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有些傷害,無法彌補

2022年06月29日17:20:25 育兒 1142

公眾號:豆兒很菜

正文: 1925

預計閱讀時間: 5分鐘

121/365天日更


對於孩子,有些傷害,無法彌補 - 天天要聞

談到這個話題,總有種深深的愧疚感和無力感。


因為歸根結底,我是一個喜歡大聲吼叫、拳打腳踢、情緒化的媽媽。


而且不得不承認,我還很擅長自我美化,總是用過濾過的文字、圖片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新時代有著先進教育理念的媽媽。


或許,是因為骨子裡的自卑吧,我總不自覺地隱藏起自己卑微、陰暗的一面,一語帶過,或者乾脆避而不談,


只展露想要被看見的一面,以此引得旁人讚賞、獲得自我滿足。


但現實終歸是現實,在長期生活的現實里我無處遁形,有時會在回過神來的時候有種當頭棒喝的感覺。


比如昨晚。


對於孩子,有些傷害,無法彌補 - 天天要聞

洗漱上床後,是固定的繪本閱讀時間,


一休又拿起《我是假面騎士鎧武》,這本書已經連續講了一周有餘,他還是喜歡,


我雖然心裡覺得這本書膚淺、教條,但我還是不假思索地拿上,畢竟繪本環節一休才是主角。


我讀繪本從來只是單純地讀,頂多儘力吐字清晰、假模假樣地用不同的音色朗讀不同角色的台詞,極少通過解釋、問答來拓展書中的內容,


一是我懶,二是我尹建莉的書中讀到過,建議給孩子讀原汁原味的文字,不要額外附加教育價值,目的單純一些。


但昨晚卻發生了例外,


主人公小寬在和媽媽妹妹玩假面騎士遊戲時,用堅硬的自製武器敲打扮演壞人的媽媽,


媽媽反抗無效後,乾脆退出遊戲,不陪他玩了,小寬很委屈,這時候有個聲音在說,「如果不替別人著想,都會變成修卡(壞人)。」


讀到這裡,一休突然接了句,「小寬不替別人著想,用硬玩具打媽媽。」


我立馬眼珠一轉,「那一休呢,你替別人著想嗎?」


「我替別人著想呀」,一休若有所思,「我不是故意打到你的,而且我還會道歉。」


我腦子裡立馬浮現出他關切的聲音,「媽媽,你沒事吧?我不是故意的。」


笑了笑,繼續問,「那我呢,你覺得我替你著想嗎?」


本來以為十拿九穩的答案,誰知道一休斬釘截鐵地說,「不替。」


我很納悶,「哪裡不替你著想了?」


誰知,一休瞬間黯然神傷起來,眼瞼低垂、癟著嘴,原本正對著我的小身體,一下子背過身去,


委屈地說,「你踢我,你腳上的骨頭多硬呀,踢我很疼的,我哭你也不停下來……」


我的心一下子揪起來,原來,有些傷害,無法彌補。


即使打完他、發泄完,我冷靜下來後,會第一時間跟他道歉,


他在那個當下身體也會不再緊繃,信任地鑽進我的懷裡,頭鬆弛地緊靠著我的胸膛,


停止哭泣,安靜下來,下一秒就蹦蹦跳跳地玩起玩具,彷彿剛才一切如常、什麼都不曾發生,


我也自然地以為,真誠的道歉能讓彼此的情感重新鏈接,覆蓋孩子身體上的傷痛,


可昨晚一休難掩的委屈和苦澀,令我心碎,


因為這是我一手造成的,即使之後與孩子保持充分的鏈接,但是傷痛的記憶、心理的創傷永遠都會在,


一旦觸發開關,當時的痛感便會向著孩子席捲而來。


所以我常勸誡身邊的朋友,同時提醒自己,不要動手打孩子。


對於孩子,有些傷害,無法彌補 - 天天要聞

有時候,孩子是會幻化成惱人的「妖怪」、「不要不要」掛在嘴邊的超人,


但更多時候,是我們自己的壞情緒在作祟,或許是過大的壓力,或許是在別處受氣,或許是爆棚的控制欲,或許只是單純的壞天氣,


反正就是氣兒正不順、哪哪都看著不順眼,而這時候孩子顯露出的淘氣、不懂事就成了我們名正言順發泄的借口,


於是惡毒的辭彙、懾人的語氣、密集的巴掌便接二連三朝無力還擊的孩子直撲過去。


孩子消停了,氣也理順了,簡單快捷,但是真的解決我們和孩子各自實際的問題了嗎?


不見得。


尤其糟糕的是,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心裡留下痕迹,日後他可能會在無數個日日夜夜獨自舔砥傷口,完成自我療愈,


更有可能他終其一生都帶著傷,包括進入自己家長的角色時,


無意識地把直截了當的打罵這種當年折磨自己的方式完整地沿襲下來,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代代相傳,直到覺悟的那一代出現。


有的人可能會反駁,你的意思是孩子做得不對我說不得、也打不得,那該怎麼辦?順其自然?


反覆讀《正面管教》的這段話,或許能有所啟發。


無論是控制型還是驕縱型的父母,通常都是被動反應,而不是積極主動。這意味著,他們一直等到問題發生,才作出即時反應。


和善而堅定型的父母卻能退後一步,在行動前先觀察並思考。他們的行為方式會讓孩子看到應該怎麼做,而不是不斷地說「可以!」或「不行!」。


和善而堅定型的父母尋求的是解決方案,而不是責備孩子,並且認識到能夠改變而且必須首先改變的是父母自己。通過改變自己,哪怕是最小的改變,都能積極地影響孩子的行為。


和善而堅定型的父母允許自己和孩子犯錯誤,允許不完美,允許反覆嘗試。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知道錯誤是最好的老師,並且人類就是這樣成長的。


我只能說,養育孩子的過程,更是你我自我療愈、自我修鍊的過程。


當我們練就平和的心態、包容的思想,教育自然水到渠成,當然最大的受益人仍是我們自己,畢竟陪伴我們最久的人是自己。


總之,


教育的路上,


有酸有甜,


會犯錯,


但要有覺察,有成長。

公眾號:豆兒很菜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全網最小的網紅出現了,是誰?大家猜一猜? - 天天要聞

全網最小的網紅出現了,是誰?大家猜一猜?

黃一鳴的小公主,黃閃閃,其實閃閃還是很可愛的,這麼可愛的小公主,怎麼捨得不承認呢?全網都在搶著要養這孩子呢?誰不被這麼可愛的小寶貝吸引了呢!拋開別的不說,閃閃,肯定是上面的天使派來給她媽媽的,黃一鳴太幸運了,擁有這麼可愛的孩子!
父母的愛:助力孩子的夢想之箭 - 天天要聞

父母的愛:助力孩子的夢想之箭

朋友們大家好,今天來談談一段特別的關係: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有人說每個孩子都是一支箭,而父母就是那張幫助箭抵達夢想之地的弓。在成長的旅途中,我們常常聽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樣的話語,但這句古老的諺語或許還可以有更深的理解。
佛說:正視孩子的光芒,你的孩子將一鳴驚人,願他們一順百順 - 天天要聞

佛說:正視孩子的光芒,你的孩子將一鳴驚人,願他們一順百順

在浩瀚的宇宙中,每一個生命都如同璀璨的星辰,獨特而耀眼。而在這萬千星辰中,我們的孩子更是那最獨特、最耀眼的存在。他們承載著父母的期望與祝福,懷揣著夢想與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奮力前行。佛說:「千萬不要假裝看不見,你的孩子一鳴驚人了!
40歲也可以選擇做一個勇敢的女人,如果想做什麼,即刻行動吧 - 天天要聞

40歲也可以選擇做一個勇敢的女人,如果想做什麼,即刻行動吧

到了40歲是不是會突然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驀然回首,突然發現曾經的自己好傻,在許多事情的處理上都太稚嫩,不夠智慧。受限於自己的認知,而錯過了許多唾手可得的機會,錯過了最愛的人,錯過了最美的風景,錯過了最佳的育兒期……似乎覺得自己很失敗,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