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寶寶這些探索行為,媽媽盲目阻止,可能會「偷走」他們的智商

2022年06月26日12:20:23 育兒 1028

大家好,我是CiCi媽媽說育兒。

寶寶在滿1歲後,他們會出現很多奇奇怪怪的探索行為。我們家CiCi是1歲2個月會走路的,從她會走開始,但凡她能走到的地方,看到什麼都要摸一摸、敲一敲、翻一翻、丟一丟。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照顧她最大的任務就是「搞!衛!生!」

我是一名有強迫症的媽媽,每次她弄得家裡一團糟,我就會趁著她睡著整理一下家裡,於是1-2歲這個階段每天最大的工作量就是搞衛生。

後面帶著CiCi去老家玩時,婆婆覺得她「破壞力」太強了,甚至給她打了個「愛生事」的標籤。並告訴我:孩子將來要好好管教,不然長大了會「遭人厭」。

現在還有很多家長會把1-2歲寶寶的探索行為和「愛搞破壞」劃等號,會用粗暴的動作語言進行阻止。其實寶寶這些奇奇怪怪的探索行為,不僅是發育好的信號,還是發展智商的表現,家長千萬不要粗暴制止,以免適得其反。

1-2寶寶這些探索行為,媽媽盲目阻止,可能會「偷走」他們的智商 - 天天要聞

1-2寶寶的第一種探索行為:見到什麼摸什麼

玩具、柜子、榴槤、零食、臟鞋臟衣、石頭、動物、插座……,沒有什麼是寶寶看見了不想摸的。為什麼寶寶看到什麼都想摸一下呢?這是因為寶寶喜歡用手去感受不同物品的質感、溫度以及軟硬程度,是他們探索能力和認知能力發展的重要過程。

面對寶寶見什麼摸什麼,家長一味地制止容易導致他們失去這個「探索學習的機會」,但也不是完全不管,畢竟寶寶還不具備識別危險的能力。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儘可能提供安全的環境,讓他們探索的同時並限制危險探索。

1-2寶寶這些探索行為,媽媽盲目阻止,可能會「偷走」他們的智商 - 天天要聞

寶寶見到什麼摸什麼,具體怎麼做?

①把危險物品放到寶寶夠不著的地方,比如電飯煲、插座板、刀具等可能帶來傷害的物品。並且家長需要嚴肅跟寶寶說「這個東西不能碰」,多次警告、多次制止,不斷耐心地重複,知道寶寶記牢了為止。

②教寶寶如何安全地觸摸物品,比如摸花瓶等易碎物品。如果在沒有大人看護的情況下,這些東西也最好不要讓寶寶夠到,以免弄傷自己。

③增加寶寶的探索機會,給寶寶搭建一個家庭安全的探索環境,讓寶寶可以隨心所欲地觸摸、感知,滿足寶寶的求知慾,對智商發育好處多多。

1-2寶寶這些探索行為,媽媽盲目阻止,可能會「偷走」他們的智商 - 天天要聞

1-2寶寶的第二種探索行為:見到什麼敲什麼

在探索能力發展的初期,寶寶對各種聲音的感知力很強,哪裡發出了聲音,寶寶就會轉動頭部去尋找聲音源。並熱衷於自己用手去製造有節奏的聲音,感覺非常有趣好玩。就像很多家長不解,為啥寶寶會用手去敲電視機,看上去是一種「破壞」行為,實則是一種聲音探索。

面對這種見到什麼敲什麼,家長應該在尊重寶寶發育的基礎上給予一定的限制和引導。就像敲電視機這種行為,家長就要引起重視,以免發生意外或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1-2寶寶這些探索行為,媽媽盲目阻止,可能會「偷走」他們的智商 - 天天要聞

寶寶見到什麼敲什麼,具體該怎麼做呢?

①禁止寶寶敲危險或易碎的東西,比如電視機、花瓶、被子等。家長一看到立即嚴肅制止,並給他找一個相對安全的物品替代,比如塑料花瓶。不過家長也不要斥責或憤怒,以免加劇寶寶對危險嘗試的好奇心。

②教導寶寶不要在公開場合敲東西,這是社交禮儀。從寶寶在公眾場合敲擊不合適的物品時,家長就要及時制止並耐心講解原因,以免影響他人。如果寶寶不配合,可以適當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他停止敲擊。

③引導寶寶敲合適的物品,如果你發現寶寶特別愛敲擊,聽敲擊聲,那麼可以給寶寶提供一些可以敲擊的東西。比如玩具鼓、鎚子等,避開夜間玩此類遊戲即可。

1-2寶寶這些探索行為,媽媽盲目阻止,可能會「偷走」他們的智商 - 天天要聞

1-2寶寶的第三種探索行為:倒東西

媽媽剛剛好不容易把玩具收拾到玩具箱裡面,寶寶看到了就全部拿出來或直接倒出來,連垃圾桶也不放過。有的時候甚至會學著媽媽的樣子,自己把玩具裝起來。

不管寶寶倒東西或裝東西,這同樣也是他們的一個學習機會。他們會從裝東西和倒東西一系列的探索行為中,感知實物的變化,提高手指靈活性以及獲得空間感知能力。

寶寶倒東西,具體怎麼做?

①保證安全,把刀具、玻璃製品、清潔劑等一些可能會給寶寶造成傷害的物品收起來。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多給寶寶倒東西的機會,物品最好多樣化一點,讓他盡情感受樂趣。

②寶寶既然會倒,那我們就得教會她「裝」。和寶寶一起把玩具倒出來,然後再示範如果把玩具裝回去。在練習的初期,可能寶寶喜歡倒但不喜歡裝,所以家長要求也不能太高,能裝幾個是幾個,能裝進去就行,不要要求太多,以免打擊他們裝的積極性。

1-2寶寶這些探索行為,媽媽盲目阻止,可能會「偷走」他們的智商 - 天天要聞

1-2寶寶的第四種探索行為:扔東西

可能有些寶寶在1歲之前就會扔東西,1歲之後會來到扔東西的「高峰期」,甚至能夠自己撿起來再扔掉。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做呢?一是寶寶享受扔東西時聽到的響聲,二是寶寶實現了對「手」的掌控感;三是扔出去的感覺,讓他們覺得很好玩。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家長該怎麼引導呢?

①提供安全舒適的玩具,讓寶寶盡情扔東西。不過最好讓寶寶在地墊上面扔,最好引導寶寶往好收拾的地方扔,以免家長撿回來麻煩。

②鼓勵寶寶將東西扔到約定好的地方,媽媽可以給寶寶做個示範,教寶寶把東西往玩具收納盒裡面扔,把積木放在盒子里等。

③和寶寶一起玩「撿東西」遊戲,比如和他比賽「我們一起比賽,看誰能把球球先撿到箱子裡面好不好?」通過遊戲引發寶寶對撿東西的興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1-2寶寶這些探索行為,媽媽盲目阻止,可能會「偷走」他們的智商 - 天天要聞

1-2寶寶的第五種探索行為:玩髒東西

撿地上的垃圾、翻垃圾桶、在地上摸來摸去、玩一些家長看著很髒的東西。雖然了解寶寶的行為,但出於衛生考慮,家長需要通過一些方法打消寶寶對玩髒東西的興趣。

具體怎麼引導?

①適當限制寶寶接觸髒東西,如果寶寶剛剛用手摸過髒東西,應該立即帶他吸收,並跟他說「不能摸、有細菌」。

②寶寶並不是喜歡玩髒東西,而是喜歡通過捏、摸、拿的觸感體驗各種奇妙的感覺,我們可以給寶寶提供一些替代品,比如乾淨的包裝袋、類似的玩具等。

③告訴寶寶什麼東西臟並藉此藉此機會給寶寶傳授一些生活經驗,比如垃圾要扔垃圾桶里,抹布是用來擦桌子的,不能洗臉等。如果寶寶有自己扔垃圾的小習慣,一定不要阻止哦!

1-2寶寶這些探索行為,媽媽盲目阻止,可能會「偷走」他們的智商 - 天天要聞

CiCi媽寄語:關注CiCi媽媽說育兒,每日分享0-6歲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要給CiCi媽點個贊並分享給更多的人哦。有任何育兒疑問,都可以關注並私信我,看到都會回復。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首兒所蒲公英科普】經常用開塞露來幫助寶寶排便好嗎? - 天天要聞

【首兒所蒲公英科普】經常用開塞露來幫助寶寶排便好嗎?

點擊上方「藍字微信名」可以訂閱哦!何曉金藥學部主管藥師1歲的小寶經常便秘,長期使用開塞露。後來有了依賴性,不用開塞露就不能正常排便。家長前來諮詢,長期使用開塞露幫助寶寶排便好嗎?其實,使用開塞露幫助排便是緊急手段,不能長期使用。它的主要成分是甘油或山梨醇,通便原理是利用高滲作用,讓更多的水分滲入腸道...
怎樣做個「好爸爸」?禪城區這場教育論壇助力親子相處成長 - 天天要聞

怎樣做個「好爸爸」?禪城區這場教育論壇助力親子相處成長

「你們總是這麼忙,我只是想讓你們多陪陪我!」 稚嫩的童聲在佛山市圖書館的報告廳內回蕩,穿透了每一位在場家長的心……5月18日上午,由佛山市禪城區教育局、佛山市圖書館聯合主辦,佛山市禪城區中心幼兒園承辦的「幼小銜接 家園共育」系列親子論壇活動舉行,一系列節目、分享和沙龍讓爸爸學會更好地與孩子相處。禪城區中...
評論丨「北大要破格錄取郭有才」,畸形流量追逐下的畸形樣本 - 天天要聞

評論丨「北大要破格錄取郭有才」,畸形流量追逐下的畸形樣本

整個傳言的製造鏈上所有的人都奔著流量而去,製造戲劇化、迎合想像,情緒太多,事實太少;對流量的慾望太多,對真相的堅守太少潑天的流量終於來到了山東菏澤。沉寂多時的菏澤南站,儼然成了賽博世界的風暴眼。用灰黃色藥片膜製造「物理濾鏡效果」的郭有才,成為當下的「頂流」,有傳言稱其一次直播有上百萬元收益。小小的菏...
咯吱咯吱~孩子磨牙莫要慌,中醫方法來幫忙! - 天天要聞

咯吱咯吱~孩子磨牙莫要慌,中醫方法來幫忙!

#株洲頭條##湖南省直中醫醫院#咯吱~咯吱~寶寶晚上睡覺總是磨牙,這可愁壞了6歲朵朵媽媽...是因為缺鈣嗎?是因為肚子里有蛔蟲,該打蟲了?相信這也是很多寶媽寶爸的困惑,今天湖南省直中醫醫院就來和我們聊聊「咯吱咯吱」——磨牙症。什麼原因引起磨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