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陽明傳》中記載:
公元1506年冬,王陽明因反對宦官劉瑾專權,被廷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
當時的貴州龍場,是蠻荒之地,處於萬山叢中,瘴氣瀰漫。
王陽明剛經歷了官場上的巨大打擊,如今孤身一人冒著嚴寒來到這樣的環境惡劣之所。
他所經歷的艱難可想而知。
但在如此絕境下,王陽明心中始終迸發著生生不息的希望。
找不到住所,他索性就居住在山洞裡;沒有東西吃,他又自己開荒種地;心中焦慮難平,他便打造一副石棺,時常坐在棺中冥想。
就這樣,他在那片苦寒之地度過了最難熬的三年。
終於,在三年後的一個春天,王陽明貶謫期滿,得以遷回。
後來回首起這經歷的種種苦難,王陽明也只是淡笑著說道:
人間道場,淤泥生蓮,世間磨難,皆是砥礪切磋我也。
人生中的諸多苦痛、艱難、絕望,就像我們經歷的一次次寒冬。
只要心有春天,即便瀕臨絕望,我們依舊能看到無限希望;
只要心有暖陽,我們就永遠不會讓自己凍斃於風雪。
即便生命顛沛流離,即便前路冰封萬里,一直走下去,就一定能走到春暖花開。
1
所謂人生,
就是很多很多的苦,接一場一場的寒
楊絳先生曾說:在這物慾橫流的人間,做人實在是夠苦。
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這樁樁件件苦不堪言的事,誰都無法逃脫,誰都註定要經受。
王陽明年少時,便經歷了喪母之痛。
繼母楊氏對他也很不好,經常虐待毆打他,虧得王陽明聰慧,巧用鬼神設計懲罰了繼母,才為自己博出了一條生路。
成年之後,王陽明又屢試不第,備受世人譏諷,直到28歲時,才考中進士,洗雪前恥。
本以為人生至此苦盡甘來,可為官沒幾年,他就因仗義執言,觸怒了大宦官劉瑾,被廷杖,下詔獄,最後被發配到貴州龍場。
好不容易在龍場這個苦寒之地熬到貶謫期滿,王陽明又被派去剿匪;
等他剿匪成功,立下大功時,又因為功高被忌。
不得已,王陽明只得辭去所有官職,告老還鄉,這才得以保全性命。
縱觀王陽明的一生,可謂是苦寒交替,至死方歇。
他走過的路,比多數人都要坎坷;他經歷的黑暗,比許多人都要漫長。
但他卻沒有被這些苦難壓垮,而是在苦難中大徹大悟,進而立地成聖,心學大成。
多數人的一生,也都是一個大寫加粗的難字。
可正如葉嘉瑩詩里所說:耐他風雪耐他寒,縱寒已是春寒了。
哪怕人生風雪再大,哪怕前路再舉步維艱,也不要感到害怕沮喪。
因為苦寒總會過去,前方總會有無限春光。
我們要做的,是熬,是忍,是等。
好的人生,都是從苦難中磨礪出來的。
忍下了一時苦寒,才會有一天,花滿枝頭,春滿人間。

2
心裡裝著春天
嚴寒才會退散
人生真正的絕境是什麼?
在我看來,人生福禍無定,真正讓一個人陷入絕境的,從來不是事態的惡化,而是心態的消沉。
莊子曾說:哀莫大於心死。
人若沒有希望,生命就會立即枯萎,這才是真正的絕境。
王陽明35歲那年,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滑鐵盧:由前途無量的京官,被貶為罪人,遷謫至貴州龍場。
在去龍場途中,他又多次遭遇刺殺,險些喪命。
面對如此兇險絕望的處境,王陽明卻沒有戰戰兢兢,一蹶不振。
相反他還十分看得開,揮筆寫下: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
他說,這些兇險,於他來說跟浮雲沒什麼兩樣,因為自己從未將它們放在心上。
後來,等王陽明歷經九死一生,好不容易趕到龍場,看到的又是極其惡劣的環境。
不僅四周瘴氣瀰漫,居住的驛站也殘破不堪。
很多以往被貶謫在龍場的人,熬不過半年就會絕望病死。
但王陽明不僅活了下來,還在此地悟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真理,活出了世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這背後一直支撐他的,就是他內心那團永不湮滅的希望之火。
沒有地方棲身,他就在山洞裡居住,白天開荒種菜,晚上打坐讀經。
沒有志同者喝酒談心,他就獨坐棺中,冥想悟道。
雖然放眼處一片狼藉,但王陽明卻始終能自我寬慰:目見荒荒,心向明日張。
因為心向陽光,王陽明才得以熬過種種黑暗,一夜悟道,心學大成。
王陽明的經歷,讓我想到了網上最近很火的一段話:
風雪壓我兩三年,我笑風輕雪如棉。
無人扶我艱難時,我自踏雪至山巔。
遭遇嚴寒困頓,不過是人生常態。
只要你自己心向春天,便能走過最深的寒冷,重遇最溫暖的春風。
俗話說,堅冰深處春水生。
哪怕此刻你正身處困頓,也不必絕望,只要心裡裝著春天,那麼一切美好,都在來的路上。

3
熬過所有的苦寒
往後便是春暖花開
王陽明曾這樣形容過自己的處境:
危棧斷我前,猛虎尾我後;倒崖落我左,絕壑臨我右。
他的一生,從來都是危機不斷,世間的風雪,厚厚地壓了他一層又一層。
那王陽明是怎麼度過去的呢?
可以借用一句詩來回答:忍耐任由風雪過,守得雲開見月明。
王陽明自貴州龍場歸來後,又帶領軍隊平叛過寧王之亂。
史書記載,他只用了43天,就解決了這場讓朝廷人人束手無策的大麻煩。
然而也正是他過於出眾的軍事才能,招來了奸臣的嫉妒,他們誣陷王陽明勾結寧王,見事不成,才平叛以求自保。
明武宗聽信這些小人的讒言,準備捉王陽明問罪。
在此危急關頭,王陽明沒有申辯叫屈,而是主動將所有功勞歸到明武宗名下,而後就稱病隱退。
回到家鄉後,他終於得以安定下來,寄情山水,度過了一段難得的愜意時光。
也是在此期間,他的心學思想日益成熟,給整個學術界都帶來了極大震動。
追隨他的信眾越來越多,用「桃李滿天下」形容都不為過。
而他自己,也自此成為五百年來,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的第一完人。
有人曾說:人這一生,會經歷兩種冬天。一種是季節的苦寒,一種是人生的低谷。
但其實,無論是低谷也好,苦寒也罷,只要一直熬下去,既然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如今正值乍暖還寒之際,最後的寒意,也許仍會讓你做人做事束手束腳。
但請你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熬過所有嚴寒,此後你的生命里,才會有數不盡的鮮花沿途盛放。
▽
有一年春天,王陽明和朋友到山間遊玩。
朋友指著一朵花問王陽明:
「你常說,天下一切物都受你心的控制,可這花卻在山間自開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嗎?」
王陽明的回答很有深義,他說:
你未見此花,此花與你一同沉寂;你來見此花,此花與汝同開。
花也好,還是其他事物也罷,只有存在你心中,它才有意義。
人生亦是一樣的道理。
遭遇風雪,承受苦難,經歷無常,這人生的種種劫難,如果你不相信自己能熬過去,那就一定會被它所擊垮。
可你若是在心裡種下春的種子,那麼不論眼下多麼嚴寒,這粒種子也會生根發芽,待時機成熟,為你開出一整個春天。
點個贊吧,晚君與你一起,心存希望,靜待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