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
順著規律去做,人就會順風順水;背道而馳,那就處處受阻了。
人在好運的時候,就是言行舉止符合發展規律的體現,運氣差的時候,反之。
不得不說,一個人命里的運氣,是有定數的。

01
學習,運氣厚積薄發。
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很多人把讀書,當成了改變命運的重要環節。甚至以為,考上了好的大學,運氣就爆表了。
其實不是這樣的,讀書是學習的一部分而已,不能以偏概全。
很多大學畢業生,兜兜轉轉一個圈,還是迷茫的,也找不到工作,也有人回家啃老了。這還談什麼運氣?
好運氣的來臨,是一個持續學習的過程,注重以下幾點。
向書本學習。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尤其是一個人沒有人脈,未成年的時候,讀書能夠讓自己變得豐富,通過書本,了解世界,對話社會。
讀書多了,人也會得到各種資格證,取得一門技藝等。
向實踐學習。「紙上學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走出學校,去參加工作,哪怕是非常低廉的工作,也要去。
通過行動,會讓自己明白,書本知識,到底靠譜嗎?哪些東西,需要改進。
實踐多了,會讓你得到很多經驗,這是書本里沒有的知識。我們還能夠推陳出新,把書本里寫的,和時代結合起來,創造更多的價值。
從大學走出去,能夠馬上找到好工作的人,往往是實習次數多,愛琢磨,在讀書期間就取得實踐成績的人。
向他人學習。人的思維,不管多厲害,都是有局限性的。如果認定自己是天下第一人,那麼人會狂妄,從而被社會排斥。
在社會上,一個人總是求教他人,好處很多:體現自己的謙卑;得到更多的人脈;更快得到一些實踐經驗;放棄了高傲的態度。
當一個人對某個行業,學深悟透了,那就是深耕,就像打井一樣,深度夠了,井水源源不斷。人的運氣如井水一般。

02
助人,運氣有舍有得。
孟子說:「愛人者,人恆愛之。」這就說明,一個人把運氣分享給他人,也會讓自己從他人身上,得到運氣。
人與人交往,若是彼此有利,那就是運氣交換的過程。
在唐宣宗時期,有一個叫李君爽的人,做官之後,一直勤勤懇懇工作。
但凡百姓有難處,他都會去幫一把。
他很長時間,在醴泉縣做縣令。當地的百姓,為了感謝他的恩德,就把他當成神一樣,供奉在祠廟裡。
有一天,百姓去祠廟裡「感恩」李君爽,焚香禱告。這一幕,恰好被外出打獵的唐宣宗看到。
因而,唐宣宗就牢記了李君爽的名字。
一年後,懷州需要一位刺史,唐宣宗果斷安排了李君爽。
農村有句土話:「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紅薯。」
一個人做官了,但是不愛戴地方的百姓,那麼他大概率是不會有好運氣的,並且只適合回家種地。
一個人總是愛惜他人,那麼他的運氣會變好,就算是種紅薯的人,也會有做官的機會。
任何一個上位的人,其根本是「德才兼備」,不僅僅是「才高八斗」。
每天都去做一件好事吧,無形之中,你會遇到貴人。
開出租的人,遇到忘記帶錢的人,就幫一把,肯定會被點贊,生意會變好。
開飯店的人,給窮苦的人一碗飯,會被大家點贊,也會生意變好。
晨跑的人,能停下來,幫人推車,一整天都開心。
在家裡做飯的人,每天笑臉相迎,家庭會變得和睦。
只要你願意,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好事,積累德行。從而,匯聚了人脈,擁有了更多的人情牌,也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溫暖,有陽光。
好運氣,有舍有得,不捨不得,千萬別捨不得。

03
自私,運氣消耗殆盡。
總有人,希望好運氣都在自己身上,也不願意分享給他人。
看起來,把運氣都包攬了,不錯,實際上,運氣就弄丟了。
春秋時的宋襄公,想要稱霸一方,就組織陳、蔡、曹、魯、楚等國,舉行會盟。
宋襄公說:「我以後如齊桓公一樣,維持秩序,讓大家和平共處。」
宋襄公還認定,自己的周王室確定的公爵,高人一等。
楚成王聽了,很不服氣,派了士兵,包圍了會盟的地方,把宋襄公俘虜了。
人啊,做不到大公無私,誰能服氣呢?你什麼都要自己得到,還指望人幫你,還希望老天爺青睞你,不過是自欺欺人。
政治家呂坤說過:「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達人之障。」
但凡自私的行為,都是給自己的發展,設置了一道屏障,好運氣,一定是屏障之外。
想一下,每天你都把門關上,春風和陽光,只能繞道而行,進不來。

04
當然,對於運氣很壞的人,也不要急躁,要明白運氣好壞,是可以轉變的。
有一個詞語,叫「時來運轉」。
當你努力讀書、幫助他人、珍惜緣分、維持家庭、工作踏實的時候,改變命運的時機,就來了。這就是好運氣的開始。
你若是持續努力,那麼好運氣就會跟隨你。
更幸運的是,你的好運氣,還會彙集到你的子孫身上。
很多家庭,就是祖輩積德,子孫享福;祖輩有錢,子孫不愁。
做人,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前程似錦。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