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 全國愛牙日丨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正確刷牙篇

2022年09月30日12:47:46 育兒 1085

9.20 全國愛牙日丨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正確刷牙篇 - 天天要聞

920愛牙日來咯!


9.20 全國愛牙日丨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正確刷牙篇 - 天天要聞


保持口腔衛生,是從寶寶出生起就要開始的事。那麼,如何才能夠擁有一口漂亮健康的牙齒呢?

今天西北大學附屬醫院•西安市第三醫院口腔科就和大家說說不同年齡段該如何保護牙齒。

9.20 全國愛牙日丨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正確刷牙篇 - 天天要聞


0~6 個月

不管有牙沒牙,保持口腔衛生是從寶寶出生開始就應該做好的一件事。對於沒有牙齒的寶寶,媽媽們應該用乾淨的紗布或用棉球蘸水,擦拭寶寶的口腔黏膜。


6 月~3 歲

大約 5~8 個月的時候,寶寶會長出人生中的第一個乳牙,之後的兩年多時間裡,寶寶會逐漸長出所有乳牙,共 20 顆。只是,幾乎沒有孩子能夠完全依靠自己完成一次標準有效的刷牙,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幫助了。


3~6 歲

孩子漸漸長大,逐漸開始脫離父母的幫助,開始自己刷牙。同時,父母要協助檢查是否刷乾淨。


6 歲以後及成年人

其實 6 歲以後的孩子已經可以像成年人一樣進行自主、有效地刷牙了。現在普遍推薦使用「巴氏刷牙法」來刷牙。


巴氏刷牙法能有效清潔牙齒及齦溝,預防牙菌斑積聚,故建議成人也使用此法。巴氏刷牙法主要是清潔牙齒與牙齦之間的位置,清除牙菌膜,阻止牙結石形成,有效防治牙周病

現在讓我們用短短的幾分鐘來學習下最為正確的刷牙方法吧!

1.手持刷柄,將刷頭置於牙頸部,刷毛與牙長軸呈45°角,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上頜牙向上,下頜牙向下),輕微加壓,使刷毛部分進入齦溝,部分至於齦緣上。

2.以2~3顆牙為一組,以短距離(約2mm)水平顫動牙刷4~6次。

9.20 全國愛牙日丨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正確刷牙篇 - 天天要聞


3.然後將牙刷向牙冠方向轉動,拂刷唇舌(齶)面。注意動作要輕柔。

4.刷咬合面手持刷柄,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做前後來回刷,兩顆兩顆的刷,注意上下左右區段都必須刷到。

9.20 全國愛牙日丨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正確刷牙篇 - 天天要聞


5.刷前牙與後牙略有區別,不論是頰側還是舌側,應注意上下方向刷牙,上下頜一致都要刷到。

9.20 全國愛牙日丨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正確刷牙篇 - 天天要聞


6.最後記得將舌頭上的舌苔用牙刷輕輕的刷一遍,整個巴氏刷牙法就刷完了。


9.20 全國愛牙日丨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正確刷牙篇 - 天天要聞



建議使用有纖細刷毛的牙刷,有利於清潔牙齒,同時可減少由於用力不當時刷毛對牙齦的傷害。牙刷刷頭大小適宜,對成人來說刷頭約2厘米長,1厘米寬就足夠了。每3-6個月換一次牙刷,防止牙刷上的黴菌和細菌滋生。

為了控制牙菌斑,控制口腔衛生與口氣清新,建議至少每天早晚用巴氏刷牙法刷牙一次

9.20 全國愛牙日丨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正確刷牙篇 - 天天要聞

9.20 全國愛牙日丨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正確刷牙篇 - 天天要聞


文:口腔

圖:口腔科

編輯:宣傳科 李偉華

審核:宣傳科 宮浩翔

部分圖片轉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裡,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 天天要聞

記住了:狗永遠喂不飽,人永遠討不好!

狗實在喂不飽啊,人實在是討不好啊!給得再多,它都能幫你一口吞掉,越是去討好,就越是蹬鼻子上臉。一步一步地,哪一天喂少了,還反咬你一口,哪一天你的所有討好讓步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了!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 天天要聞

三月初六發財日:食三寶納財,行一善積福,避一忌守運

親愛的寶子們,來吧!美食不會辜負你!晨起推窗,見庭前桃李初綻,方知今日已是農曆三月初六。古書《歲時廣記》有載:「三月初六,天地交泰,萬物生髮,乃納福聚財之日。」這一日,民間稱為「發財日」,承載著人們對富足生活的樸素嚮往。作為美食與傳統的虔誠信徒,我願以舌尖為筆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 天天要聞

清明規矩:為何「兩墳兩紙不能破」?避開三類墳,這樣更文明

親愛的寶子們!清明時節雨紛紛,掃墓祭祖寄哀思。作為傳承千年的重要節氣,清明節不僅是緬懷先人的日子,更是凝聚家族情感、傳遞文化精神的紐帶。民間俗語「清明不兩墳,一墳不兩紙」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對家族倫理、祭祀禮儀與生態保護的深刻思考。本文將深入解讀這一傳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