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北京市疾控中心發布提示:目前北京市仍處於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對人類危害較嚴重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面對流感,孩子們該如何有效應對呢?
流感是由什麼引起的
★ 流感病毒按其核心蛋白分為四個型別:甲型(a型)、乙型(b型)、丙型(c型)和丁型(d型)。
目前,人群中主要流行的流感病毒包括:甲型h1n1、甲型h3n2亞型和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其抗原性易變,傳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節性流行。
兒童與成人流感的癥狀區別
兒童流感的影響與併發症
據科普中國對國外統計的研究,儘管不少兒童能自行康復,但部分兒童可能會出現嚴重併發症。
兒童流感的常見併發症包括:
🔵中耳炎
最常見的併發症,尤其在 2 歲以下兒童中高發。
耳部感染通常引起劇烈耳痛和聽力問題,癥狀多在發病第 3~4 天出現,約佔 10%~50% 的流感兒童。
🔵肺炎
流感病毒可直接侵襲肺部導致病毒性肺炎,或繼發細菌性肺炎。
易發於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基礎疾病(如哮喘、心臟病)的兒童。
在因流感住院的兒童中,約 28% 伴有肺炎。
🔵哮喘/喘息發作
流感可誘發或加重哮喘,占因流感住院兒童的約 22% 。
🔵熱性驚厥
發熱時出現抽搐,占因流感住院兒童的約 5%。
🔵呼吸衰竭
約佔因流感住院兒童的 5% ,為危重症併發症之一。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除熱性驚厥外)
包括腦炎、腦病等,占因流感住院兒童的約 2.9% 。
🔵嚴重細菌感染
流感繼發嚴重細菌感染的風險約為 2% 。
🔵喉炎及喉-氣管-支氣管炎
雖少見(<1%),但比其他病毒導致的喉炎更嚴重,容易複發,表現為聲音嘶啞、犬吠樣咳嗽和喉鳴聲。
🔵腦炎、肌炎和心肌炎
極為罕見(<>
表現為反覆驚厥、嗜睡或昏迷(腦炎);肌肉極度壓痛(肌炎);心悸、呼吸急促、乏力等(心肌炎)。
劃重點:接種流感疫苗可以明顯降低發病率,以及併發症和重症率。
得了流感要怎麼治療
★ 對臨床診斷病例和確診病例應儘早治療。
★ 輕症病例可以居家休息,保持房間通風。
★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尤其是5歲以下兒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如病情出現進行性加重,應及時就醫。
哪些兒童需要積極治療
以下四類情況(流感高風險人群)更容易出現重症或併發症,在確診或疑診流感後,需要積極治療,不需要常規檢測(除非結果影響治療或其它原因)或因等待結果而延遲治療:
① 年齡 <>
② 有基礎疾病的兒童(比如肥胖、哮喘、癲癇、先心、川崎病、影響免疫功能或長期用藥的情況,等等)。
③ 出現流感重症,比如精神差、高熱 > 3 天,或出現併發症。
④ 會密切接觸以下人群的兒童:
a. <>
b. 懷孕或產後 2 周內;
c. 有基礎疾病的兒童、居住在養老院或需要長期護理的人群;
d. 家庭人口多,且沒有接種流感疫苗。
流感通過什麼途徑傳播
★ 流感患者和隱性感染者是季節性流感的主要傳染源,病毒通過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飛沫傳播,也可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
★ 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感染風險也較高。
★ 在人群密集且密閉或通風不良的房間內,也可通過氣溶膠的形式傳播。
如何預防流感
1.日常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 日常注意保持手衛生和咳嗽禮儀等良好衛生習慣。
★ 在流感流行季節,盡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不接觸有呼吸道癥狀的人員,如接觸做好個人防護。
居所定期清潔通風,對門把手、扶手等重點部位定期清潔與消毒。
★ 出現呼吸道癥狀時,應居家休息,進行健康觀察,不帶病上班、上課;盡量避免近距離接觸家庭成員,接觸時應配戴口罩;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污染他人,減少疾病傳播。
★ 前往醫院就診時,患者及陪護人員需規範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2.外出旅行如何做好防護,出現癥狀怎麼辦?
★ 應提前關注目的地傳染病流行情況,備足防護用品。
★旅途中做好個人防護。公共交通工具空間相對密閉,建議乘坐時科學佩戴口罩。在接觸門把手、座椅扶手和餐桌等公共區域後,做好手衛生,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口眼鼻。返回住處後及時用流動水和肥皂洗手。
★ 如旅途中出現發熱、咽痛、咳嗽、乏力等呼吸道感染癥狀,要佩戴口罩,做好防風保暖措施,充分休息並密切注意病程變化,必要時及時就醫。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離。
3.積極接種流感疫苗
★接種流感疫苗是目前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 通過接種流感疫苗可以有效減少感染、發病和重症發生的風險,通常接種流感疫苗2到4周以後抗體可達到保護性的水平。
本期來源: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