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孩子受傷害,那就提升「被欺負」的成本,這幾個方法親測有效

2024年05月18日19:45:26 育兒 1453

不想孩子受傷害,那就提升「被欺負」的成本,這幾個方法親測有效 - 天天要聞

文/蘭媽談育兒

有人欺負你,那是因為你給他們帶來的感覺是「被欺負成本太低了」,孩子也不例外

放假幾天,小區里活動的小朋友也多了不少

鄰居家的小男孩牛牛,在這個小區算是混得比較熟的,和好幾棟樓的同齡孩子都是好朋友

可周五那天,幾個孩子玩得正開心時,牛牛被一個不認識的大哥哥推倒了

對方還嚷嚷著說:「不准你玩這個蹺蹺板,這是我們的」

牛牛不服氣,頂嘴說:「什麼是你的,這是小區里所有人的,想玩就在後面排隊」

男孩不聽,繼續對牛牛推搡,兩個人也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和拌嘴

而吵鬧聲,也很快就吸引了旁邊大人們的注意

只見,大家先是各自扶起自家的孩子,拍拍身上的灰土,詢問有沒有受傷

然後才開始了解前因後果

不想孩子受傷害,那就提升「被欺負」的成本,這幾個方法親測有效 - 天天要聞

故意推人的那個男孩媽媽,聽說了這件事情後滿臉歉意,也不停地道歉

牛牛媽媽為了不讓對方覺得尷尬,就反過來批評自家孩子說:

「怎麼那麼小氣,人家哥哥想玩你就讓他玩一會兒,有什麼大不了的」

「大家都是一個小區的,要和諧、團結一些,懂得嗎」

結果,當天下午男孩看到牛牛後繼續囂張跋扈

甚至還警告說:「如果你不讓我先玩,我就告訴你的媽媽,看她怎麼收拾你」

也就是這樣一句話,讓原本樂觀的牛牛躲在一旁傷心,特別是那緊抿著的嘴巴,眼睛和鼻子還泛紅模樣,讓人看了不禁心疼

可惜的是牛牛媽媽並沒有意識到這點,直到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她,也依舊是覺得「沒關係,男子漢就要堅強一點,這點挫折都受不了,以後還能經得起什麼事」

事實上,這種以原諒、和妥協為主的堅強教導,看起來是讓孩子退一步海闊天空,實則是讓別人覺得:「欺負你的孩子成本低」

正如小區里搶蹺蹺板的男孩,當他得知自己做壞事,錯的反而是對方後,他就會本能地覺得「我沒錯」,也會覺得「欺負對方太容易了」

這就是「被欺負成本太低」,導致對方容易把你的孩子當成軟柿子捏

所以,愛孩子就要提升他們「被欺負」的成本,特別是以下幾種方法親測有效,記得早點用在自家孩子身上

不想孩子受傷害,那就提升「被欺負」的成本,這幾個方法親測有效 - 天天要聞

01

安靜地傾聽孩子

不管發生什麼事先把話聽完

一個孩子有沒有「硬」的勇氣,有沒有具備被欺負的高成本,就看父母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從小玩到大的一個閨蜜,給我分享了一段往事

她說:

讀小學五年級那會兒,因為個子比較瘦小,會經常受到班上一些同學的欺負

有人故意往她的書包里裝石子,有人故意搬走凳子看她摔跤笑話,還有人威脅她代替寫作業……

面對這些不合理的要求,她有反抗過,結果都被媽媽無所謂的態度給消耗了勇氣

記憶最深刻的一次,同桌搶她新買的一支筆,她不願意,兩個人便扭打在一起

這件事傳到班主任那裡後,雙方家長也很快就被叫到辦公室

看到媽媽的第一眼,她就露出被同桌抓傷的手臂,本以為媽媽會心疼地為她討回公道

不想孩子受傷害,那就提升「被欺負」的成本,這幾個方法親測有效 - 天天要聞

沒想到,媽媽只是隨便瞥一眼,聽到對方家長說:「到醫院去消毒包紮」後,媽媽連忙回應說:「沒那麼矯情,這點小傷,不用放在心上」

放學回家的路上,她也試探地跟媽媽講訴整件事情

但媽媽根本沒有耐心,還沒有聽她把話講完就直接反問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你不招惹人家,人家幹嘛會搶你的東西,他為什麼不去搶別人的東西」

也就是這樣一番話,讓她和媽媽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複雜

時至今日,回憶起這件事情時,她依舊耿耿於懷地說:「這種無所謂的態度,比起被同桌搶東西、抓傷手臂還要委屈難過」

確實,孩子的底氣很多時候都是由父母態度所決定的

孩子和別人發生委屈時,我們想要息事寧人、退步海闊天空,這並無大錯

但不管如何,我們都應該聽孩子把話說完

就像一個被欺負了,連父母都說「沒事,不用在意」的孩子,又會有誰心疼、安慰和討回公道呢

所以,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都要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

這個等待過程,恰恰所助長的就是孩子被欺負的成本

特別是當對方看到家長如此在意自己的小孩後,接下來的談判都會理虧、客氣很多

這就是父母態度決定孩子勇氣,和被欺負成本的價值所在

你的孩子,也只有自己去信任、呵護、和助威了

不想孩子受傷害,那就提升「被欺負」的成本,這幾個方法親測有效 - 天天要聞

02

關注孩子的情緒

受委屈時拿出家長氣勢撐腰

每一個被欺負、受過委屈的孩子,他們的內心都會形成一定的創傷,再次被觸及時同樣會害怕緊張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在他們受委屈時拿出家長的氣勢撐腰壯膽

蘭媽的大女兒,就是一個性格內向,還膽小、不喜惹事的性格

剛開始在學校經常被一些同學欺負了,會跑去找老師主持公道,可老師為了息事寧人都勸大家以和為貴

如果實在是氣不過還手了,到了老師那裡也會被引導說:「打人是不對的」

後來,女兒便深記這番話,也沒有惹過什麼大麻煩

一直以來,我還認為,這是學校老師管理有方,讓同學之間都能相親相愛

可有一次,帶女兒在廣場玩鞦韆時發生了讓我氣憤一幕

那天晚上,為了玩上鞦韆,女兒在旁邊足足排隊了十幾分鐘

好不容易等到鞦韆空了,她坐上去連屁股都沒有捂熱就立馬又「讓」出了位置

我問她:「是不是不想玩了」,她搖搖頭

我問她:「想玩幹嘛把位置讓出去」,她還是搖搖頭

後來,又過了十幾分鐘,女兒才緩緩道出真相:坐在鞦韆上的那個人,居然是經常欺負她的男同學

得知這個真相,我氣急了,當時就要上前去討回公道

可女兒卻拉住我,帶著哭腔的嗓音說:「別,不要去」

感受到女兒害怕、和顧慮的情緒後,我給了她一個放心的眼神

然後上前對男孩說:「小朋友,聽我女兒說,你上次不小心把她撞到了呀」

不想孩子受傷害,那就提升「被欺負」的成本,這幾個方法親測有效 - 天天要聞

男孩搖頭不承認

緊接著,我摟著男孩的肩膀,用溫柔的語氣對他說:

「不小心之錯都是可以原諒的,但不小心也是有一定底線的,如果同樣問題超過兩、三次以上,那就是故意行為,還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所以,下一次我們都要注意哦」

經過這樣一番話後,我發現男孩對女兒的態度明顯改變了不少,回家時還主動和女兒打招呼說「拜拜」

女兒呢,那天晚上也出奇地開心,跟我分享了很多在學校發生的新鮮事,還列舉了很多被人欺負時該如何反擊的應對之策

這就是關注孩子情緒的意義,我們不僅要在孩子受欺負的時候為他們撐腰,還要有尊重的想法、護住他們的面子

讓孩子知道:「有爸爸媽媽在,別怕」,也讓欺負孩子的那些人明白:「這個人身後站著父母撐腰,不敢隨便欺負」

不想孩子受傷害,那就提升「被欺負」的成本,這幾個方法親測有效 - 天天要聞

03

重視孩子的感受

被嘲笑時拿出「有關係」態度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不會只教孩子以和為貴、如何顧全大局

當我們得知孩子受欺負、被嘲笑、自身權益被破壞時,就要拿出「有關係」態度去提升孩子「被欺負」的成本

放假前的上個周,學校舉辦了以「讀書日」為主題的活動,每個班級還以不同運營模式出售不需要的書

有一口價模式、套圈模式、還有扎氣球贏大獎模式…

總之,現場可是熱鬧非凡

當時,女兒和班裡一個朋友玩得很嗨,還和另外一個同學共同看上了一個玩偶娃娃

那個同學看上去勢在必得,說什麼都不撒手,還當眾把女兒的朋友給推倒了

被撞後,女孩看起來有些痛苦的樣子,卻始終不敢起身找那個同學理論,只是蹲坐在地上默默忍受著痛苦

雖然女兒很快就把她扶起來了,可女孩眼裡流露出的膽怯,反而讓那個同學得寸進尺

「哼」地一聲,就揚長而去,完全沒有自責、更沒有做錯事的態度

後來,班主任知道這件事情後,女兒那個朋友也大方地回應說:「沒摔疼,不要緊」

那平靜的語氣,還有淡然的心境,不禁讓我心疼

特別是她媽媽得知受傷的反應後,也如出一轍地回應兩個字:「沒事」

不想孩子受傷害,那就提升「被欺負」的成本,這幾個方法親測有效 - 天天要聞

這樣的和善大度,不僅讓我想起另一個女孩,她是一個從小被母親教導「凡事要忍一忍」的乖巧性格

如她母親所願,女孩從未惹事闖禍,也沒有和別人發生過矛盾,可習慣性的忍讓讓她總是那麼的膽小被動

特別是大學畢業後,在母親的安排下和一個相親男認識

母親對他很滿意,女孩也不好拒絕什麼,兩個人便順理成章定了親

可真正朝夕相處一段時間後,女孩發現對方酷愛喝酒,醉酒後還多疑敏感,動不動對她拳打腳踢

這些事,她連家裡面的母親都不敢說,只敢跟關係好的朋友抱怨幾句

朋友勸她趁早離開這樣的危險人物,可女孩始終猶豫不決

她一邊承受著隨時會被未婚夫暴打的恐懼,另一方面還要把自己立人設為「懂事聽話」的乖乖女

直到在痛苦中患有精神分裂,被送往醫院…

這就是父母在兒時沒有重視孩子感受到弊端,你讓孩子從小都覺得自己沒有說「不」的權利,那孩子可真的無法成為自己了

所以,重視孩子,就需要從關注孩子被欺負時的「有關係」開始

當孩子被嘲笑時,記得對孩子說:「別怕,他們怎麼說你的,就把話原封不動還回去」

當孩子被搶奪時,記得對孩子說:「別怕,去拿回來,告訴對方:我拿回自己的東西天經地義」

當孩子被欺負時,也要記得告訴孩子:「任何讓你不舒服的人和事,都無需理會,但我們也要告訴對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不想孩子受傷害,那就提升「被欺負」的成本,這幾個方法親測有效 - 天天要聞

04

放下好孩子標準

被欺負時拿出禦敵心理謀略

有些孩子之所以容易被欺負,並不是他們本身有多麼柔弱,而是家長對「好孩子」的標準太高,以至於孩子做什麼都是錯的、做什麼都不夠優秀

最後,等到孩子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時,做事情就變得畏畏縮縮,也從表面體現出「被欺負的成本很低」

有那麼一段時間,女兒不知道從哪裡學會了「眨眼」的壞習慣

有事沒事就頻繁眨眼,在學校里也受到同學的排擠和嘲笑

當時,我得知這一消息時後,也曾關心則亂地再三提醒女兒:「不要眨眼,不要眨眼」

結果卻發現,我越是急切想要幫她改掉這個「壞習慣」,她就越情緒混亂地不知道如何是好

甚至還用雙手把眼皮支撐住,為的就是避免出現眨眼動作

意識到這一點,我開始注重女兒的心理感受

首先,是引導她說出對「眨眼」這件事的看法

其次,分析眨眼不是「病」,而是某種不良習慣影響

最後,發現女兒看電視喜歡挨著屏幕,以至於屏幕散發的光芒出現反射性眨眼動作

也正是有了這一系列發展和過程,我才有機會找到問題的根源,也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

即:想要改變孩子,就要從放下「好孩子」的高標準開始

不想孩子受傷害,那就提升「被欺負」的成本,這幾個方法親測有效 - 天天要聞

回想一下,如果一開始就用好孩子的高標準去要求女兒,那潛意識就會把缺點拿出來不斷說事

結果,孩子不是被自己的缺點所困擾,就是被眾人的取笑、欺負甚至排擠給打入谷底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得出,降低對孩子的高標準要求,能做到尊重孩子的看得見、聽得見,那在維護尊嚴的情況下,孩子身上才會擁有抵抗外界傷害的勇氣

還聽朋友講過這樣一個硬核媽媽,她的女兒被學校投訴惹事、毆打同學

可媽媽了解情況後得知女兒是正當防衛,那些人也是故意捉弄,在書包里放危險物品不說,還故意當很多男生的面彈內衣玩

面對校長和那些學生家長的指責,媽媽也霸氣地直接回應說:「如果我現在彈一下你們在座任何女性的內衣,你們不生氣,還能開心接受,那我就讓我的女兒道歉」

最後,眾人啞口無言,媽媽也讓那些捉弄人的同學給女兒道歉

這就是父母在孩子被欺負時聰明父母拿出的禦敵謀略

而別人怎麼欺負對待孩子的,那我們就讓孩子用同樣的方式「還」回去

比如,對付喜歡嘲笑、說人壞話的人,那就站在校門口大聲喊出來,讓大家都知道你受到怎樣的語言嘲諷

這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可是特別適合那些喜歡欺凌、和惹是生非的人

不想孩子受傷害,那就提升「被欺負」的成本,這幾個方法親測有效 - 天天要聞

那麼,關於提升孩子「被欺負」成本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端午節,送給朋友圈的所有人!(經典) - 天天要聞

端午節,送給朋友圈的所有人!(經典)

五月五,是端午,一年一度的端午,互送安康表祝福。我要把,最誠摯的問候送給,我最寶貴的朋友圈。願朋友圈的所有人:端午安康,平安喜樂。我的朋友圈,雖然我們不常聯繫,雖然我們不常見面,當並不意味,你在我這裡不重要,只要我們在一個朋友圈,你就永遠都是我,最為要緊的朋友
端午節,最好的祝福送給所有人! - 天天要聞

端午節,最好的祝福送給所有人!

五月初五是端午,輕聲問候送祝福。祝優秀的你們,生活紅如棗,祝善良的你們,感情甜如蜜,祝辛苦的你們,一生有福氣!端午端午,送上祝福,祝你們安康,遠離疾病,祝你們無憂,快樂倍增。送你們一顆健康粽,身強體壯不生病。送你們一顆幸運粽,事業紅火攀高峰。送你們一顆如意粽,
用「出爾反爾」的方式重新養育自己 | 對話張春 - 天天要聞

用「出爾反爾」的方式重新養育自己 | 對話張春

從各種角度而言,張春都是重新將自己養育過一遍的人。甚至可以說,「養得還不錯」。2015年前後,在彼時抑鬱症尚未受到普遍關注時,她在互聯網上公開講述自己作為抑鬱症患者的真實感受。這些年間,她不斷尋找新的生活錨點,重建自己和周遭世界的關係,也以心理諮詢師的身份時常與他者的內心照面。我們在今年的六一兒童節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