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避而不及的婆婆,卻被高價請來當月嫂,選月嫂遠離這3種

2025年07月08日22:12:18 育兒 1650

嗨,大家好,我是咩小胖。

現在不少家庭,會請月嫂來照顧產婦和小寶寶。尤其是家裡生頭一胎,就怕沒有經驗,帶不好寶寶。

請月嫂,確實能夠減輕家裡人照顧寶媽和寶寶的工作量,讓剛有寶寶還沒有適應的家庭,有一個緩衝適應的過程。

但是,想要選個合適的月嫂卻不是一件容易事。

有寶媽就說,自己都不敢讓婆婆伺候月子,因為婆婆帶孩子很粗心。但是婆婆卻去家政公司弄了月嫂證,就被別人高價請去家裡當月嫂了。

想要找一個合適的月嫂,一定要避開以下這3種:

1、愛以年齡大自居,把自己當家長

一些年輕的寶媽寶爸在找月嫂的時候,會覺得年齡大些的月嫂會更有經驗。一些月嫂自己也會以年齡大自居,總是以經驗之談來教育寶媽寶爸。

認識一位95後的寶媽,因為比較年輕就當了媽媽,她總怕自己帶不好娃。家裡請了月嫂以後,關於帶娃的事都聽這位月嫂的。

結果月嫂阿姨簡直把自己當成了家長,不懂科學育兒,還總是用老一輩的過時經驗去教訓寶媽,這不能吃那不能做。

本來以為請了月嫂能減少婆媳矛盾,結果是花錢請回來個婆婆升級版來管教自己,差點給寶媽管抑鬱了。

別人避而不及的婆婆,卻被高價請來當月嫂,選月嫂遠離這3種 - 天天要聞

2、固執己見,話不多但是悶頭只按自己的想法做

家長做派的月嫂,愛管事,話太多。有一種月嫂則是不愛說話,但是卻很有自己的想法,固執己見。

很多月嫂的育兒知識並不如年輕父母所了解的多,但是在幹活帶娃上還是比較熟練的,這樣的月嫂如果可以聽僱主的要求做事也是挺好的。

就怕僱主不管如何說,都還悶頭只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的月嫂。看似好溝通,實則溝通完全無效。

朋友請的月嫂就是這樣,幹活很利索,說啥也不會反駁,但是就是不改正。

說了很多次寶寶大便後要洗乾淨屁股晾乾再穿紙尿褲。可是月嫂還總是按照自己的習慣,用濕巾給寶寶擦擦就拉倒了,導致寶寶出現了紅屁股的問題。

別人避而不及的婆婆,卻被高價請來當月嫂,選月嫂遠離這3種 - 天天要聞

3、愛偷懶,愛玩手機的月嫂

月子里的小寶寶,除了吃就是睡,算是比較好帶的。有些人選擇當月嫂,也是看準了這一點,覺得寶寶睡覺,自己就有更多的時間休息或者玩手機。

手機成癮不僅僅是年輕人的專利,各個年齡段都有手機成癮的。

之前看過一個寶媽的分享,家裡的月嫂特別喜歡玩手機。晚上帶著小寶睡覺的時候,總是在寶寶旁邊玩手機,寶媽就怕手機的光對寶寶視力發育有影響。跟月嫂溝通,結果無效。

這樣的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寶寶出生以後,視力仍在發育中。如果夜晚總是有手機的光亮在寶寶頭旁邊,時間長就會影響到寶寶的視力發育。

愛偷懶、愛玩手機的月嫂,本質是缺乏責任心,這樣的人帶寶寶,家長怎麼能放心呢。

別人避而不及的婆婆,卻被高價請來當月嫂,選月嫂遠離這3種 - 天天要聞

在選擇月嫂的時候,不要光聽家政公司的介紹,也不要看有沒有月嫂證。最好是找朋友熟人家裡找過的口碑好的月嫂,更靠譜些。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老話「墳上泥土呈金色,後代子孫會進財」,啥意思,有道理嗎? - 天天要聞

老話「墳上泥土呈金色,後代子孫會進財」,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祖墳的風水與家族興衰常被賦予神秘聯繫,民間流傳的「墳上泥土呈金色,後代子孫會進財」便是典型例子。這句俗語表面指墳墓土壤顏色與財運的關聯,實則暗含古人自然觀察、五行學說與倫理觀念的多重交織。要探究其真實含義,需從民俗學、地理學及歷史背景等多維度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實就三句話 - 天天要聞

旺自己的最好方式,其實就三句話

曾聽聞這樣一句話,擲地有聲:「你,是你的主宰。」你的情緒,宛如手中可調控的琴弦,能奏出或激昂或舒緩的旋律;你的生活,恰似一張等待繪製的畫卷,色彩與構圖皆由你決定;你的人生,更是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戲劇,劇情走向全憑你掌控。
人這輩子,有七難(誰也躲不過) - 天天要聞

人這輩子,有七難(誰也躲不過)

人生猶如一場漫長且充滿未知的旅程,每個人都會在這條道路上遭遇形形色色的難題。有些困境看似能繞開,實則無人能真正置身事外。以下這七難,無論身份高低、財富多寡,終將一一面對。
銳評|血鉛事件匪夷所思,幼兒餐食安全豈容半分失守 - 天天要聞

銳評|血鉛事件匪夷所思,幼兒餐食安全豈容半分失守

備受關注的天水幼兒園幼兒血鉛異常事件,有了最新調查進展。據通報,事件起因是園方在部分面點製作過程中非法添加使用了不可食用的彩繪顏料。而據警方介紹,如此荒誕之舉,始作俑者的初衷竟是「進一步擴大生源,增加收益」。鉛是公共健康領域最受關注的有毒化
45歲老師帶71歲失智的母親上班,卻被家長圍堵「討說法」! - 天天要聞

45歲老師帶71歲失智的母親上班,卻被家長圍堵「討說法」!

45歲男老師帶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母親上班,還安排母親在學校幹活,誰料,學生家長知道後竟圍堵學校「討說法」。男老師叫孫元金,出生在普通家庭,5歲時父親去世,母親一個人照顧他,生活艱難,但是母親卻拉著他說:「兒子,一定要好好讀書,才能出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