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賈母打算讓探春去和親、不讓迎春去,這是太脫離文本了。八十回描寫的是「四海賓服,八方寧靜,千載萬載不用武備」的「昌明太平朝世」。連「武備」都不用,哪裡有什麼戰敗,又需要什麼和親?

那麼,賈母讓探春來拜見南安太妃,不叫迎春,到底是為什麼?
肯定的理由,是因為迎春不如探春出色。
可能的理由,是因為迎春已經開始討論與孫紹祖的婚事,賈母不想橫生枝節了。

我們一一來分析。
南安太妃也好,北靜王妃也好,過府慶壽也好,邀去王子騰家「閑樂一日」也好,這樣的貴族女眷集會,肯定有相親的性質。也並不是一對一的:「聽說賈府有個三小姐,我要相看相看,如果合適,就說給我家誰做媳婦」,而是一種初步的海選。

經過這樣的見面,除了贈送禮物之外,太妃王妃們會對年輕小姐的相貌氣質有個印象,以後有機會、或者有需要,就可以介紹給人:「賈府有個三小姐,我與她有一面之遇,很不錯的,你可以去打聽打聽、相看相看」,或者是「賈府有幾位小姐,都是好的,不知叫我誇那一個的是」,到朝廷需要賜婚時,就可以按圖索驥了。

所以,賈母要展示給太妃、王妃們的,一定是賈府最出色的女孩子。賣水果的還要把最大最漂亮的擺在前面呢,賈府有什麼必要故意把不出色的展示給人看?
這時在賈府的女孩子,最出色的無疑是釵黛湘琴和探春,迎春、惜春、邢岫煙、李紈、李紋,以及賈母喜歡的喜鸞、四姐兒,都相對遜色一些了。所以賈母安排這五人出見。

這並不是對迎春惜春的打壓。事實上,一旦形成「都是好的,不知叫我誇那一個的是」的印象,連帶著沒露面的迎春惜春,也會抬高了身價,對她們的擇偶有好的影響。放到現代,這就是一種營銷。
具體到迎春,除了「藏拙」之外,還有一重原因。

賈母生日,在八月初三;請南安太妃是七月二十八日;中秋節後晴雯被逐慘死;寶玉在祭晴時,黛玉告訴他「你二姐姐已有人家求准了,想是明兒那家人來拜允」。也就是說,從南安太妃的相看,到迎春婚事「大事已定」,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迎春怎麼說也是世家小姐。她的婚事,不會像柳湘蓮那樣「路上工夫忙忙的」就匆匆一言為定;也不會是今天看了、明天就定下來;而一定已經商量了一段時間了。所以南安太妃召見的時候,迎春和孫紹祖的婚事不僅是開始討論,而且應該已經達到比較成熟的程度了。
從後來孫紹祖對迎春的侮辱虐待,我們可以看出,這門婚事顯然是有強迫性的。赫赫賈府為什麼會屈從於別人的強迫?當然是賈赦欠了人家的債(未必真是五千兩銀子,更可能是官場交易),不捨棄女兒就會招致更大的損失的。

賈母看似不管事,其實耳聰目明,對這一門婚事的隱情,不可能一無所知。如果叫迎春出來拜見南安太妃,看似給迎春爭取機會,其實有可能把賈赦置於難堪的、尷尬的、甚至是不可承受的境地中去。

再疼愛孫女,也還是「這麼鬍子蒼白了,又作了官的一個大兒子」更重要吧?畢竟孫女只是局部,而賈赦,卻涉及到賈府的整體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