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資深武俠迷,其實當你翻開一本武俠小說之前,大抵就能猜出其中的情節了,過程無非是主角修鍊各種神功,遇上各種佳人,最終擊敗惡人,只是細節上的區別,歸根結底,武俠迷追求的就是快意恩仇的爽感,也正因為如此,金庸的故事顯得格外不同。
金庸的故事大多也是圓滿收場,但那只是他刻意營造的圓滿,就拿《神鵰俠侶》來說,似乎龍楊二人有情人終成眷屬,郭靖率領群雄守下了襄陽,但金庸哪怕再讓故事推進個幾年,結局都會不一樣。

(郭襄、郭靖劇照)
那該來的悲劇終歸是會來,他在《倚天屠龍記》中就提到了後來蒙古攻破襄陽城的事實。
不過郭靖真的死了嗎?結合書中的細節來看,他多半是尚存於世,但為何後來的他卻與成為峨眉派創派祖師的小女兒郭襄再無交集?
這背後或許還藏著一段有趣的故事。
一、表面的悲劇
《倚天屠龍記》中提到,郭靖夫婦是戰死襄陽。
書中只道:「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屠龍刀不知下落。郭祖師當時身在西川,待趕去想要相救父母親人,卻已為時不及。」
所以這就是「真相」嗎?
不,首先說這話的人是峨眉派傳人,她們自然是從祖師婆婆郭襄那兒聽來的消息,但郭襄本人當年都身處西川,又如何能確鑿地說出襄陽城中發生的一切?
顯然,她也只是「聽說」的,當她趕赴襄陽時,只看到了屍橫遍野和斷壁殘垣,因此她才斷定父母和弟弟已經陣亡,但這始終只是她的「猜想」,而非「事實」。
其實以郭靖的武功水平,要逃離襄陽並不難,哪怕曾經的他確實有以身殉城的覺悟,但真正到了生死攸關之時,人的本能會有求生的慾望。

(郭靖、黃蓉劇照)
就好比當年小龍女在身中劇毒的情況下跳下了絕情谷,人人都以為她必死無疑,可她偏偏卻又在谷底生活了十六年,若她真的求死,哪怕沒摔死,也可以讓自己餓死,顯然,這是求生的本能救了她。
郭靖也是一樣,他也完全有可能在襄陽城破之時逃離襄陽,不過他若依舊活著,為何又與自己的女兒再無交集?
二、相忘於江湖的父女
在《神鵰俠侶》中,郭靖那三個孩子都談不上有多爭氣,郭破虜是個毫無存在感的小透明,也就不談了,那郭芙和郭襄都是推動劇情的核心人物,只是她們做的所有事,幾乎都可以用「闖禍」二字來概括。
但到了《倚天屠龍記》中,至少郭襄是覺醒了,書中明確提到她成了一代宗師。
說是:「郭女俠走遍天下,沒再能跟楊大俠相會,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郭襄劇照)
如此一來,郭襄也算是光宗耀祖了,甚至論個人成就,都絲毫不亞於父母,畢竟郭靖和黃蓉可不曾做到開宗立派,何況峨眉派在後世武林中還成了正道六大門派之一。
既然如此,郭靖若尚存於世的話,就該與女兒相認才是。
當然,這裡還得先解釋「憑什麼說郭靖依舊尚存於世」,至少從明面上來看,《倚天屠龍記》中可沒有出現過郭靖這個人。
但有一個角色,卻與郭靖的形象十分契合,那人即是金庸在連載版中提到的一位江湖隱士。
連載版中,張無忌曾用降龍十八掌中的「神龍擺尾」擊敗了那賀老三,俞蓮舟等人都驚嘆這孩子如何能擊敗一個成年人,後來經張無忌解釋才知道,他這掌法是隨義父謝遜學的,而謝遜的掌法,則是源自一位江湖隱士。
說是:「義父跟我說,他只會得十八掌中的三掌,是跟一位江湖隱士學的,但他總覺得其中的變化有點不大對頭,想是其中真正奧秘之處,那位隱士也是沒有體會到。」

(郭靖、郭襄劇照)
其實從這隱士傳了謝遜「三掌」就足以證明他的身份不簡單,因為降龍十八掌除了歷代丐幫幫主之外,也就只有郭靖學全,一般有功的丐幫弟子也最多只能習得一掌,如此一來,這人必然就是郭靖,因為除了他,後神鵰時代無人能掌握三掌降龍十八掌。
至於謝遜為何說那隱士也沒掌握這套掌法的精髓,完全有可能是謝遜的境界未到,因為洪七公說過,這掌法的精髓就在於有餘不盡,而非全力擊打,這才讓謝遜誤解了。
而郭靖傳功謝遜的意圖也很明顯,正是因為當年襄陽城破,讓他不甘心,但世人都說他戰死,他卻是逃離了襄陽,以至於他無顏面對世人,這才化身隱士,以自己的方式影響著武林。
而更戲劇化的事,他完全有可能已經娶了另外一位女子。
三、可能發生的故事
當年郭靖到底是如何逃離襄陽的?
他固然有一身神功,卻也難敵千軍萬馬,因此郭靖完全有可能是力戰到昏死過去,只當自己已經死了,醒來後才發現,自己已經身處蒙古軍帳里,而身邊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
不用多說,正是華箏。
在解釋了事情的原委後,華箏說郭靖該還他的情債了,如今襄陽城已破,他再糾結於此事,也是徒勞,郭靖心中始終覺得愧對於華箏,於是便與華箏走到一起。

(郭靖、華箏劇照)
這才有了後來發生的一切。
其實一個人在經歷了一些變故之後心性大變,也實屬正常,當年的蕭遠山又何嘗不是「宋遼和平大使」一般的人物,可經歷了「雁門關慘案」之後,他卻成了魔頭一般,郭靖固然沒有變的如他一般殘忍,但也早已沒了心氣,類似情況的還有《飛狐》中的陳家洛,人是會變的,也正因為如此,金庸筆下的人物才顯得有血有肉,他的故事也因此才更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