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汪丹
開學了,不少家長又開始給孩子選課報班。在提高孩子綜合素質的課外選項中,舞蹈一直是個熱門項目。近年來,參與舞蹈興趣班的孩子呈低齡化趨勢,觸角甚至伸到了幼兒園小班。但市面上舞蹈培訓機構的水平參差不齊,如果沒有科學系統的培訓指導,很可能導致意外事件的發生,尤其是近年來因「下腰」引發脊髓損傷的病例並不少見。

今天,我們請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陳贊從醫學角度來說說,如何看待孩子學舞這件事,以及怎樣規避其中的意外風險。
(1)意外多見於8歲以下兒童
據不完全統計,宣武醫院神經脊柱中心平均每年收治7-8名「練舞下腰意外」患兒。儘管接受了治療,但這些孩子仍不能恢復正常,輕則走路遲緩,重則終生與輪椅相伴。放眼全國,每年都有類似病例的報道,如2017年襄陽的雯雯、2018年深圳的星星、2019年長沙的琪琪,都是在練習舞蹈下腰動作時發生意外,導致殘疾。
客觀地說,這種意外的發生概率較低,但一旦發生,對於個體及其家庭來說都是難以承受的悲劇。臨床上,孩子跳舞發生意外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是孩子的脊柱脊髓尚未發育完全,特別是維持脊柱穩定性的韌帶。正常成年人腰椎前屈活動可達90度,腰椎後伸活動可達30度,側向彎曲活動可達20-30度。當孩子胸椎和下腰椎過度彎曲拉伸的時候,例如腰椎後伸超過90度,鄰近節段的椎板會嚴重內聚,椎板之間的韌帶會發生褶皺,這樣就會造成椎管一過性狹窄,壓迫椎管內的脊髓,引起脊髓中神經纖維受到損傷,導致癱瘓。
二是孩子本身患有脊髓血管畸形或脊髓栓系這類原發病,在急性的拉伸過程中誘發了該疾病的急劇進展。比如脊髓栓系患兒的脊髓末端位置會顯著低於正常兒童,後者的脊髓末端在第1腰椎水平,而脊髓栓系患兒的脊髓末端可能位於第4腰椎水平。正常兒童腰椎大幅度活動並不會損傷脊髓,但脊髓栓系患兒的脊髓受傷風險會顯著增加,尤其是做下腰動作時,胸椎和下腰椎過屈易致原發病急性加重,引起繼發性脊髓損傷。
三是外在原因所致,主要是由於訓練不系統、不專業,未在專業人員指導下練習舞蹈動作。這類脊髓損傷通常與下腰這類有一定危險性的動作相關,下腰需要牽拉脊髓,當這種牽拉超過限度或失去重心摔倒時,就可能造成脊髓損傷。
下腰導致的意外事件多見於8歲以下兒童,原因是這個年齡段的兒童韌帶、關節囊和椎間盤彈性較大,脊柱活動範圍大,可以承受較大的拉伸而不斷裂,但脊柱周圍肌力又相對薄弱,保護力量不足,再加上脊柱穩定性差,所以容易在過伸過屈的過程中,出現移位、滑脫而損傷脊髓。
(2)患兒中女孩佔比遠超男孩
從孩子性別分布來看,下腰導致脊髓損傷的絕大多數是女孩,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跟社會普遍認知和兒童性別生理差異有關。大多數人認可舞蹈是適合女性身體條件和氣質的一項運動,即便跳舞很累,但能吃這份苦的孩子,今後無疑多了一門技能,對身體的柔韌性和體態都有很好的幫助。男孩相對於女孩,對力量性運動更易萌發興趣。所以,很多家長傾向於將女孩送去舞蹈培訓班,而將男孩送到球類培訓班。從兒童生理角度來看,女孩的精細動作能力、平衡能力發育得更好,手指靈活性和專註力、堅持力也強於男孩,更願意在舞蹈、藝術等方面努力。但女孩在肌肉韌帶發育和骨骼強度上明顯弱於男孩,故在腰椎過度拉伸時更易發生脊髓損傷。
總之,家長應該認識到,舞蹈訓練不是絕對安全的,既要有風險意識,也要及時干預。當孩子準備練舞而小時候又頻繁出現大小便問題時,建議先完善腰椎核磁共振,由脊柱神經外科排除脊柱脊髓原發病後再進行訓練,這樣可以最大程度規避風險。同時,教導孩子訓練務必循序漸進,先易後難,不要急於求成,提高安全係數。另外,盡量給孩子選擇正規專業的訓練場所,以及專業人員進行陪護和指導。
(3)上小學前慎練這3個動作
兒童在發育過程中,骨骺尚未閉合,骨質還未長結實,反覆下腰、過度用力、過度負重劈叉、倒立等動作,都可造成腰椎骨質損傷,甚至腰椎峽部斷裂。若未及時診斷處理,今後可能出現慢性腰痛,甚至腰椎滑脫,影響正常生活。下腰、劈叉、倒立這3個動作不建議6歲以前強化訓練,最好等到上小學以後再慢慢接觸、適應。
1.下腰
下腰是舞蹈訓練中的常見動作,需要將腰部作為主要發力點,雙臂和上半身後仰,直至雙手撐地,身體最終呈現拱橋的形狀。這是一個全身肌肉協調發力的動作,主要用到腹肌和背部肌群,還有臀部肌肉、股四頭肌等。對於背部肌肉力量欠發達的6歲前兒童而言,是一項難度大且危險的動作,稍有不慎就會造成肌肉拉傷和脊髓損傷。下腰導致脊髓損傷的原理類似於「流通的血液被阻斷,神經在缺血中死亡」,神經組織一旦損傷,是無法修復的。當血液恢復供應後,體內會產生嚴重水腫,血液流通在損壞的神經組織中,還會加重損傷程度。因此,脊髓損傷之後,周圍肌肉接收不到大腦的指令,身體的部分感覺和功能開始喪失,外在表現為乏力、摔跤、無法行走,甚至癱瘓。
2.劈叉
劈叉需雙腿分開呈「一」字形,分為橫劈叉和豎劈叉。完成這種動作主要用到臀大肌,還需股內收肌等與腿部活動相關的肌肉協調配合,對6歲以前兒童的腿部韌帶和肌肉拉伸也是一項巨大挑戰。學齡前兒童普遍缺乏收腹和繃緊大腿肌肉的控制力,從而無法控制、穩定骨盆位置,在強行劈叉和壓腿的時候,極易導致韌帶和大腿後部肌群拉傷,嚴重時會導致腰椎滑脫和脊髓損傷。
3.倒立
倒立即足部朝天,手臂(有時用頭部)在下,支撐全身的重量。一般需要整個上肢肌肉群,以及背闊肌和腰腹部肌肉群協調發揮作用。由於倒立會導致顱內壓過分升高,長時間做這個動作對兒童腦血管、視覺器官發育等有不良影響。另一方面,6歲前兒童的上肢和背部肌肉還未發育成熟,肌肉力量不足以抵禦突發情況,極易發生肌肉拉傷和手腕、手臂骨折。因此,倒立的壞處多於好處,不建議孩子經常練習倒立。
(4)脊髓損傷易誤診為脊髓炎
下腰導致的損傷中,最嚴重的是脊髓的卡壓損傷。一般情況下,患兒受傷後會立即出現相關癥狀,也有少數人在10-20分鐘後才出現癥狀,且病情有數小時到數天的進展期。
麻煩的是,這種損傷通常是一種影像學上無顯著特點的病變,腰椎平片、CT平掃無陽性特點,腰椎MRI沒有明顯脫位、滑脫,甚至可能看不到明顯脊髓損傷,經常被誤診為脊髓炎或格林巴利綜合征。
如何鑒別是脊髓損傷還是脊髓炎呢?具體鑒別方式十分專業也很複雜,對於家長來說,可以觀察孩子下腰後是否有這幾類受傷表現:1.運動功能障礙:損傷平面以下運動功能下降或消失;2.感覺功能障礙:損傷平面以下感覺功能下降或消失;3.括約肌功能障礙:即大小便失禁;4.自主功能神經混亂:如胃腸道不適等。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如在現場發現孩子下腰受傷,應先讓孩子平躺,勿輕易搬動,以免引起二次損傷,並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請專業醫護人員前來處理。若自行送院,一定注意在搬動孩子時,不要做令他們脊柱過伸、過屈的動作。在臨床上,遇到下腰受傷的患兒,醫生一般先給予藥物保守治療,抗炎、止痛,再進行康復鍛煉治療。康復鍛煉是重中之重,也是目前治療此類疾病的常規方法。
【醫師釋疑】
職業小將很少受重傷?
可能有人會想不通:職業舞蹈、體操運動員也是從小訓練,強度也不低,為什麼很少有因為練習而癱瘓這樣的嚴重意外報道呢?縱觀全世界,小概率的意外事件不能說絕對沒有,但在體育專業領域犯這種低級錯誤的情況的確很少。
首先,職業運動員與參加興趣班的孩子不同,他們經過層層嚴格選拔,在兒童期便表現出較強的身體素質和意志力;其次,運動員非常重視訓練前的準備活動和訓練後的肌肉拉伸,這一理念貫穿了他們從小到大的運動生涯;第三是運動員在練習時有一個專業團隊,包括教練、體能教練、隊醫、康復治療師、按摩師等,除了日常訓練,教練和體能教練還會根據每個人的薄弱之處進行針對性的體能訓練,這其中包括肌力、耐力、平衡、穩定、爆發等,而並非僅是舞蹈動作這一個單項。
與專業運動員的訓練模式稍作對比便能發現,參加日常興趣班的孩子身體素質普通,或者說尚未接受更專業系統的訓練以提高自己的體能水平。由於沒有專業老師的系統訓練和指導,出現意外的風險也相對較高,及時止損的可能性則較低。更重要的是,興趣班對於舞蹈基本功的訓練模式相對單一,更重視開發身體柔韌性而非全身肌肉強度訓練。
所以,不要因為運動員從小訓練,就認為自家孩子從小參加興趣班學習舞蹈是理所應當的;也不要因為別人的孩子能做到,就覺得自家孩子也應該做到,而不去實事求是地分析孩子的身體條件和興趣愛好。
(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