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是二月初二,龍抬頭。
民諺有云:「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這一天,龍角星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大吉大利。
再加上春日陽氣生髮,雨水增多,又到春耕播種之時。
人們紛紛遵循傳統習俗,吃龍食、剃龍頭、引錢龍、采龍氣……
以祈求龍神賜福,納祥轉運,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萬事順遂。
但「成事在天」的上一句,卻是「謀事在人」。
一個人,只有勤勉上進,修身立德,才會得到上天的眷顧偏愛。
二月二,龍抬頭,如龍一般,抬起3種精神頭,必能一年鴻運正當頭!

1、抬起「自強不息」的頭
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
龍抬頭之際,陽氣生髮,正值春種,又被稱作「春耕節」。
古代的百姓依土而生,故而會一邊辛勤耕種,一邊禮敬龍神。
希望龍王能行雲布雨,驅邪禳災,同時震懾百蟲,保人畜平安。
且二月為卯月,卯五行屬木,有茂盛之意,主生發生長,萬物欣欣向榮。
人也應效法天地,努力拚搏,用自律和勤勉,為自己創造一個光明的未來。
魯迅少年時,父親早逝,家道中落,家境益艱。
在私塾啟蒙時,他就暗暗在課桌上刻下「早」字激勵自己。
有一次,因成績出眾,他獲得了一枚學校頒發的金質獎章。
但他轉手便將獎章賣掉,並用換來的錢買了幾本書和一串辣椒。
每當夜間寒冷、讀書睏倦之時,他就拿出一根辣椒放在嘴裡嚼,繼續埋頭苦讀。
正因如此,他才能得到去日本公費留學的機會,改變了自己一生的際遇。
學成歸國,魯迅也未曾懈怠,而是筆耕不輟,為世人留下千萬餘字的華章,流芳千古。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一年之計在於春,此時此刻,請一定珍惜光陰,自強不息。
只要你不言棄,不言敗,步伐堅定,終將贏得命運垂青,收穫累累碩果。

2、抬起「能屈能伸」的頭
《說文解字》有言:「龍,鱗蟲之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二月初二,蒼龍七宿嶄露頭角,龍威大發,龍德顯揚。
時至仲夏,龍星才全部飛躍於正南中天,處於最鼎盛時期。
而到了仲秋,龍星又漸漸下降,隱退潛入於深淵,不為人見。
騰雲駕霧的神龍尚且有適時低頭潛藏之日,更何況你我呢?
人生起起伏伏,有一路高歌的順境,也有一蹶不振的低谷。
處境艱辛時,能屈能伸,默默蟄伏沉澱,方能在時機成熟時,一飛衝天。
唐朝有個叫馬周的人,出身不顯,父母雙亡。
在以門第取才的當時,若想出人頭地,無異於痴人說夢。
少年時,他就遠離家鄉,前往都城長安謀求晉身之路。
機緣巧合之下,他寄住在中郎將常何家中,平日里做些雜務。
整整七年時間,無人問津,無人提拔,可他仍能靜心精研經書。
貞觀五年,唐太宗令百官上書論朝政得失,武官出身的常何便讓馬周代寫。
二十多條建議,邏輯清晰,利國利民,條條都符合唐太宗的心意。
唐太宗詢問常和後,得知乃馬周所寫,於是當天召見,讓他在門下省供職。
自此,馬周一路平步青雲,最終官至宰相,留名青史。
《小窗幽記》中說:「 寓清於濁,以屈為伸。」
龍有升降,人有屈伸,真正的強者,都彎得下腰,沉得住氣。
忍一時的委屈,攢一身的實力,機遇到來時,功成名就不過是水到渠成。

3、抬起「生龍活虎」的頭
白居易《二月二日》詩云:「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二,龍抬頭,此時風和景明,大地回春,陽光正好。
古人在這一日都會邀約親友,前往郊外踏青,沐浴新鮮空氣。
不止如此,人們還會在卯時(5點-7點),面朝東方深呼吸以「采龍氣」。
出門鍛煉,沾取瑞氣,既是討個好彩頭,亦是為了強身健體,愉悅心情。
健康是1,其餘的都是0,沒有健康,一切都失去了意義。
而動則生陽,堅持運動,充沛陽氣,就是成年人最頂級的養生方式。
楊絳先生教書寫作之餘,天天都會出門散步,練習八段錦。
即使到了百歲高齡,她依然手腳靈活,思維敏捷,精神矍鑠。
國學大師梁漱溟,清晨雷打不動地要去公園打太極拳,舒展四肢。
九十多歲時,他還身體硬朗,神采奕奕,能聲音洪亮地登台講課。
《諸侯病源論》有言:「運動骨血,則氣強。」
運動,增強體質,治癒心靈,是形神兼養的靈丹妙藥。
再加上春天陽氣生髮,正是順應規律、運動健身的絕佳時節。
邁開腿,動一動,即使是最簡單的慢走拉伸,堅持下去,也能使你的身體生龍活虎,面貌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