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是收穫的季節,很多堅果在此時成熟。
十月也是旅行的季節,堅果的美味與功效,可為旅途帶來快樂,精神煥發享受時光。
介紹幾種常見堅果
一、板栗
為殼斗科植物栗樹的種仁。有「山中藥」「樹上飯」之美名。
入藥性味甘平,微咸,入肝腎經,氣厚於味,陽中之陰,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之功效。
單方:
1、治氣管炎:板栗肉半斤。煮瘦肉服。
2、治小兒腳弱無力,三、四歲尚不能行步:每天生食板栗。
3、治老年腎虧,小便頻頻,腰腳無力:每日早晚各食生栗子1-2枚,嚼食後咽。
4、治筋骨腫痛:板栗果搗爛敷患處。
二、核桃
核桃仁甘溫,補腎固精的功能很強大,又可溫暖肺部,平喘。它同時對腸胃也好,可潤腸通便。不僅如此,它還能入肝潤血氣,有較強的活血調經、祛瘀生新之功。
與溫腎壯陽,使心包火與命門火相通的補骨脂配,為名方青娥丸。意味著服後可返老還童,有青壯年般的容顏與體力。
單方:
治小腸氣痛:核桃一枚,燒焦後研成細末,用熱酒服下。
治血寒凝滯不行,筋骨酸痛:早晚各吃二枚核桃,食用後喝點開水,七日見效。
三、橡果
橡果不太出名,但卻是比水稻、小麥「資格」還要老的糧食。也稱橡籽,是橡子樹上結的果實。橡子樹又名櫟樹,全世界共有櫟樹300多種,我國有60種左右。
如北方的遼東櫟、蒙古櫟,南方的青岡櫟、高山櫟,以及南北均有的栓皮櫟、麻櫟等。全為闊葉樹種,挺拔,高達10餘丈,木質堅硬、光滑、生長在深山區陽山坡,樹齡一般在300年以上。所以古人采果,常白天采,晚上就睡在樹上。
10年以上的樹齡開始掛果,春天開花,秋季成熟,變成褐色,張裂後,橡果自然流落,果形似板栗。
作為食物,橡果含澱粉極高,能令人飽腹。古代人民在秋季採收後,幾曝復幾蒸,將其所含的苦味兒去除,便成了極佳的越冬之品。
可如板栗一樣用來燉雞,也可做橡果涼粉,紅糖橡果等。
作為藥用,橡果味苦澀,微溫。具有澀腸固脫之效。
單方:
1、治小兒疳痢不止,肌體黃瘦:取橡斗子內仁二三枚,煨熟,打爛,加少許開水沖泡給小兒吃。(《普濟方》)
疳痢繼發於疳積,臨床表現以腹瀉為主,可見於現代醫學中的潰瘍性結腸炎、克隆病、阿米巴痢疾等病。
2、治睾丸炎:麻櫟焙焦研粉,每日2次,黃酒沖服。(《安徽中草藥》)
四、向日葵子
這可是國民零食,性味甘平,可以作為製作糕點的原料,同時也是重要的榨油原料,是高檔健康的油脂來源。
藥用有透疹、止痢,透膿的功效。
單方:
治小兒麻疹不透:向日葵一小杯,搗碎,開水沖服。
治血痢:向日葵子,沖開水燉1小時,加冰糖服。
血痢,痢疾便中多血或下純血,血鮮血黯,為熱毒蘊結大腸,迫血妄行所致。
治慢性骨髓炎:向日葵子生熟各半,研粉,調蜂蜜外敷。
五、巴旦杏仁
但凡去一趟新疆,總是會帶點巴旦杏仁回來的。其酥脆焦香的口感,是很多人喜愛的零嘴。這種果實為薔薇科植物巴旦杏的乾燥種子。果實成熟後採收,除去果肉及核殼,取種仁,晒乾。
分甜巴旦杏仁和苦巴旦杏仁兩種。古代所用的多為甜巴旦杏仁。目前多以苦巴旦杏仁供藥用。《維吾爾葯志》載,苦巴旦杏仁,消痞散結,止咳平喘,潤肺,用於咳嗽氣喘,脾胃積滯。
六 松子
為名貴樹種紅松的果實,多產於東北大小興安嶺的松林中。炒熟後的松子仁香滿舌尖,打開味蕾,既是美味食品,又是食療佳品。被人們譽為「長生果」、「長壽果」。
其所含的脂肪大部分為油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對預防心血管病有良好作用。因此,經常適量吃些松子仁,不但可以增加營養,還能滋補強身、延年益壽。堪稱中老年人養生的必備佳品。
松子入葯,性味甘溫,有祛風澤膚、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等多種作用。
入葯驗方:
用松子仁、金櫻子、枸杞,麥冬,煎熬,取濃汁,再以蜂蜜收膏,早晚適量服用,可治五臟勞傷、虛羸少氣、咳嗽少痰、骨蒸盜汗、心神恍惚、飲食無味、遺精滑泄等虛弱病症。
用松仁、粳米做成的松仁粥,適用於老年氣血不足或熱病傷津引起的大便秘結者。
提醒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