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懷孕的女性而言,在產後最容易出現的病症,就是體內瘀血積滯,由於女性在產後,其體內的臟腑正氣本就會有一定耗損,再加上瘀血遲遲不下,就更容易留下病根,因此,對此病症,大家一定要予以格外的重視。
女性在產後,體質會明顯比平時虛弱很多,而且也更容易感受到外在寒邪的侵襲,並由此出現寒凝血瘀之症,並導致惡露不下,體內的瘀血阻滯在胞宮,所謂「不通則痛」,便會導致小腹常常感覺冷痛。而中醫針對於這一系列癥狀表現,一般採用的治療方法,就是活血養血、化瘀生新以及溫經止痛。
在中醫看來,此症其實就是血虛寒凝、瘀血阻滯證,是婦人產後最容易出現的病症,最常見的病症表現就是產後惡露不止、小腹冷痛,若大家問及有沒有針對此病症的特效良方,那麼《傅青主女科》中的這個藥方,就可以說是不二選擇,因此又被稱為「坐月子第一方」。
此方名為生化湯,有著養血活血、溫經止痛的效果,很好的對應了此病症的治療方法,也是女子產後,散淤活血的常用方劑,該藥方的藥物配伍很簡單,僅由當歸、川芎、桃仁、炮姜、甘草這5味中藥組成,諸葯的巧妙搭配,即可發揮出強大功效。此方之所以名為「生化」,其實是象徵著生新血、化瘀血,就像唐容川在《血證論》中所說的一樣,「血瘀能化之,即所以生之」。
方中對當歸的用量是比較重的,作為「血中氣葯」,當歸在補血活血上,有著極佳的效果,同時還能化瘀生新,是本方劑中的君葯,本藥味辛甘而性溫,一葯三用:一補氣血,補充產後的血虛不足之證;二取活血,化瘀生新,以生新來補充氣血,不致留瘀,化瘀而不傷及血脈;三溫經散寒,緩解小腹冷痛,因此最適合產後的虛、寒、瘀等病證。
川芎活血行氣止痛,桃仁活血散瘀,可以增強君葯活血祛瘀的能力,治療惡露不行的病症。由於產後容易血虛夾寒,便配以炮姜入血分,溫經散寒而止痛,甘草和中緩急,調和諸葯。
本方劑在使用的時候,會酌量加入黃酒煎服,在原方中,更是用童便來煎藥,不過,現在此方法用的不多,因此也會在藥性中,增加了二者的功效,黃酒溫經行血,可以助藥力通血脈,和炮姜配伍重在溫經散寒而止痛,專門緩解小腹的冷痛。總得來說,在這些藥物的共同作用下,就能夠讓體內的瘀血得去,新血得生,腹痛得止。
該方劑在當今臨床上,也仍然被廣泛應用著,可以用來治療子宮復舊不良、產後不規則流血以及其他血虛有寒夾瘀的患者,由於本方劑中的藥物藥性溫燥,主要針對的是血虛有寒的病患,因此,對於血熱而有瘀血積滯的患者而言,並不適合使用此方來緩解。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