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成長中需要學習各種技能,比如對聲音進行分辨,對顏色進行分辨,以及提高對事物的認知等。
這些技能可以幫助寶寶成長得更好,甚至可以應用到將來入園、入學,學習新的知識,而掌握這些技能的根本在於寶寶需要從小具備較強的觀察能力。
培養寶寶觀察力,家長要做到這些!
1、初步刺激寶寶的不同感官
寶寶對身邊事物、環境的認知度提升,主要依靠感官方面受到的刺激,比如用手觸摸某樣物品,就可以知道物品的軟硬程度、大小。
用眼睛看,就可以知道物品的形狀和顏色,用耳朵聽,就可以知道物品會不會發出聲音,發出了什麼樣的聲音,只有增加感官方面的刺激,寶寶的認知才能得到提升。
2、進行感官方面的拓展練習
當寶寶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時,家長可以利用寶寶不同感官的特性對其進行拓展訓練。
比如把寶寶帶到大自然當中去,看看花草樹木,觸摸樹葉花朵,聽聽蟲鳴鳥叫,讓寶寶多感受不同類型的刺激,這樣做可以進一步提高寶寶不同感官的認知能力。
3、當寶寶觀察到某些信息時,家長要配合做出反應
寶寶基本的認知能力有所提升後,他會對身邊的事物感到好奇或興奮,對此,家長一定要做出適當的反應。
通過語言提醒或表達肯定的方式,來強化寶寶觀察到的信息,這樣做可以讓寶寶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觀察力的細緻程度也會隨之提升。
4、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寶寶有序地進行觀察
生活中有很多事都需要按循序進行,觀察事物其實也是如此,家長可以將一堆物品有序地放在某一區域內。
由於寶寶早期空間感較弱,一開始最好避免把物品擺得太複雜,擺成一排即可,然後按照順序對寶寶提問。
比如第一個物品是黃色的球形玩具,家長就可以問寶寶:「它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大小如何,它的後面是什麼物品?」以此類推,家長可根據寶寶的觀察力發展增加難度,從而進一步提升該能力。
5、讓寶寶對某樣物品仔細探索
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會引發寶寶的好奇心,家長們這時恰恰可以利用寶寶的特性,來提升其觀察力。
比如家長買菜回來,寶寶盯著某樣蔬菜一直看,家長這時候就可以順勢把寶寶感興趣的蔬菜拿到他面前,讓寶寶聞聞、咬咬、拿拿、看看,寶寶對某樣物品進行探索時。
其實就是在鍛煉觀察力,不過家長要注意一點,如果是比較危險的物品,還是收拾好為妙。
6、對不同類型的信息進行結合
寶寶在鍛煉觀察力時,不能只觀察實物,這樣容易讓認知片面化,沒有實物結合寶寶將無法準確判斷,圖形配合聲音往往更有利於寶寶觀察力的提升。
家長可以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如果寶寶對小動物有著一定的認知,就可以聯想到小動物的樣子,甚至可以在紙上畫出小動物的形狀,不同方面感官接收到的信息能做到互相結合併完善,才是寶寶觀察力提升的標誌。
所以說,寶寶觀察力培養起來並不難,關鍵在於家長是否願意在這方面花心思。
各位家長,你家寶寶具備較強的觀察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