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自己似乎越來越離不開手機了?
工作中,經常忍不住拿起手機刷碎片化信息,一連幾個小時越刷越上癮;
放了假,在家裡一躺就是一整天,沉迷遊戲、小說和短視頻而無法自拔;
吃飯、走路,甚至上廁所時手機也不離手,彷彿一會不看手機,就會覺得空虛。
對此,作者尼爾·波茲曼早已發出警告:警惕那些讓我們上癮的東西!
他在代表作《娛樂至死》中說: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
書中,他提到美國進入電視機時代後,大多數人以無休無止的娛樂,代替了思考和學習。
他們毫不費力地感受快樂,在低級慾望中越陷越深,最終困在底層渾渾噩噩度日。
而如今,互聯網已逐漸替代電視機,成為新型娛樂「陷阱」。
越來越多的人被綁在手機上,化身叼著「電子奶嘴」的巨嬰,卻還渾然不知。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所有讓你上癮的東西,都在悄無聲息地毀掉你。

1
可怕的不是娛樂
而是讓你成癮的快感
在《娛樂至死》中,作者談到了兩個不同時代的差異。
一個是印刷機時代,紙質書盛行,人人崇尚閱讀、思考與交流。
走在大街上,隨處可見翻閱報紙和書籍的人,作者耳邊也時常聽到朗朗讀書聲。
無論是光鮮亮麗的職員,忙於家事的主婦,還是田邊幹活的農家小孩,都會擠出時間來閱讀。
對他們來說,書本里的每一行字,都是走向世界的路。
他們可以從中豐富知識、開闊見聞,在理性的思考間不斷完善自我。
然而,自從進入電視機時代,人們的生活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相比於枯燥的書本,電視機就像是五彩斑斕的潘多拉魔盒。
只要一打開它,肥皂劇、八卦新聞、搞笑節目便輪番湧現,幾乎二十四小時不停歇。
人人都盯著屏幕傻笑,忘記了閱讀,忘記了思考,沉溺於「娛樂至上」的享樂主義。
而距離這本書出版近40年後,如今的我們,又困在了更熱鬧的互聯網中。
前段時間,廣州都市動態調查首期成果報告會上發布了一項數據:
在不同年齡層的受訪者中,有68%的兒童會使用電子設備,每天平均使用近2小時。
80後、90後和00後群體中,則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居民,每天使用手機超過8小時。
也就是說,除了吃飯、睡覺、工作之外,人們把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手機上。
十幾秒刷完一個搞笑視頻,二十分鐘打完一把遊戲,一小時追完一部無腦短劇……
每個人都被大數據的演算法套牢,沉溺於無節制的感官刺激、無限度的即時快感。
等回過神來,大把的時間已白白溜走,寶貴的專註力也找不回來了。
作家卡爾·紐波特說:
「數字技術逐漸掌握了我們的行為方式和感受,讓我們對它們成癮,遠遠超過了正常的程度。」
令人慾罷不能的互聯網,似乎正在將無數人引入歧途。
但在《娛樂至死》中,作者強調:娛樂本身並無對錯,只是生活方式中的一種元素。
真正讓人警惕的,是那些容易讓人上癮的東西。
刷不完的八卦熱點,看不過來的口水仗、形形色色的小說、短片……
一旦你不保持警覺,不加以節制,就會被廉價的多巴胺快感牽著鼻子走。
終有一天,你會在大數據的牽引下,逐漸喪失理智,脫離現實,讓生活滑向無底深淵。

2
凡是讓你爽的東西
日後定會讓你加倍痛苦
在《娛樂至死》中,作者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有一檔叫《芝麻街》的節目,以木偶、動畫和真人表演等形式,教授孩子們基礎的算數、閱讀。
憑藉「寓教於樂」的標籤,這檔節目火爆全美,吸引了無數孩子的注意力。
為了跟同齡人有話題,孩子們幾乎每期不落,以吸收淺顯的碎片化知識代替讀書學習。
可這些信息,無法幫助孩子們精通書本上的內容,僅僅延長了他們花在電視上的時間。
久而久之,有些孩子難以再保持專註力,有些孩子變得情緒暴躁、缺乏耐心,還有些孩子甚至產生了厭學傾向。
這就是垃圾快樂的可怕之處,人一旦沉溺其中,就會被其消耗,受其擺布。
而當今的互聯網時代,手機比電視機帶來的殺傷力更大,上癮力也更強。
無論大人孩子,都在隨時隨地享受娛樂的同時,逐漸喪失了深度閱讀和思考的能力。
博主@柒公子在文章中分享,自己曾沉迷手機13年。
剛上班時,她換了當年最新款的觸屏手機,一下子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只要輕輕滑動手指,就有看不完的明星八卦、熱點話題,讓她一連刷幾個小時都停不下來。
緊接著,短視頻、短劇、直播購物興起,她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恨不得整個人都長在手機上。
結果,時間久了,她發現自己一放下手機,就感到極度空虛和無聊。
工作效率也下降得厲害,原本一小時完成的任務,總要拖一天才能做完。
再後來,她看電視劇要倍速,開車時也會分神,甚至經常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
眼看手機已嚴重影響到生活,她痛定思痛,決定卸載消耗較多的app,並嚴格控制自己使用手機的時間。
熬過艱難的戒斷期後,她終於奪回了對生活的掌控權,還培養了健身、閱讀的好習慣。
凡是能讓你爽的東西,都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碼。
它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偷走你的時間,消磨你的意志力,摧毀你向上的勇氣。
現代腦科學認為,人的腦神經是不斷生長的,但如果缺乏足夠的思維訓練,腦神經就會死亡、萎縮,人也就變得越來越笨。
正如《娛樂至死》中所說: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很多時候,我們會高估自己的自制力,低估手機的誘惑力,以為偶爾放縱一下無關緊要。
然而,當你捧起手機的那一刻,你就已經掉進了演算法精心編製的陷阱。
那些眼花繚亂的視頻、直播、遊戲,會不斷刺激你的感官,促使你分泌多巴胺,越刷越上癮。
到頭來,你的精力被透支,心智也被磨損,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被一步步廢掉。
3
一個人的成長
從戒斷低級成癮開始
互聯網時代,我們逐漸變成了帕維爾·庫欽斯基創作的漫畫中那樣:
早上起床兩眼一睜,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刷個不停;
放棄提升自我的知識汪洋,把自己困在一方無意義的信息漩渦里;

最後一步步喪失思考力,淪為現代社會裡認知僵化、盲目愚昧的原始人。
細思極恐之餘,我不由得想起《娛樂至死》中,作者發出的一句警告:
「人類無聲無息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心甘情願,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為低級的快感而放縱,你只會逐漸麻木並墮落;為高級的快樂而剋制,你才會更理智、更強大。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以有限的生命,追逐無限的低級慾望。
警惕娛樂至死,遠離虛無的網路世界,你才能找迴流逝的時間、專註力和思考力。
以下有幾個戒掉手機成癮的建議,分享給大家:
1. 優化手機使用習慣
思想家馬歇爾·麥克盧漢說過一句話:我們創造了工具,工具反過來塑造我們。
在當下的生活中,沒有手機的人幾乎寸步難行。
出門坐車、吃飯、購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無可避免地要用到手機。
儘管徹底遠離手機不太現實,但我們可以有節奏、有目的地使用它。
首先,你可以為自己設置app使用時間,比如早上8點—10點禁用某些app。
其次,你可以「調教」自己的信息流,微信只看已訂閱,某書、某音只看已關注。
平時在工作中,你可以盡量使用網頁版搜尋信息,養成少看手機的習慣。
如果實在控制不住玩遊戲、刷八卦等,那就乾脆卸載app,提高下次打開它們的門檻。
要明白,玩手機是慾望,而非必不可少的需求。
學會克制自己,拒絕誘惑,讓手機回歸工具屬性。
只有這樣,你才能反過來駕馭手機,真正享受到互聯網的便利。
2. 留出信息空白時間
很多時候,我們只需動動手指,就能輕鬆獲取各種信息。
你喜歡什麼,愛好什麼,演算法就給你推送什麼。
漸漸地,人就成了互聯網寵物,困在狹隘的信息繭房中寸步難行。
作家胡安焉,以前在北京送快遞時,有這樣一個習慣:
每晚下班後,他都會關掉手機,獨自在宿舍樓的雜物間待兩個小時。
在屏蔽繁雜信息的寧靜中,他會專心閱讀大部頭著作或練習寫作。
多年後,他的工友們還在起早貪黑送快遞,他卻逆襲成為暢銷書作家。
有句話說:一個人獲得什麼樣的信息,往往決定了他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也可以規定一個時間段,放下手機,隔絕網路,靜下心來閱讀一本書,研究一門技能。
清空「短平快」的碎片信息,給自己的大腦騰出空間,容納深層次的理解與思考。
終有一天,你會一點點找回丟失的思考力和專註力。
3. 積極回歸線下生活
聽過這樣一句話:未來,只有特權階級才能進行數字戒斷,而80%的底層階級將被零工經濟綁定在智能手機上。
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就在於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
如果你把精力都花在奶頭樂上,便永遠不會再想著改變當下的生活。
想要打破這種桎梏,最好的辦法,就是從線上的虛無縹緲,回歸到線下的真實體驗。
比如,我們可以周末去散散步、打打球,跟朋友聚聚會、聊聊天,去戶外親近大自然……
無論你在互聯網上活得多麼體面,玩得多麼痛快,最後終究還是要直面現實中的關卡。
從喧囂的網路中掙脫出來,不再被無關的信息侵蝕,不再受負面的情緒裹挾。
只有走出門去遇見、經歷和感受,創造真實的人生體驗,我們才能全身心獲得成長。

4. 挑戰有難度的事情
心理學家米哈里,曾在《心流》中提到:當你做一件很有挑戰的事時,能特別專註地投入,並得心應手,這時人會產生一種渾然忘我的愉悅感。
困難的事情,往往需要你克服本能,耐住寂寞,一點一滴去鑽研。
但在這個看似痛苦的過程中,你的大腦會高速運轉,精神也會高度集中。
不知不覺間,你就會擺脫低級快樂,享受到自我提升的巨大滿足。
給自己設置一些有難度的小目標,學一門樂器,掌握一門語言,堅持健身一年……
做一個時時精進自己的人,你自然而然就能戒掉低級的成癮,迎來人生層次的躍遷。
▽
學者陳丹青評價《娛樂至死》時說:
我們今天已經處在尼爾·波茲曼描述的世界裡,處在一個訊息和行動比嚴重失調的時代,在空前便利的電子傳媒時代,我們比任何時候都聰明,也比任何時候都輕飄。
互聯網帶來了生活上的便利,也製造了無數屈服於慾望的奴隸。
沉浸在虛擬世界的你我,正在被手機綁架,一步步逼近無底深淵。
別讓自己的生活落入精密演算法的操控,也別讓自己的生命淪為低級快樂的犧牲品。
遠離迎合你的廉價快樂,去做那些看似困難卻有價值,看似痛苦但有意義的事情。
當你扎紮實實地塑造自己,從容有序地應對生活,便能牽引自己不斷向上生長。
點個贊吧,放下手機,走出虛擬世界,走進現實,你會擺脫「娛樂至死」的詛咒,享受到真正高級的快樂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