川縣七佛鄉,唐代時期曾為貢茶,因此稱為七佛貢茶。
七佛產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周武王四年(前1066年),周武王率南方八小國伐紂成功後,苴國侯(苴國,今廣元一帶),用當地所產的桑、蠶、丹、漆、茶等上供給周武王,這是迄今為止茶葉作為貢品最早文字記載。
七佛茶外形扁、平、直、光,色澤油綠、綠潤。香氣高香而持久,且有蘭花香或栗香之味,滋味鮮醇回甘,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勻整明亮。
五、牟定化佛茶
牟定化佛茶是雲南楚雄州牟定縣牟定慶豐茶場於1980年研製的條形綠茶,因與聞名的化佛山毗鄰,因而得名化佛茶。
牟定化佛茶是採摘雲南雙江勐庫大葉茶製成的綠茶,包括「化佛龍爪」,「化佛茶」、「化佛香茗」,其茶條索緊細,湯色清綠明亮,香氣鮮濃持久,滋味鮮濃,葉底明亮。
你還知道哪些名字中帶「佛」字的茶,歡迎留言討論哦!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
1、《淺析茶與佛教文化之淵源》,王慧英,《茶葉》2012,38(1):57~58;
2、《中國茶文化與佛教》,張利平,《茶業通報》2003.25(2):90~91;
3.《中國茶名搜趣》,程柱生,2011年6月第38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