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不管你有沒有錢,都要主動拒絕父母的「四種偏心」

2023年10月04日00:39:13 育兒 4745

父母偏心這件事,古來有之。

春秋時,晉獻公驍勇善戰,征服了霍國、魏國、狄戎等,史稱:「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

可是他在立太子這件事上,就顯得偏心了。因為他很喜歡驪姬,因而唯命是從。

驪姬建議,讓太子申生住在曲沃,繼子重耳、夷吾分別住在蒲地、屈地,全部到邊疆去,遠離國都。並且吹了吹枕邊風,讓親生兒子奚齊變成太子。

晉獻公過世後,王公大臣都不服從驪姬的安排,導致晉國大亂,奚齊被大將軍克里加害,接著上演了爭奪王位的悲劇。

如何才能讓家庭和睦,避免父母偏心呢?

古人留下一句忠告:「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

也就是說,父母要是對誰偏心,就會讓誰的家庭變窮。我們不要「得了便宜還賣乖」,錯誤地認為,獨吞父母的財產,就是最佳的致富手段。

作為中年人,你的父母也一把年紀了,甚至開始有安排後事的打算了。你應該保持清醒,勇敢地做好自己,減少大家庭對你的束縛,也糾正家風。

具體來說,人到中年,有錢沒錢,都要主動拒絕父母的「四種偏心」。

人到中年,不管你有沒有錢,都要主動拒絕父母的「四種偏心」 - 天天要聞

01

「老房子都給你」,拒絕就是明智之舉。

很多家庭,雖然在城裡,但是追根溯源,還是農村人。在老家,總有那麼一些財產。

老房子,似乎很重要,是祖輩留下的東西。

可是老房子的管理,真是一個大麻煩。對那些常年漂泊、在大城市定居的人來說,就更麻煩了。

我的老家,有很多瓦房,每年都要翻修;屋門口是泥巴地,需要除草多次,若是鋪上水泥,開銷也不少。

紅磚房,看起來很客氣,但是常年沒有人居住,修理費不少。賣掉也不是,保管也不是,多半變成了雞肋。

人到中年,你想一想,還會去老家養老嗎?未來的出路在哪裡?若你回老家的可能性很小,就要拒絕父母給你老房子。並且讓給真正要在農村奮鬥的兄弟姐妹。

房子的價值,體現在「居住、利用」上。給需要的人,就是物有所值。

02

「花錢養著你」,拒絕就是學會獨立生活。

記住一句話:「慣子如殺子。」

話很不好聽,但是很現實。你若是被父母溺愛,那麼你就很容易變成最沒有出息的人。真的會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人。

小時候,父母給你的,不懂得拒絕。但是你到了中年,應該有自己的認知。

若是你父母處處慣著你,有幾種禍害:一是你會滋生懶惰的習慣;二是其他兄弟姐妹會嫉恨你,從而不贍養父母;三是父母老了,會形成依賴你一個人的局面,要是你能力有限,父母就難以安度晚年。

父母老了,雖然還有一些賺錢的能力,但是你不要盯著他們的錢了,靠自己吧。

總要經歷一段無依無靠的時光,才能真正站起來,打個翻身仗。若是你需要父母幫忙,也應該明說,「親父子,明算賬」。

人到中年,不管你有沒有錢,都要主動拒絕父母的「四種偏心」 - 天天要聞

03

「存款都給你留著」,拒絕就是尊重兄弟姐妹。

我的外婆八十多歲的時候,經過家庭商議,把存款全部給了我的小舅舅。

當外婆九十多歲的時候,身體每況愈下,需要很多的醫藥費。

大家都疑惑,外婆的存款,哪裡去啦?是不是小舅舅獨吞了,一家人因此鬧起來。

幸好,小舅舅記了賬,否則百口莫辯。

可見一般,保管存款的事情,需要慎重。

當然,父母老了,管不好存款,需要有人管理。這時候,要召開家庭會議,把存款記錄好,並且約定開支的方法。

若是父母需要花很多錢,陸陸續續取出存款,就應該定期向兄弟姐妹通報,不要藏著掖著。大家都心知肚明,就不會有矛盾了。

不管你多窮,都不要坑了父母的「養老錢」。

要想一想,你一個人拿著存款,不知不覺就花光了。然後指望兄弟姐妹派錢給父母養老,就會引發爭執。做一個公道正派的人,兄弟姐妹都會服你管教。

04

「把孫子帶回老家生活」,拒絕就是承擔生兒育女的責任。

父母外出打工或者遊玩,把兒女丟在爺爺奶奶家。這樣的家庭,還真的不少。

可是,中年父母有沒有想過,隔代教育有什麼害處?

有人這樣例舉。

其一,孩子被爺爺奶奶溺愛,父母都管不著了。爺爺奶奶什麼都代勞了,導致孩子有恃無恐,出現敗家的徵兆。

其二,爺爺奶奶的教育經驗慢慢過時了,無法讓孫子順著社會的局勢去發展,從而輸在起跑線上。

其三,爺爺奶奶要干農活,壓根沒有時間管教孫子,從而處於放任狀態。

其四,農村的教育條件不夠好,生活水平低,給孩子的身心帶來了困擾......

當然,不是說農村一點好處都沒有,只是爺爺奶奶的管教和父母的管教進行對比,出現了差距。

假日里,孩子去農村、老家體驗生活,這是人生的閱歷在增長,但是父母不能丟掉教養的責任,更不要做孩子成長路上的看客。

人到中年,不管你有沒有錢,都要主動拒絕父母的「四種偏心」 - 天天要聞

05

《戰國策》里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愛護孩子,需要考慮長遠,而不是當下的錢財和感情。

作為中年人,扮演了父母的兒女,孩子的父母,還是兄弟姐妹,三種角色,互相交集,還要互相保持距離。難度很大,但是必須「明白」。

主動拒絕「偏心」,你就做到了問心無愧,變成了家庭的頂樑柱。

人非聖賢,誰都無法做到幾碗水端平。除了拒絕之外,我們更要理解父母,從現實來教導父母。

盲目服從父母,不是最好的孝順,還可能助長父母的歪風陋習。

學會和父母互相促進,就是最好的幾代同堂。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母親節特輯|今天,我當一天媽媽!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特輯|今天,我當一天媽媽!

真正的換位思考是一個移情的過程,需要你發自內心地體諒別人,並真正地站在他人的立場,像感受自己一樣去感受他人。——《墨菲定律》母親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媽媽們是否在期待孩子能給您一份特別的禮物?不是精美的鮮花,也不是昂貴的首飾,而是一份發自內心的
長沙媽媽請注意!本周末藝術Buff疊滿,帶娃or被娃帶都能嗨 - 天天要聞

長沙媽媽請注意!本周末藝術Buff疊滿,帶娃or被娃帶都能嗨

當五月的康乃馨綻放出愛的氣息,母親節便悄然而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長沙各文藝場所準備了不少活動,以儀式感加固我們與母親之間的聯繫,一起來看看,母親節我們可以和媽媽去哪些地方吧~小時候,母親帶我們看世界長大了,我們帶母親重溫經典近日,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票務中心特別策劃母親節專屬票根定製,帶...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 天天要聞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湖南衛視、芒果TV推出的代際溝通節目《是女兒是媽媽2》將於5月11日上線。黃聖依和鄧傳理、李嘉格和薄永霞、陳夢和逄敏、程瀟和梁愛群四對性格迥異的母女,攜手踏上一場只屬於母女的率性「出走」,她們在過程....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 天天要聞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免責聲明:本文是個人日記,不構成投資建議。文中所有觀點, 僅代表個人立場,不具有指導作用 各位股東好:最近我們「圈友群」氣氛越來越好,原因無他:我們已經連續3天新高了。我們實盤也順利錄得新高。都知道歡樂的日子都是短暫的。那麼,問題來了,這次行情能持續多長時間呢?01其實,今天我們「實盤」能繼續上漲,我是...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 天天要聞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作者 | 張可沂伽放學時分,校門口的奶茶店總上演著微型人生劇場:妝容精緻的林媽媽被女兒同學誤認為「姐姐」,而穿著家居褲的王阿姨則被兒子要求「以後別來接我」。這些場景折射出一個教育真相——母親的形象管理正在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