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視頻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陽樂 通訊員 葉鴻儒
日前,有數據顯示,繼肥胖、近視後,脊柱側凸已成為影響我國兒童和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殺手」,發病率達2.4%並逐年增加。如何預防和診治青少年脊柱側凸?5月12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醫師王錫陽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早期預防是關鍵。
脊柱側凸是指脊柱的一個或數個節段向側方彎曲或伴有椎體旋轉的脊柱畸形,按照病因學可分為先天性脊柱側凸、綜合性脊柱側凸和特發性脊柱側凸等。其中,特發性脊柱側凸最為常見,以10—18歲青少年居多,約佔所有類型脊柱側凸的80%。
雖然此類側凸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但與遺傳、環境和生理等因素息息相關。首先,遺傳因素是導致脊柱側凸的高危因素之一。輕、中度脊柱側凸有家族遺傳的傾向,如果家族中有人存在脊柱側凸的情況,其後代患病的風險會顯著增加。其次,生長發育是青少年脊柱側凸的危險因素之一。這一時期脊柱的成長速度較快,但骨骼、肌肉發育尚不成熟,若持續不當的姿勢或不科學的運動,容易誘發脊柱側凸。此外,營養代謝不良、體重過重和肌肉平衡失調等因素也會對脊柱曲度的形成產生影響。
青少年脊柱側凸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影響身體外觀。脊柱側凸會使脊柱彎曲,導致身體部位的不對稱,引起「剃刀背」「高低肩」等,同時青少年的身高也會受到影響。
二是影響生理功能。脊柱側凸可增加肺部和心臟的負擔,對身體機能產生影響,繼發胸廓畸形、胸腔容積縮小,引起氣短、心悸、消化不良、食慾缺乏等內臟功能障礙,並進一步影響青少年的生長發育,甚至可能造成永久性殘疾。
三是影響心理健康。青少年脊柱側凸常常受到同齡人的排斥或歧視,可能會導致孩子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產生心理問題,如自卑和消極情緒等。
如何預防?王錫陽指出,青少年期間應當重視正確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勢,避免長時間低頭、彎腰、駝背等不良姿勢。科學鍛煉、合理運動和適度戶外活動可以增強肌肉力量,提高身體的抵抗力,是預防脊柱側凸的有效方法。在飲食和睡眠上,需要保證充足的營養和睡眠時間,多吃富含鈣質的食物幫助骨骼健康發育,同時選擇正確的睡眠姿勢,減少側卧的情況。此外,青少年應該定期進行脊柱、生長發育、骨密度等相關檢查,及時發現問題並進行治療。
對於已經患有脊柱側凸的青少年,早期的治療非常重要。輕度脊柱側凸可以通過運動矯正、佩戴支具、理療、按摩等方式緩解。中度和重度脊柱側凸則需要手術治療,以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