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娃有沒有沉溺於垃圾快樂?什麼讓禮貌謙遜地孩子變了模樣?

2023年12月09日13:13:09 育兒 1645

你家娃有沒有沉溺於垃圾快樂?什麼讓禮貌謙遜地孩子變了模樣?

最近,表妹家裡發生了一件大爭吵,差點都要動手了。

事情的緣由來自於

表妹家孩子竟然想要天天玩手機遊戲!

你家娃有沒有沉溺於垃圾快樂?什麼讓禮貌謙遜地孩子變了模樣? - 天天要聞

說實話,對於玩手機遊戲,我沒有特別的反對過。

我認為,孩子嘛,他們就生活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他們所接觸的所想要的,肯定跟我們父母們成長的環境有所不同。

我們肯定要順應這個時代發展,讓孩子接觸到這些存在的東西。

但,表妹家的爭吵是因為,孩子突然的有些沉迷遊戲的跡象。

據表妹說,之前的時候,孩子也會玩手機遊戲。那個時候,孩子基本就是玩會捕魚遊戲,玩會保衛蘿蔔這類的益智類的小遊戲。

隨著年齡增長,再加上與同學之間的溝通,孩子開始玩類似於吃雞這類的遊戲。但屬於可控範圍。

但,最近這兩周,有些失控,比如十分鐘的遊戲時間,開始想辦法的拖延,上個廁所鎖上門,一玩就是半小時,或者把聲音關掉,假裝在查閱資料,其實在玩遊戲……

這也是表妹無意中發現,為此,表妹一家就面對面地商談了一番,孩子也答應恢復到之前的狀態。

但他們都低估了遊戲對孩子的吸引力。沒過兩天,孩子又開始換了一種方式,跟他們鬥智斗勇的要玩手機遊戲。

那最後的結果,自然是表妹將手機沒收,暫時不會有任何的手機遊戲可玩。

這可戳了孩子的心窩子,孩子變得暴躁異常,大發脾氣,又哭又叫,甚至還用不去上學不寫作業來威脅表妹。表妹氣得都要上手揍孩子。

你家娃有沒有沉溺於垃圾快樂?什麼讓禮貌謙遜地孩子變了模樣? - 天天要聞

為什麼彬彬有禮的孩子,怎麼突然就變得面目全非?

01 玩得好,不代表適應網路環境

很多人說,因為有了網路的發展,孩子們才會沉溺於電子遊戲的垃圾快樂中。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銀子老師寫的《呵護雲端的孩子》中提到,「一個孩子沉溺在電子環境中,對電子設備操作得心應手,是不是代表他很適合這個環境呢?正相反,越是沉溺,越是代表他對於數字時代表現出強烈的不適應性,他沒有發展出適應新環境的平衡能力和平衡行為。」

我們以為的網路自由,其實,一樣的網住了眾多追求新鮮、刺激的孩子們。他們雖然腦子靈活,整個人對於環境好像如魚得水,但真正的算起來,反而處於被網路「牽著鼻子走」的狀態,沒有真正的找到網路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的平衡點。

孩子因為失去了網路的加持,變得情緒紊亂,整個人精神混亂,這都是缺少平衡導致的根源所在。

你家娃有沒有沉溺於垃圾快樂?什麼讓禮貌謙遜地孩子變了模樣? - 天天要聞

02 正面解決網路問題

網路是新時代賦予孩子的新事物,但卻沒有告訴孩子該如何運用新型網路,以至於走入了網路的陷阱中,只是體會垃圾快樂,而不是真正的內心愉悅。

自從電子化網路化的出現,出現了太多的關於孩子們網路問題。

很多家長都在詢問: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做什麼?

《呵護雲端的孩子》中有這麼一句:「我們不僅要教他們如何在現實世界生活,還要教他們如何在虛擬世界生活。」

一句很通透卻並不容易把握尺度的話,科技的發展自然有它的發展規律,但對於辨別能力差的孩子群體來說,這一切都意味著新鮮感,再加上他們對於外界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更是一切理所當然。

你家娃有沒有沉溺於垃圾快樂?什麼讓禮貌謙遜地孩子變了模樣? - 天天要聞

網路,讓很多孩子成了發育遲緩的「電子娃娃」,正面解決網路問題,要按照孩子的發育階段進行。

比如,學齡前兒童,他們需要用身體去接觸和學習外界,比如戶外,比如孩子間社交等,而不是通過電子產品去理解這個真實的世界,否則就會出現現實與虛擬分不清的情況,久而久之,孩子會喪失真正的生活能力,不知道生活的意義所在。

父母們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以及當前的發育階段,做出相應的對策即可。也可以參考《呵護雲端的孩子》書中對於不同階段孩子的側重點關注。

03拒絕網路成癮

很多人對於網路又愛又恨,愛它的資源豐富,甚至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看世界的願望;恨的是,孩子們識別不清,沉溺於其中,無心關注身邊的 一切。

其實,從實質上來說,互聯網就是一串的數據,然後這串數據形成各種吸引人的內容,比如圖像解碼,比如聲音解碼等等。它就是將複雜的人腦思考過程簡單化,讓人腦被動地接受這一切,直接省略了正常的操作流程。目的達到了,但內心是否有成就感呢?

英國作家王爾德說:「人生有兩種悲劇:一種是得不到我想要的;另一種呢?是我得到了。」

成癮行為的背後就是因為缺乏某種支持,從虛擬中獲得這種認可。

作為家長該如何去做呢?在《呵護雲端的孩子》中,銀子老師提到了三個方面:

第一,覺察孩子的情緒

孩子因為年幼,一遇到生活挫折或其他的困難,就會想著逃避而不是解決,整個人的狀態情緒就會發生變化。如果父母關心孩子,就會很容易的察覺到這種變化,哪怕很細微,也會有蛛絲馬跡。

父母在這個基礎上,提前截胡孩子轉向網路尋求安慰與認可的可能性,自然可以緩慢地解決掉孩子的情緒問題,也能夠避開網路給孩子帶來的這種垃圾快樂。

當然,這裡的孩子情緒出現問題,家長不要直接掐斷,而是允許孩子發泄出來,只有發泄出來,內心才會更潔凈。

你家娃有沒有沉溺於垃圾快樂?什麼讓禮貌謙遜地孩子變了模樣? - 天天要聞

第二,避開網路陷阱

網路可以讓人上癮,一定是摸准了孩子的心理,特別是對於外界辨別能力不夠強的孩子們。

前段時間上映的電影《孤注一擲》掀起了一股防詐騙的熱潮,它集合了那些我們常常是聽說或想像的網路騙局於一體,給了大眾很大的衝擊感,很多人多次刷劇,希望自己漲漲腦子。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常見的遊戲設計邏輯,它們設置關卡,一級一級的往上沖,每過一關送點相關的東西,並且還有大的獎勵,甚至還有隱藏的關卡,等等。這些都成為了孩子陷入遊戲不想出來的前提。

因為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際,沒有那些相應的工具,也沒有什麼特異功能,更沒有那些帶來成就感的認同感,自然網路遊戲要比日常更讓孩子們感覺到自在。

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來分析遊戲邏輯,一起來找一下遊戲背後的本質,讓孩子看到這些運營機制,換一種方式了解遊戲,點醒孩子。

你家娃有沒有沉溺於垃圾快樂?什麼讓禮貌謙遜地孩子變了模樣? - 天天要聞

第三,父母孩子多溝通

有人說,孩子陷入網路遊戲很大的原因來自於父母對孩子的漠視不關係,還有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太少。

但如果換一個方式,父母與孩子一起來耍一起來玩,多一些家庭時間,孩子還會如此嗎?

我想一定是不會的,孩子最在意的就是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如果父母都不願意花費時間在孩子身上,那麼就不要指望孩子被外界吸引走注意力。

父母可以帶著孩子進行旅行,可以一起做家務,可以參與到家庭瑣事的安排中,等等,孩子在家庭中多了認同感,也會多了很多的生活體悟,自然在後面,哪怕遇到網路問題,也會從生活中汲取精神食糧對抗住外界的誘惑。

你家娃有沒有沉溺於垃圾快樂?什麼讓禮貌謙遜地孩子變了模樣?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

網路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便利,也同時帶來了不可預知的問題。但不管怎麼樣,孩子們想要走到網路與現實的平衡點,父母還是需要多付出一波。當現實與網路達到平衡,孩子既不會玩物喪志,反而會讓自己的心智變得更加成熟。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基層醫療機構開辦普惠托育園啦!全市首批兩家,均在昌平 - 天天要聞

基層醫療機構開辦普惠托育園啦!全市首批兩家,均在昌平

5月6日北京市首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辦的普惠托育園和科學育兒指導驛站分別在昌平沙河、北七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揭牌運行兩園共可提供超過100個普惠托位將以「醫育結合」為特色為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提供全面、科學、優質的健康管理和普惠托育服務沙河鎮愛
家裡那點事兒(2025—125)以後節省點兒吧,又沒人養你了 - 天天要聞

家裡那點事兒(2025—125)以後節省點兒吧,又沒人養你了

星期四聲明:本文為半分雨今日頭條原創首 發,禁止抄襲搬運。感謝您點贊,評論,轉發。本故事是以第 一人稱來寫的,純屬虛構,請不要過度解讀一齊學書昨天給我發了一個信息,說是這兩天都回不來,要在醫院裡照顧他大哥。因為他大哥不是什麼大毛病,他嫂子就
母親節特輯|今天,我當一天媽媽!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特輯|今天,我當一天媽媽!

真正的換位思考是一個移情的過程,需要你發自內心地體諒別人,並真正地站在他人的立場,像感受自己一樣去感受他人。——《墨菲定律》母親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媽媽們是否在期待孩子能給您一份特別的禮物?不是精美的鮮花,也不是昂貴的首飾,而是一份發自內心的
長沙媽媽請注意!本周末藝術Buff疊滿,帶娃or被娃帶都能嗨 - 天天要聞

長沙媽媽請注意!本周末藝術Buff疊滿,帶娃or被娃帶都能嗨

當五月的康乃馨綻放出愛的氣息,母親節便悄然而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長沙各文藝場所準備了不少活動,以儀式感加固我們與母親之間的聯繫,一起來看看,母親節我們可以和媽媽去哪些地方吧~小時候,母親帶我們看世界長大了,我們帶母親重溫經典近日,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票務中心特別策劃母親節專屬票根定製,帶...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 天天要聞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湖南衛視、芒果TV推出的代際溝通節目《是女兒是媽媽2》將於5月11日上線。黃聖依和鄧傳理、李嘉格和薄永霞、陳夢和逄敏、程瀟和梁愛群四對性格迥異的母女,攜手踏上一場只屬於母女的率性「出走」,她們在過程....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 天天要聞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免責聲明:本文是個人日記,不構成投資建議。文中所有觀點, 僅代表個人立場,不具有指導作用 各位股東好:最近我們「圈友群」氣氛越來越好,原因無他:我們已經連續3天新高了。我們實盤也順利錄得新高。都知道歡樂的日子都是短暫的。那麼,問題來了,這次行情能持續多長時間呢?01其實,今天我們「實盤」能繼續上漲,我是...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 天天要聞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作者 | 張可沂伽放學時分,校門口的奶茶店總上演著微型人生劇場:妝容精緻的林媽媽被女兒同學誤認為「姐姐」,而穿著家居褲的王阿姨則被兒子要求「以後別來接我」。這些場景折射出一個教育真相——母親的形象管理正在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