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扭轉孩子厭學、玩遊戲、拖延、懶惰,父母先要學會反焦慮和內耗

2024年06月18日07:32:10 育兒 1858

這兩天,跟幾個父母聊孩子厭學、玩遊戲和拖延問題時,我發現一個父母問題的共性,那就是因為孩子的學習,父母很焦慮和內耗。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父母比孩子還著急,還先一步情緒崩潰。

而崩潰的誘因,要麼是孩子沒寫一個簡單的作業,父母的內心戲是:之前我對孩子要求高,現在都沒要求了,就是讓他寫一個幾分鐘就能完成的作業,孩子就不願意。

還有一些崩潰的因素,是得知孩子上課沒有聽課,沒有記筆記,在學校恍惚的過。父母一邊擔心孩子學業要怎麼辦,又心疼孩子沒有好好上課,一向對自己要求高的孩子會如何內疚?

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能讓父母輕易崩潰的,不是生存壓力,不是生活中的千層浪,而是孩子的一句話,一次作業,一次叛逆甚至是一堂沒有認真聽的課。

此時的父母,已經被焦慮和情緒席捲,已經失去了理性的思考,眼裡只剩下了因為孩子厭學以及厭學帶來的連鎖負循環,還有一些被家長們放大後的恐懼。

比如說,沒有認真寫作業,會上升到這孩子要擺爛了,要停止拼了。之前那個奮發圖強,不知疲倦也要卷的孩子,徹底躺平了,眼見要完了。

被情緒裹挾的父母,此時看到的只是孩子不寫作業,不想學習,較之前鬆懈了,心裡想的,嘴上念的都是怎麼讓孩子恢復狀態好好學習。

想扭轉孩子厭學、玩遊戲、拖延、懶惰,父母先要學會反焦慮和內耗 - 天天要聞

卻忽略了,此時自己的焦慮已經無法看到孩子躺平時的動機和原因,只想著怎麼快點扭轉過來局面,只想著怎麼將孩子救贖。

完全沒有想過,孩子之所以玩遊戲,之所以厭學,之所以不想學習背後潛在的原因是什麼?背後的壓力又是什麼?自己是否存在教育理念上的誤區?溝通方向是否南轅北轍?

所以,在孩子厭學和迷戀遊戲時,我更願意去引導父母先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先記錄下跟孩子相處的細節和日常。

然後再從細節和日常中,找到一些孩子不願意學習的蛛絲馬跡,是因為壓力過大?還是一時的畏難心理?或者是完美主義的自我苛求,導致的過高要求與一時做不到的心理失衡?

孩子出現問題,一定是情緒先內耗,再引起的各種的逃避。

往往,孩子的崩潰以及過高的壓力,背後都離不開一個投射高壓力的父母。尤其是父母本身比較優秀,要求又很高時,明明優秀的孩子會倍感壓力,甚至是低價值感。

因為孩子無論如何努力,都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或者越努力時,父母給的目標上限也同步提升。

在父母看來,孩子既然有這個能力,那就應該更好一點,便嘗試挖掘孩子更多潛力。

父母大都有一個這樣的思維,那就是:孩子如果努力了,沒有達到目標,沒有關係。但要是孩子壓根沒有努力,而沒有實現目標,這個是父母萬萬不能接受的。

想扭轉孩子厭學、玩遊戲、拖延、懶惰,父母先要學會反焦慮和內耗 - 天天要聞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之前也是同款父母,每天盯著孩子學習的理由就是:如果我不盯,他會玩得更嗨,如果他是一個夠努力和自律的人,我才不願意管。

可盯的結果,不僅沒有讓孩子好好學習,沒有變得自律和勤快,反而更厭學,親子關係的矛盾也愈發衝突,而我也深陷焦慮和崩潰以及整日擔心中。

我想說的是,因為孩子學習而焦慮的父母,第一個要扭轉的不是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而是如何讓焦慮的自己,高度緊張和瀕臨崩潰的自己,及時抽身。

然後把時間和精力分散出來,多關注一下父母本身,嘗試讓自己緊繃的情緒鬆弛一下,先穩父母的情緒,先調整父母的心態和焦慮心理。

當父母焦慮和內耗,會把一件特別小的事的放大,會因為孩子一個不學習的舉動,就覺得天塌了,會恐懼到這孩子是不是要完了?他以後要怎麼辦啊?他的前途是不是戛然而止了?

這時,父母的焦慮和內耗已經成了新的問題,甚至比孩子不學習這件事更嚴重。因為父母的言行舉止,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情緒。

想扭轉孩子厭學、玩遊戲、拖延、懶惰,父母先要學會反焦慮和內耗 - 天天要聞

尤其是當孩子焦慮和內耗時,如果父母比孩子還著急,還崩潰,就相當於在孩子的傷口再灑一把鹽,孩子不僅要面對自己的崩潰,還要安撫父母的崩潰,甚至還會因為父母崩潰而產生內疚,導致孩子更加內耗和擺爛以及厭學。

孩子會覺得這萬惡的學習,讓父母失望,讓父母傷心,讓自己難受,就會更加厭學,沉溺於虛擬的遊戲世界,尋求安穩和即時快樂。

厭學的孩子,之所以更厭學,背後往往有一個高壓力,高要求和高焦慮的父母在推波助瀾著。

想扭轉孩子厭學、玩遊戲、拖延、懶惰,父母先要學會反焦慮和內耗 - 天天要聞

反倒是父母在焦慮和內耗時,向內求,關注自己,積極嘗試放下壓力,放低姿態,放下訴求時,孩子的各種厭學、叛逆、拖延、懶惰都會漸次淡化,直至消失。

這很神奇,也很魔幻。因為沒有一個孩子不願意上進,也沒有一個孩子不願意變得更好,父母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學會放下焦慮,放下期待,放低姿態,回歸到關愛自己身上。

父母學不會關注自己時,就會把自己的焦慮和內耗疊加給孩子,孩子回歸自驅力更遙遙無期了。

所以,父母先放下焦慮,先結束內耗體,孩子真的會好。相信才會看見,而不是因為看見才去相信。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孫子想考北大上熱搜,朱炳仁:尊重他的想法,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 天天要聞

孫子想考北大上熱搜,朱炳仁:尊重他的想法,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朱也天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實習生 袁靜「爺爺對我的教育一直都是言傳身教的方式,他不會特意對我說你要怎麼做怎麼做,或者是給我提很多要求,他更多是以日復一日的工作,以幾十年如一日的投入精神,將他的心血投入到與銅相關的藝術創作中。」朱也天曾經這樣談及爺爺朱炳仁對他的影響。6月26日,朱炳仁孫子高考登上微博熱搜,...
這對父母吵架的原因太意外,結局更是暖心至極 - 天天要聞

這對父母吵架的原因太意外,結局更是暖心至極

衝突的起因在一個普通的周末傍晚,家裡的氣氛突然變得緊張起來。母親正忙著準備晚餐,父親則在客廳里看電視。突然,母親走到父親面前,質問他為什麼沒有幫忙做家務。父親顯得有些茫然,他並不明白母親為什麼突然發火。母親的聲音越來越大,父親也開始不耐煩,
親子心理諮詢: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很平庸嗎? - 天天要聞

親子心理諮詢: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很平庸嗎?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話題:孩子很平庸,非常失望,該如何調整積極面對?我對孩子太過急切,像極我爸當年對我的樣子,也是我最討厭的樣子。如何心平氣和地看待孩子這一路走過去的印記,如何放下那份自私的執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人之常情,可以感受到題主的焦慮和無奈,表面上題主是為孩子的平庸而感到失望,其實是你對於自己...
萌態百出!熊貓寶寶圓潤如煤氣罐,網友:這誰能頂得住啊! - 天天要聞

萌態百出!熊貓寶寶圓潤如煤氣罐,網友:這誰能頂得住啊!

在翠綠茂密的竹林中,藏匿著一群令人忍俊不禁的可愛使者——熊貓寶寶。它們宛如一顆顆精緻雕刻的玉球,圓潤得如同家中的「煤氣罐罐」,讓人一見便心生歡喜,愛意滿滿。作為中國的國寶,熊貓寶寶不僅因其黑白分明的獨特毛色和憨態可掬的模樣在全球圈粉無數,更
妙筆天成,弘揚國粹——張德聰 - 天天要聞

妙筆天成,弘揚國粹——張德聰

篆書,作為中國古老書法之一,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歷史價值一直為人們所稱道。在篆書書法中,其字形勻稱、線條優美,給人以古樸、端莊的美感。張德聰先生的篆書,每個字的線條都呈現出一種流暢、圓潤的美感,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享受。特別是在書寫長篇作品時,篆書的線條之美更加凸
熊孩子在情感表達上有哪些特殊方式 - 天天要聞

熊孩子在情感表達上有哪些特殊方式

熊孩子在情感表達上確實有一些特殊的方式,這些方式可能與其他年齡段的孩子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特殊方式:直接而強烈的表達:熊孩子可能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不經過太多的修飾或考慮。例如,他們可能會直接告訴父母他們想要什麼玩具或食物,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