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後,請不要過二手生活

2023年10月03日16:57:23 育兒 3981
中年以後,請不要過二手生活 - 天天要聞

不能聽命於自己者,就要受命於他人。

作者:洞見yangtuo

王小波寫過一隻豬,當其他豬規規矩矩地進食長肉、等著被殺時,這隻豬跑出了豬圈。

王小波說:「我已經四十歲了,除了這隻豬,還沒見過誰敢於如此無視對生活的設置。

相反,我倒見過很多對被設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此,我一直懷念這隻特立獨行的豬。」

年紀越大,我也越發羨慕這隻跳出豬圈的野豬。

因為我們不知不覺,都活成了豬圈裡其他豬的樣子,過上了被設置好的「二手生活」。

01

二手壓力

電視劇《黑霧》中有個片段,我印象十分深刻。

王志文因朋友大均的事著急忙慌跑去向林棟甫請教。

林棟甫卻直接拒絕道:不要為不屬於你負責的事情負責。

「可大均他是我兄弟。」

「大均的行為跟你有什麼關係?就像日本地震、歐洲水災一樣,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你負責什麼?」

力微休負重,過度背負別人的壓力,會讓人負重累累。

可我們身邊,卻少有人悟懂了這個道理。

上司眉頭緊鎖時,你也不自覺反覆嘆氣;同事抱怨車貸房貸,你也不禁跟著焦慮……

不知不覺,我們就接下了別人的二手壓力。

《赫芬頓郵報》一篇載文指出,人們大多時候的壓力,並非源於自身,而是源自周圍人。

當意識到來自別人的壓力環繞在自己周圍時,大腦就會發出「你也應該焦慮」的信號。

年輕時,我們尚且有精力應付。

可到了中年,左手家庭,右手工作,與其操心別人的雞毛蒜皮,不如照顧好自家的柴米油鹽。

《夏夢狂詩曲》里說:人就是這樣,年紀越大,身上的包袱就越來越沉重。

若你覺得肩上的擔子太沉,不妨停下來想想,這份沉重感來自哪裡。

不該我們擔的,就別硬攬。卸下多餘的負累,才能專註自己的生活。

中年以後,請不要過二手生活 - 天天要聞

02

二手情緒

畢淑敏在小說《花冠病毒》中,描述過一場瘟疫。

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病毒席捲千萬人口城市,好在有抗疫總指揮部署,全城百姓並不恐慌。

可不知從哪兒冒出一對夫婦,闖入超市狂買物資,在家族群里散播謠言。

眾人見他們神色慌張,也害怕起來,跟風哄搶。

有人因長時間隔離內心苦悶,在網上大吐苦水。

不少網友被其煽動,在留言區哀怨、謾罵,哭訴自己的不幸。

還有人因工作不順而怒氣衝天,跑到大街上抗議。

一些原本安心工作的人,一經刺激,也加入其中,一場場暴亂隨之發生。

最後,人們已然分不清這些憤慨的情緒來自別人,還是自己。

心理學上說,每個人都有一條心理邊界,就像護城河,將自己與他人區分開。

邊界清晰的人,會意識到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別人的。

接收別人的二手情緒,是一種邊界模糊的表現。

就像白岩松所說:人之所以活得很累,並非生活刻薄,而是我們太容易被別人的情緒左右。

中年以後,別再讓自己的情緒越界了。

保護好自己的能量場,不要在別人的情緒中消耗自己。

中年以後,請不要過二手生活 - 天天要聞

03

二手感情

很早之前,聽羅翔老師講過盧梭的一個故事。

盧梭很有悲憫之心,他一想到這個世上還有受苦的人,就忍不住流淚。

可面對自己的5個孩子時,盧梭卻異常冷漠,甚至將他們全部送進了孤兒院。

他說自己沒辦法,他要忙著愛世人,哪時間來愛自己的孩子。

聽完覺得可笑,但仔細想想這何嘗不是某些時刻的我們。

年紀越大,越看不得人間疾苦。

看到某個網友生活不如意的故事,便同情心泛濫。

看到媒體上有孩子小小年紀就扛起生活重擔,便想著送溫暖送幫助。

可一旦回歸現實生活,我們又好像變了一個樣。

對任勞任怨的伴侶,沒有體貼關心,反倒嫌棄滿滿;

對一把年紀還幫忙帶孩子的父母,沒有感激問候,反覺理所應當。

深陷網上的情感套路,卻對身邊人熟視無睹。

可那些隔著屏幕和距離的人和事,是我們的真實生活嗎?

羅翔說:真正的愛,一定是針對具體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

真正陪伴我們、關心我們、能給我們帶來實際溫暖的,是身邊的家人、朋友。

近在咫尺的親情友情和愛情,這才是我們最應該珍惜的一手感情。

中年以後,請不要過二手生活 - 天天要聞

04

二手消費

近年來,「網紅經濟」「草根博主」「中年婦女收割機」等詞層出不窮。

點開網站,看到喜歡的主播在引導大家買買買;

手指一滑,又發現自己信任的博主推出了新的省錢購買攻略。

於是直播間一喊三二一上鏈接,我們就忍不住狂點購物車。

鍋碗瓢盆、肥皂洗衣液,主播說便宜,便瘋狂下單。

鞋子衣服、包包化妝品,主播說性價比高,就搶著付款。

消費的目的不再源於自己的需要,而是他人的引導。

消費領域中,有個概念叫「消費情感」。

在消費過程中,我們會對特定事物產生情感反應,影響最終的購買行為。

如果對一個博主或大V產生某種情感鏈接,消費便會受其影響,從而忽略實際需求。

年輕時,我們或許還可以任性,一人賺錢一人花。

可邁過了中年這道坎,還在二手消費陷阱里不自知時,就是在給生活埋雷了。

家裡的老人孩子,房貸車貸,生活費保險費,樣樣都要錢。

捂緊錢包,守住錢袋,才是中年人真正的成熟。

法國心理學家勒龐刻畫過這樣一群「烏合之眾」:

他們情緒的起伏,總是受他人的影響;他們作出的決定,往往取決於周圍人的暗示。

最後,在外界的操控中,慢慢失去了自我。

尼采說:不能聽命於自己者,就要受命於他人。

人生後半程,警惕成為俗世里的烏合之眾,守好自己內心的節奏,才不至於在被設置好的二手生活里沉淪。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母親節特輯|今天,我當一天媽媽!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特輯|今天,我當一天媽媽!

真正的換位思考是一個移情的過程,需要你發自內心地體諒別人,並真正地站在他人的立場,像感受自己一樣去感受他人。——《墨菲定律》母親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媽媽們是否在期待孩子能給您一份特別的禮物?不是精美的鮮花,也不是昂貴的首飾,而是一份發自內心的
長沙媽媽請注意!本周末藝術Buff疊滿,帶娃or被娃帶都能嗨 - 天天要聞

長沙媽媽請注意!本周末藝術Buff疊滿,帶娃or被娃帶都能嗨

當五月的康乃馨綻放出愛的氣息,母親節便悄然而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長沙各文藝場所準備了不少活動,以儀式感加固我們與母親之間的聯繫,一起來看看,母親節我們可以和媽媽去哪些地方吧~小時候,母親帶我們看世界長大了,我們帶母親重溫經典近日,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票務中心特別策劃母親節專屬票根定製,帶...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 天天要聞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湖南衛視、芒果TV推出的代際溝通節目《是女兒是媽媽2》將於5月11日上線。黃聖依和鄧傳理、李嘉格和薄永霞、陳夢和逄敏、程瀟和梁愛群四對性格迥異的母女,攜手踏上一場只屬於母女的率性「出走」,她們在過程....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 天天要聞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免責聲明:本文是個人日記,不構成投資建議。文中所有觀點, 僅代表個人立場,不具有指導作用 各位股東好:最近我們「圈友群」氣氛越來越好,原因無他:我們已經連續3天新高了。我們實盤也順利錄得新高。都知道歡樂的日子都是短暫的。那麼,問題來了,這次行情能持續多長時間呢?01其實,今天我們「實盤」能繼續上漲,我是...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 天天要聞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作者 | 張可沂伽放學時分,校門口的奶茶店總上演著微型人生劇場:妝容精緻的林媽媽被女兒同學誤認為「姐姐」,而穿著家居褲的王阿姨則被兒子要求「以後別來接我」。這些場景折射出一個教育真相——母親的形象管理正在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