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某一天,蘇軾興緻勃勃地寫下:「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接著,他讓書童把這幅字,送給江對面的朋友佛印,希望能夠得到指點。
佛印隨手寫了兩個字——「放屁」。
蘇軾見了,怒氣沖沖地找到佛印,要理論一番。
佛印說:「既然八風吹不動,為何一屁蹦過江?」
蘇軾愣住了,然後主動退下。
誠然,人生的狀態,一念是佛,一念是魔。
心情好的時候,看什麼都順眼,寫什麼都順手;生氣了,把一切幸福,都推翻了,還能做到六親不認。
我們常常在幸福和痛苦之間穿梭,有時一天都穿梭好幾回。
《格言聯璧》中寫道:「把意念沉潛得下,何理不可得;把意志奮發得起,何事不可為。」
把心境放大來看:人活一生,是窮命,還是富貴命,並沒有絕對的區分標準,只是我們的「念頭」在改變而已。

01
作家陳賀美寫了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
他的一位長輩,辛辛苦苦工作了三四十年,到了六十多少,還沒有閑著,還去賺錢。
到了七十歲,這位長輩,才想起自己有一個夢想——遊歷世界。
可能時日不多了,他必須要追夢了。想盡辦法,讓身體硬朗一些,還去做針灸、推拿等,讓筋骨變得靈活,能多走幾步。
長輩在去地中海的游輪上,遇到了一位中年男士。
兩個人攀談起來。
中年人說:「我是一個開飛機的師傅。」
長輩好奇地問:「為什麼你選擇開飛機?」
中年人說:「我從小有一個夢想,就是看全世界。」
接著,中年人說起自己的成長曆程。成年後,自己掏錢去學開飛機,因為身體不夠好,技術不過硬,只找到一家很小的飛行公司,月薪只有幾百美元。
雖然收入很低,但是他很快樂,這工作,恰好是他最愛的,和他的夢想匹配。
後來,他到了土耳其的大公司,整天飛來飛去,更快樂。至於收入多少,反而是不重要的事情了。
兩個人,一個工作一輩子,追求了一輩子的錢,有使勁存儲,在七十歲開始圓夢;一個從二十多歲開始,一直在圓夢,雖然沒有什麼錢。
深度思考一番,到底是年輕人是富貴命,還是老人的富貴命?你應該和我一樣,想到的結果是,年輕人是富貴命。
我們習慣了用收入多少、地位多高來衡量一個人的命運層次。卻很少從精神層次,去衡量。
而命運的好壞,在吃飽喝足的基礎上,是由精神層次決定的。
你端起幾千元一杯的酒,和一群很討厭的人一起喝,還捨命陪君子,就是為了幾百萬的生意,你應該是很痛苦的。花錢,也是命苦的跡象。
你和心愛的人一起看風景,慢慢走,一道普通的山,都是美不勝收的,你還會發現身邊的草,也很優美,還想停下來拍一拍。
陶鑄說過:「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一定是頤和園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個只做物質的主人而不做物質的奴隸的人。」
改變命運,更多是改變精神世界。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去身後,命運在任何一種狀態,都是富貴的。並且,這樣的狀態,來得越早越好。

02
學會轉念,人自有好命。
《菜根譚》有言:「苦樂無二境,迷悟非兩心,只在一轉念間耳。」
不管你是命苦的人,還是命好的人,只要你懂得轉念,那麼你就一定會擁有富貴命。
第一,想通了,幸福感就來了。
有一位母親,下雨天擔心大兒女家的遮陽帽不好賣;天晴時,擔心小女兒家的遮雨傘不好賣。
母親總是愁眉苦臉,認為自己太命苦,兩個女兒都沒有好日子。
智者提示她:「下雨,想一下小女兒賣傘,天晴,想一下大女兒賣帽。」
母親馬上就開心了,原來什麼日子,都是在增收。
從事情的一面,走到另一面,那就會有了轉機。
你在一堵牆的背面,總是感覺陰冷,去正面,那就有陽光了。思維也是如此。
第二,活當下,改命就開始了。
小和尚使勁搖動小樹,讓枯萎的葉子都落下來。
他希望明天一早起來,地面乾乾淨淨,不要清掃。
可是第二天,還是有落葉,還是要清掃。
大和尚感慨地說:「你今天再努力,也掃不完明天的落葉。」
原來,什麼都有節奏,有規律的,順著規律去做,命運就順了。
別在該努力的年紀,好吃懶做;別在老年的時候,救贖少年的人生。少年讀書,中年成家,老來享福。
第三,不計較,人就貴氣了。
有一位賣菜的阿姨,生意特別好。周圍的人嫉妒她,故意把剩下的菜葉,倒在她的攤位前。
阿姨不生氣,而是一次次清掃菜葉。
她說:「在我的老家,有一種習俗,周圍的人朝你倒東西,就是聚財的節奏。」
大家面面相覷,從此不再算計,而是互相幫助,還主動清掃隔壁攤位的垃圾。
人心如針眼,和人心如大海,是過不一樣的人生的。
放大自己的格局,什麼都可以容下,什麼都能夠和解,那就是以和為貴,得失坦然,你就是貴人。
正如劉伯溫說過的:「勝天下之道在德,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德不廣不能使人來。」

03
我們常常說:「境由心生。」
其實,改變命運,也是從心出發的。
掬一把陽光,反正心裡,哪怕外面是冷冷的風雨,也是美好的。
命運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而是處在好壞之間。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君子變窮,安貧樂道。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