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蔡元培說過:「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
一個人出生在家,成長在家,生活在家,出走多遠,還是會回到家。
家的重要性,人人都知道,可是如何經營家庭,這就難了,也許是適得其反的。
如果父親受氣,母親慪氣,孩子嬌氣,說明家庭在社會的底層,日子很是悲哀,需要反著去做,才有轉機。

01
父親外出求財,處處受氣。
錢是一個人的底氣,在社交場合,特別明顯。
很多飯局,就是以人的收入多少來排位的。若情非得已,沒有人願意在末座。
末座,通常是最不起眼的位置,還要給大家端茶送水。
上菜的時候,末座通常要起身好幾次,讓出一定的空間。
大家輪番敬酒,末座的人,也是最後一個被尊重的。人的內心,肯定是非常不好受。
工作也是如此,地位最低的人,幹活往往更多,卻價值相對較低,也難以被尊重。
可怕的是,一旦單位面臨風浪,要裁員,這地位低的人,也首當其衝。
父親作為賺錢的主力,本事不大,只能在底端,那就常常忍氣吞聲。
在出行方面,沒有錢的父親就是搭公交,拼車,反正怎麼便宜怎麼來。這就限制了父親的行動範圍,也受制於人。
我們也會遇到一些父親,為了節約幾塊錢車費,和摩的司機反覆討價還價。
一個常常受氣的父親,不知不覺就陷入了「踢貓效應」。
父親在外頭受氣了,回到家看到孩子在打鬧,瞬間就火了。被責罵的孩子,只能拿家裡的貓出氣。貓跑出去,到大街上,橫衝直闖,嚇得一路上的車,避讓不及......一句氣話,擴大了,是一場災難。
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父親在外面受氣,回了家拿我和我媽撒氣,怎麼解決?
提問的孩子,覺得母親太委屈了,自己也無能為力。他很希望父親道個歉,忍一忍,但是做不到。
孩子說:「可能在外面受了什麼刺激,回家之後拿我和我媽撒氣。這種行為真的不該譴責嗎?」
非常明顯,父親從外頭,帶著「氣」回家,家庭就糟糕透了。這樣的父親,本事不大,脾氣巨大,一次次給家庭限高。

02
母親管家管錢,整天慪氣。
按照男主外,女主內的常規,一個母親管著不夠生活費的工資卡,也懶得清掃房間,做飯也是應付。這就讓家庭陷入了髒亂差的環境。
如果母親一直盯著父親的缺陷,放大家庭的醜陋,那就沒有辦法過日子了。
總是錢太少,哪怕男人一個月過萬;總是亂花錢,被人騙走錢了,還強詞奪理。
在家庭錢不多的情況下,還請鐘點工,保姆,天天點外賣。把男人逼得走投無路。
父母因為錢而爭鬥,然後就是冷戰,彼此慪氣。家庭的氛圍,就到了冰點。
慪氣的禍害,起碼有兩點:傷害自己的身體;凡事都刀刃向著他人。
在元朝時期,有一個著名畫家吳鎮。
吳鎮埋頭繪畫,但是不去賣畫,這就導致家庭收入不夠。
他有一個鄰居,也是一位畫家,叫「盛懋」。賣畫的速度超級快,家庭也迅速致富。
吳鎮的妻子,總是和鄰居對比,於是心理不平衡了,開口就打趣:「你看看人家......」
吳鎮說:「二十年後,不復爾。」也就是說,鄰居賺快錢,技藝練習不夠,遲早會倒台。
妻子聽了,沉默了很久。
果不其然,多年後,鄰居被冷落了,而吳鎮的畫被追捧。
我們想一想,如果妻子逼著吳鎮早早賣畫,後來的成績就沒有了。正所謂,欲速則不達。
一個慪氣的妻子,就是男人的剋星,破壞家庭的格局的人。
母親慪氣,和「妻賢夫禍少」是背道而馳的。只能說明母親,自己不是賢內助。

03
孩子長期富養,活得嬌氣。
你一定看過這樣的家庭:很窮,但是孩子卻驕橫。
窮人的孩子,當富公子,小皇帝來養。不僅增加了開銷,還毀掉了前程。
有一句很現實的話:「不怕富人比你富,就怕富人比你還努力。」
是的,沒有一個家庭,天生就是高層次的家庭,富得流油,都是幾代人的積累。
如果富不過三代,窮傳了三代,就一直看不到希望。
作為70後,我出生在農村,祖輩父輩都靠種地為生。類似我家的,村裡有好幾十戶。
經過多年的發展,有的家庭去深圳立足了,孩子在深圳讀書,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是好很多了;有的家庭,仍舊在村裡,靠伐木、養雞賺錢,但是他們的孩子,不是玩手機,就是去集市的遊戲室。
再過多年,一個村裡的家庭,差距越來越大。其根本,就是在育兒方式上。
當我們看到一個家庭,借錢給孩子買高端手機,貸款給孩子亂投資,這是特別扎心的。

04
家庭的秘訣,在於溝通,包容,合力而為,實現幾代人的積累。
如何經營家庭呢?
正如愛默生說的:「家庭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
展開來說,就是注重角色定位,做到三點。
父親有大格局,蟄伏多年,闖出一條路,打破家庭的天花板。比方說,學技能,多年後就變成了行家裡手。收入高,被人尊重。
母親會過小日子,不會抱怨,懂得規劃,讓家庭年年有餘,也整理得乾乾淨淨,廚房總是有煙火氣。
孩子自己爭氣,從小戒斷對父母的依賴思想,在父母的基礎,更上一層樓。
不管當下的日子多難,只要內心有光,明天就會看到太陽。
寒窯里也有溫暖,別墅里也有寒冬,真的。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