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寶媽群里大家熱鬧地分享自己孩子最近的「新技能」,兜兜媽媽心裡很不是滋味。
這幾個孩子都是差不多月份出生的,按理來說孩子各項「技能」的掌握程度也會相當。
但是現實是別家的孩子已經開始背古詩,唱兒歌,而自己兒子卻還只會說「爸爸」、「媽媽」這種簡單的疊詞。
考慮到兜兜的表達能力比同齡人差了一大截,兜兜媽想要給孩子報個早教班,期望他在群體的氛圍里能夠多開口說話。
但是上了幾節課下來,兜兜的語言能力似乎還是沒有什麼長進。這讓兜兜媽不禁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孩子智商有問題,沒有別的孩子那樣機靈?
和兜兜媽的焦慮不同,兜兜爸在這件事上顯得「淡定」不少。他覺得孩子說話早晚並沒有什麼差別,自己小時候也很遲才會說話,不影響自己現在成為一名口齒伶俐、口若懸河的銷冠。
聽到兜兜爸的話,兜兜媽還是放心不下,她打算帶兜兜去當地有名的兒科醫院,找醫生好好檢查看看是不是孩子的智力發育出現了問題。
兒科醫生每天都會面對不少像兜兜媽這樣焦慮的家長,他們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總是喜歡和別家的孩子作比較。比較之後,他們就會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的孩子智商有問題。
兒科醫生表示:像「說話早的孩子智商高」這種說法,其實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孩子說話早晚,和孩子的智商關係並不大,這只是孩子語言能力的一種表現。
聽了醫生的話,兜兜媽感覺到了久違的心安,但是她依舊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和同齡的孩子相比較,在語言能力上的差距如此明顯?
兜兜媽的焦慮,其實在現在的父母當中非常普遍。當別家的孩子已經開始念兒歌,背故事,自己家的孩子卻支支吾吾地只會蹦出幾個簡單辭彙,做父母的難免會著急。
兒科醫生解釋:孩子的語言能力強弱,和大腦中的一塊區域的發育有關係,這塊區域叫「布羅卡氏區」。這塊區域的發育得比其他孩子早,孩子說話也就早。
而那些「貴人語遲」到了2、3歲還不能溝通的孩子,這塊區域的發育就比較遲。
布羅卡氏區的發育早晚,和孩子的智商高低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聯。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孩子在2歲半體檢的時候還不怎麼會說話,到了3歲突然會迎來「語言大爆發」。
雖然說話早晚和孩子的智商並無關聯,但是孩子說話早的好處非常明顯。孩子可以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夠學習更多的知識,促進大腦的發育。
說話早的孩子,在社交上的優勢也比較明顯,能將交到更多的朋友。因此,爸爸媽媽們還是需要幫助孩子多多開發「布羅卡氏區」,讓孩子儘早開口說話。
想讓孩子儘早開口說話,家長不妨做好這3「多」
多給孩子「磨耳朵」
七寶的媽媽對於開發孩子語言能力特別有心得,她和丈夫是雙職工,平時由老人帶娃。老人不會說普通話,他們也因此擔心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
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七寶媽媽每天都會讓智能音箱定時播放童謠、故事,為的就是給孩子「磨耳朵」。
令人驚奇的是,七寶從每天的童謠、故事中學會了很多表達,還不到2歲的她,已經能說些短句子了。
這和七寶媽媽天天給孩子「磨耳朵」,為孩子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多和孩子溝通、互動
不管孩子是否能說話,家長都要堅持不懈地和孩子溝通、互動。不管家中的老人普通話是否標準,家長都要鼓勵老人多和孩子溝通。
只有和孩子堅持不懈地溝通,才能給孩子持續的、良性的刺激,幫助孩子更早地開發自己分管語言能力的「布羅卡氏區」。
在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家長們也要注意技巧。例如,當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而不願意開口的時候,家長們可以給孩子兩個選擇項,讓孩子二選一,鼓勵孩子開口。
當孩子喜歡用手指,不願意表達的時候,家長們可以時不時地「裝糊塗」,不要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孩子有表達的慾望。
●多給孩子讀繪本
想要孩子早點開口說話,家長們還可以藉助繪本的力量。繪本有趣的故事,豐富的色彩,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孩子的興趣。
在給孩子讀繪本的過程中,家長們最好不要生硬地逐字逐句照著讀,可以發揮自己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陪著孩子在繪本的世界裡面暢遊。
當遇到孩子的興趣點時,爸爸媽媽們可以藉此機會,多引導孩子表達自己。
有些家長可能會有抱怨,自己每天的工作很忙,並沒有時間給孩子讀繪本。
其實和孩子讀繪本並不需要很長的時間,畢竟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還比較短。
爸爸媽媽們每天僅需抽出20、30分鐘,堅持陪孩子讀繪本,就能為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帶來非常積極的影響。
寫在最後
雖說孩子說話早晚和智商無關,但是說話早的孩子在很多方面具有優勢。爸爸媽媽們行動起來,積極地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多多鼓勵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早日開口說話吧。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