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穴功用】
大赫,又名陰維、陰關。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為足少陰腎經腧穴。穴在氣穴下1寸,沖脈少陰之會,言其穴陰氣之盛大,精氣之阜聚,故名大赫。內與胞宮、膀胱相應,有固下元、澀精止帶之功。用於治療遺精、帶下、子宮脫垂、陰部疼痛等症。
太溪,又名呂細。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為足少陰腎經腧穴,乃本經脈氣所注,為輸土穴、原穴,又是回陽九針穴之一。太溪,太者大也,溪者川也。腎水出於湧泉,通過然谷,聚流而成太溪,並由此處轉注入海,故名太溪。本穴有滋腎陰、退虛熱,壯元陽、利三焦,補命火、理胞宮,補肝腎、強腰膝之功。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牙根酸痛、耳鳴、耳聾、咳嗽、氣喘、消渴、月經不調、失眠、遺精、陽痿、胸悶心痛、手足厥冷、小便頻數、腰脊疼痛、下肢無力。
【伍用功能】
大赫內與胞宮、膀胱相應,有固下元、縮小便,澀精止帶之功;
太溪為腎經原穴、輸土穴,有滋腎陰、退虛熱,補腎氣、壯元陽、理胞宮,利三焦、強腰膝之效。
大赫為本經病所取穴;太溪為本經遠道配穴。二穴伍用,相得益彰,補腎元、益腎精,壯元陽、固下元,縮小便,澀精止帶之功增強。
【主治】
1.遺尿、小便失禁,證屬下元不固者。
2.遺精、早泄,證屬虛勞為患者。
【操作法】
大赫:仰卧,先取腹白線上恥骨聯合上緣直上1寸的中極,再於其旁0.5寸處取穴。直刺1~1.2寸。
太溪:正坐或仰卧,於內踝後緣與跟腱前緣的中間,與內踝尖平齊處取穴。直刺0.3~0.5寸。
【經驗】
大赫—太溪伍用,善治下元不固之證。小便淋漓、失禁者,大赫穴宜重灸為治,艾條灸20~30分鐘為宜,每日施術1次,連治10次,休息3~5天,再施第2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