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歲的陳女士個頭不高,BMI竟達到了37.46,嚴重超出了正常範圍值,除此之外還有糖尿病。步入婚姻後,她開始備孕,但是孕育過程並非想像中那樣順利。
陳女士在第一胎孕34周時,早產生下了大寶。3歲時,大寶因為一次花生米梗阻,被確診為一種胃腸道畸形「先天性食道賁門梗阻」,賁門直徑連正常人的一半都不到,造成了巨大的健康隱患。
「第一胎沒生好,再生一次是不是就好了?」陳女士將原因歸結為「沒生好」,就像拆盲盒一樣,第一次沒抽好那就再抽一次。於是,她很快懷上了二胎……
健康寶寶並非「再來一次」那麼簡單
如果第一次生娃是驚慌失措,那第二次的生娃經歷可以說是「驚心動魄」!
「晚上突然說話舌頭打結,血壓也飆升到了210/117mmhg,接著整張臉都歪了。」陳女士丈夫心急如焚,沒想到這次懷孕在第31周就出現了狀況,連夜帶著老婆從老家趕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
陳女士的CT結果顯示左側大腦基底部血管急性梗死,肚中胎兒也因血壓高出現胎心監護異常、胎盤早剝,處於急性窘迫中。
緊急剖宮產!當晚,在市一醫院產科、麻醉科、新生兒科等多學科團隊奮戰下,產科醫生緊急為陳女士進行剖宮產,取出了1.43kg的二寶。陳女士獲得了及時治療,但不幸的是,出生後的二寶被確診為「先天性肛門閉鎖」。
產科副主任醫師夏建妹解釋,先天性肛門閉鎖是指寶寶在出生時肛門部位未正常開放,導致無法正常排便。這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發病率約為新生兒總數的1/1500至1/5000,男性患兒略多於女性。
「別人都能生出健康寶寶,為什麼我的孩子總要遭罪?」對於二胎經歷,陳女士懊悔不已,不僅自己差點沒命,連孩子也遭受牽連。而這一切,曾經都是有機會避免的。
媽媽糖尿病可能導致孩子畸形
在陳女士的病曆本上,曾被醫生用紅筆圈出的「糖尿病史」至今仍赫然在目,但陳女士不以為意,兩次懷孕均為意外。
「很多媽媽誤以為有經驗就可掉以輕心,其實不然。」夏建妹說,首先高血糖有明確的致畸作用,尤其與胎兒的胃腸發育異常密切相關。妊娠早期(尤其是器官形成期)的高血糖可能導致氧化應激、炎症反應及代謝紊亂,干擾胚胎細胞分化,可能影響胃腸道發育(如腸旋轉不良、肛門閉鎖等)。其次胰島素水平異常,母體高血糖導致胎兒高胰島素血症,可能間接影響腸道發育或功能。因此孕前積極備孕非常關鍵。
肥胖、高血壓、高血糖
成了腦梗的「催化劑」
「陳女士這樣的例子,不是偶然事件。」原來,除了兩個寶寶先天畸形,連陳女士突發腦梗也並非偶然。夏建妹用CT影像揭示了真相——妊娠期血液高凝狀態疊加高血壓、糖尿病嚴重損傷血管內皮,肥胖、高糖引發的慢性炎症成為「催化劑」,三重高危因素最終誘發了陳女士的腦梗。
數據顯示,我國二胎媽媽妊娠期腦血管意外發生率較一胎升高47%,其中合併代謝綜合征群體風險激增3倍。
產科專家開出「保命清單」:
1.建議孕前科學備孕,尤其已經有基礎性疾病的育齡婦女;
2.孕前及孕早期必須進行血糖、血壓檢測,必要時進一步血栓彈力圖、免疫指標等化驗檢測;
3. BMI超24須在專業指導下控制血糖、嚴格體重管理;
4.高血壓、高血糖病史每天早晚監測血壓並記錄波動曲線,孕前及孕早期需要嚴格監測血糖情況避免胎兒發育畸形;
5.補充葉酸同時警惕同型半胱氨酸升高;
6.阿司匹林預防血栓,必要時聯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抗血栓治療;
7.出現持續性頭痛、口齒不清等不適立即就診,進行腦血管評估。
來源:橙柿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