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今年夏天是史上最熱的一個夏天。
這個消息,早在一個月之前,我就知道了。
那時候有推文說,今年是拉尼娜結束,新的一個厄爾尼諾生成的第一年。
上一個厄爾尼諾,是在2016年結束的。
我想了想2016,那個遙遠的2016年,我們做了第一批的五彩貢眉,這款茶,當下已經成為老白茶界的絕唱。
茶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果然,奇怪的年份,總會有奇怪的事發生。
比如今年,榴槤大豐收,荔枝大豐收,價格便宜到可以當飯吃。
比如今年,武夷山的茶們,都減產。
水仙減產,肉桂減產,鐵羅漢減產(心痛中)......
不過,減產歸減產,茶圈裡泡茶時該玩的花樣,一個也不見少。
比如為了避暑,喝冷泡茶。比如,為了貪涼,把茶放冰箱里冰過再喝。
花樣繁多,亂茶漸欲迷人眼。
當然這些「離經叛道泡茶法」,都不是最吸睛的。
最令武夷山人眩暈的是,居然有人高仿咖啡的冰粹,整出一個「冰粹肉桂」來。
一聽到這名字,全武夷山的焙火間,都禁不住要抖上三抖。



《2》
眾所周知,武夷岩茶,在六大茶類里,屬於青茶一類,下屬烏龍茶系,細分又稱作:閩北烏龍。
眾所周知,武夷岩茶,是六大茶類里工藝最複雜的一款茶。
它像綠茶一樣,需要殺青;它像紅茶黃茶一樣,需要發酵;它像白茶一樣,需要萎凋。
但是,六大茶類里沒有哪一種茶,像武夷岩茶這樣,需要焙火。
焙火,是武夷岩茶獨立於六大茶類之林的,一個重要標誌。
焙火,也是一道獨屬於武夷岩茶的,奇妙工序。
這道工序在茶葉當中,在沒有朱洪武廢團茶興散茶之前,是從未出現過的,是絕無僅有的。
遺世而獨立。
因為這道工序的出現,一向以清純示人的茶葉,才有了新面貌,變得成熟,湯水有骨鯁,口感醇厚香濃。
可以與咖啡這種世界上流行面最廣的飲料,擁有相同的一種香型——焦糖香。
焙火的終極原理,就是讓火把高溫帶進茶葉細胞深處,讓它發酵之後的性狀,變得穩定,不再繼續發酵,也盡量不那麼快進行氧化還原反應(回到發酵之前的狀態)。
當然,焙火可是有成本的。
自己家裡有焙火師傅的,成本就是焙火師傅的工資,以及修建一間焙火間的費用。
把茶送到外面專門的焙火作坊去焙火的,成本就是焙火作坊收取的費用。
在武夷岩茶的加工過程中,焙火這道工序,是不能省的,同樣,焙火的費用,也是不能省的。
這些費用,還會時不時上漲一些。
故此,當聽到有人冷萃肉桂,焙火間才會抖上三抖——我們辛辛苦苦焙進去的火,被你一碗冰塊就全毀掉了。
這時候武夷山巨熱,焙火間更是熱浪蒸騰呆不住人,這樣辛苦焙進去的火,一塊冰就消滅了。
實在是,欲哭無淚。
早曉得最終要用冰塊去冷泡它,我們辛苦焙這麼多火進去,幹啥子喲?




《3》
這世上有許多食物的打開方式,是沸水,是反覆沸騰——飲料也算是食物的一種。
比如煮綠豆湯,煮銀耳湯,磨豆漿,燒涼茶,煮花生湯.....這些植物類的食品,在食用之前,都需要加熱,燒開,再轉小火燉煮,方才能出營養,出軟糯的口感。
就像粽子必定要煮熟才能吃是一樣的原理。
茶也是。
冷水泡茶,是泡不出茶葉當中的大多數滋味的。
泡茶必定要沸水。
唯沸水才能完全打開茶葉細胞的細胞壁,把茶葉細胞中的那些營養成分,給充分釋放出來,浸出到茶湯中,讓我們喝下去、享受到。
有人會硬杠,稱自己喜歡喝涼的,冷水泡茶也並不是完全沒味道——當然有味道,但那一點點的茶味,比起沸水泡出來的鮮香醇爽、岩骨花香,是不是完全的黯然失色呢?
夏天的時候,除了喝茶,國人還流行喝代茶飲,比如,泡菊花茶、泡枸杞茶、泡金銀花茶、泡黃芪茶、泡人蔘茶....
請問喜歡喝冷茶的茶友,你泡上述代茶飲的時候,是用的熱水還是涼水抑或是冰塊呢?
在冰塊泡武夷肉桂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用冰塊泡一碗枸杞,或者是冷萃一杯人蔘片呢?
不會的,這樣做,只會被人說浪費食材,說暴殄天物。
那為何用冰塊浸泡武夷肉桂,就有人做得順理成章呢?
泡茶其實跟泡枸杞,泡人蔘,泡黃芪是一樣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要用沸水,用熱水,把這些植物細胞內對人體有益的物質都泡出來,打開這些植物的細胞壁,讓養分們傾巢而出,盡數釋放於水中。
再趁熱喝下,方才對人體有益。
葯食同源。
茶跟這些藥材的內質釋放原理是一模一樣的。
請尊重茶葉,別折騰它,也用熱水泡它吧。


《4》
有些人喝茶,是永遠不喜歡走尋常路的。
覺得尋常路太平常,不能凸顯自己的價值與能力。
唯其一定要干點與眾不同的,嘩眾取寵的事情,才能顯得自己道行很深,得人祟拜。
其實真心不必。
有能力,也不在折騰茶葉這件事情上體現。
能幹的人,都會折騰點別的,動靜鬧大點,比如去登個珠峰再救個人什麼的,總比折騰口不能言的茶葉強上許多,出名許多。
正所謂,做人要低調,做事要高調。
姜尚在渭水之濱釣歲月,釣到60多歲,才得遇文王,成就基業。
請放過茶葉吧,不管是冷泡,還是冰泡,都不要再折騰它。
最近山上很熱,又久不下雨,各位喜歡折騰的親,不如當一次義工,去武夷山給茶樹們澆上半個月的水,把三坑兩澗都澆個遍,再上太姥山去,沿山頭挨個澆一遍。
這方才顯得,有才。
比折騰茶葉強的,是挽救茶樹。
不是喜歡冷水么,澆樹的水正是冷的,正好玩個痛快。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