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性體質的人,身體會有四個「特徵」,秋冬做四事,或能趕走寒氣

2019年10月03日09:45:10 養生 1414

我們的身體,是一個溫暖的、而且相對恆溫的機體,正常情況下,幾乎都會維持在37度左右的體溫,即使外界氣溫變化,也基本維持在這個水平附近。

身體為何能這麼溫暖,現代科學認為,這是消耗能量才能保證的結果。體內能量消耗的過程,其實和物質世界的「燃燒」沒有本質的區別。

寒性體質的人,身體會有四個「特徵」,秋冬做四事,或能趕走寒氣 - 天天要聞

中醫對此的認識更加樸素:陽熱陰寒。身體的溫暖,就是機體陽氣溫煦的結果。當體內陽氣充足,身體自然就會溫暖柔軟,當體內陽氣不足時,「陽虛則寒」,就會呈現一種「陰寒」的體質。

而陽氣是一種富有生機的屬性,寒氣則是沒有生機的氛圍。比如冬天,自然界的植物大多數都會落葉,動物也會冬眠,南北極那些極度寒冷的地方,甚至到了寸草不生的地步。

我們由此可見,陰寒,必定對人的健康非常不利,寒性體質的人,身體健康水平會較低。

那麼,陰寒體質的人,會有哪些表現呢?一般來說,寒性體質的人,身體會有四個「特徵」:

1、怕冷喜熱:身體的陽氣不足,自然不能很好的溫煦全身,經絡氣血的運行也會變慢。寒性的特點就是「寒為陰邪,易傷陽氣」。

機體也是一個智慧的機體,自己本身的陽熱不夠,於是便會主動地「趨利避害」,從而形成一種「怕冷喜熱」的生活習慣,還會畏風吹。飲食上也喜歡熱的食物。如果有這些特點,說明有點偏於寒性體質了。

2、肢體發涼:寒性體質的人,因為「寒性收引」,中醫又說「氣血遇寒則凝」,經絡氣血的運行會遲滯不暢,肢體獲得的氣血充養也會減少。從而有發涼的感覺。這也是寒性體質的一個特徵;

3、二便的變化:中醫問診里有「十問」,二便排在第二。二便從體內而出,更能反映體內陰陽寒熱的真實情況。寒性體質的人,大便會有稀溏的改變,次數也會多一些。小便清長而次數增加,尤其晚上,會有比較多的夜尿次數。這也是陽氣溫煦不足引起的。

4、睡眠的變化:寒性體質的人,多有喜歡睡覺、喜歡蜷縮、窩成一團地睡覺的習慣。睡眠的時間比正常情況下多很多。這也是因為陽氣不足,導致機體的活力不夠引起的。即使白天也會昏昏欲睡,精神狀態欠佳,工作效率減退等;

我們都知道,陽氣才是一種生機勃勃的特性,寒性體質對身體活力有很大的影響,那麼,如何改善寒性體質呢?

秋冬季節來臨之際,外界的氣溫更低,對寒性體質的人來說,更應該常做如下三事,改善寒性體質:

1、多曬太陽:秋冬季節氣溫寒冷,最好的溫熱來源就是陽光。秋冬季的陽光一般不會過於「毒辣」,適合「日光浴」。寒性體質的人,這兩個季節最好能多曬點太陽,可以在陽光下做點舒緩的運動,下午在陽光下躺一會,晒晒後背,讓陽熱直接溫煦「諸陽之海」督脈,對改善寒性體質是很有好處的;

2、多運動:生命在於運動,秋冬季節,受外界氣溫低的影響,體內的氣血相對趨向於「凝」,對寒性體質的人來說,更應該堅持合理地運動,藉助運動來促進氣血的周流,讓身體更加富於生機與活力。

3、適當進補:大多數寒性體質的人,基本都是陽氣不足引起的,秋冬季節,自然界的氣性是「收藏」,也就是最適合進補的時機。可以多吃一些溫暖、溫補陽氣的食物,比如狗肉、羊肉、核桃、小公雞肉等等,對改善寒性體質很有幫助;

4、經絡養生:經絡養生是中醫養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很好的溫振陽氣作用,尤其對於肢體發涼、體虛易感的情況比較合適。如經常揉按小手指、揉按足底湧泉穴、腳背沖陽穴,都是很不錯的方法。

更被大家熟知的腳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泡腳,秋冬季節,可以用點花椒、生薑、艾葉熬水泡腳,同時按摩腳掌,對改善寒性體質很有好處。

總之,寒性體質的人,大多屬於我們常說的「體子虛」類型,抵抗力不大好,進入秋冬季節後,隔三差五地會有點小感冒之類的,常做上述四事,趕走體內寒氣,改善寒性體質,有利於輕鬆過冬。

養生分類資訊推薦

血壓高了怎麼辦?這些食物堅持吃一口,或遠離高血壓併發症 - 天天要聞

血壓高了怎麼辦?這些食物堅持吃一口,或遠離高血壓併發症

其實高血壓本身並不可怕,只要注意飲食,適當的用藥物來平穩即可得到穩定,效果若是不注意平穩的話,很容易就會誘發到多種併發症,而高血壓引起的併發症則是最可怕的,比如血栓,心梗,腦梗都是由於高血壓所誘發而起的,很容易影響到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