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人長壽克子孫」,這是我見過最真實的答案

2025年03月19日12:10:35 育兒 7697

我們常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可是,我們總是說一套,做一套,對家裡的老人,難以當寶一樣對待。

當我們也六十多歲了,還要照顧八九十歲的老父母,其中的酸甜苦辣,自己都難受。

到了後來,我們慢慢相信了一句古訓:老人長壽克子孫。

為什麼古人這樣說呢?到了今天,這句話還有道理嗎?

帶著問題去觀察,答案很快可以找到。

為什麼「老人長壽克子孫」,這是我見過最真實的答案 - 天天要聞

01

病痛,克心情。

很多老人,健康的時候,樂呵呵的,還豪言壯語:「小病自我診斷,大病自我了斷。」

真的得病了,這話鋒一轉,就開始唉聲嘆氣,開始拒絕自我了斷了。人,總有一份私心,希望自己活久一點,看看這個世界。

一些痴呆的老人,自己都不知道病痛如何,生活好不好,一切都是他人做主,曾經的想法,完全就無法踐行。

老人長期帶病生活,這難免會心情煩躁,對子女的各種不滿意,就來了。

一些老人,整日愁眉苦臉,這兒女看到,也是不悅,因此兩代人,都心情糟糕,稍有不慎,就摩擦起來了,爭吵也來了。

年輕人抱怨老人難伺候,老人抱怨子女照顧不好,這也難怪子女,恨不得父母早走。

一個人,一個家庭,真正的崩潰,是從心情崩潰開始的。

02

窮困,克孝道。

看看周圍 老人群體,你會發現,越是有錢的老人,越有子女圍著轉。過年過節,家裡是熱熱鬧鬧的。

退休的老人,可以自由自在地跳舞,打牌,旅遊,日子很瀟洒。

一些有房子的老人,萬一兒女不管,也可以用房子養老,大不了把房子賣了,住養老院去,請個保姆。

這一窮二白的老人,到了自己啥都干不得的時候,就難以看到笑容了。兒女各種嫌棄。

萬一老人生病,要兒女湊醫藥費,這兒女爭吵起來,也不奇怪。老人聽到兒女爭吵,難受到極致,卻無能為力。

孝順父母,到底不是一句話,是一份金錢。

兒女的生活不富有,老人自己沒有養老金,這幾個窮人湊一起,矛盾比感情多。有孝心,也是無法進行的,只能夠被動地留下遺憾。

很多家庭里,兒女為了生存,不得不遠行,奔波在路上,父母就被晾在一邊。父母無形之中,就是最大的累贅。

為什麼「老人長壽克子孫」,這是我見過最真實的答案 - 天天要聞

03

妯娌,克血脈。

農村有句諺語:「兄弟一塊肉,妯娌是刀俎。」

清代的周希陶也說過:「妻財之念重,兄弟之情疏。」

很多家庭,本來是父慈子孝。但是子女結婚之後,情況就改變了。

兒媳,女婿,相對來說是外人,和老人沒有血脈關係。並且他們會想著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旦私心冒出來了,這盡孝就不心甘情願了。

兒女被愛人的思維,裹挾著走,感情就慢慢被分裂。

到底是夫妻關係重要,還是兄弟姐妹重要,人們往往會選擇前者。畢竟,夫妻相伴到老,互相扶持,還有共同的孩子,兄弟姐妹是一起成長的人,後半生會慢慢疏遠。

兄弟姐妹的關係不好了,處處針鋒相對,都要從大家庭獲取更多利益,就自然都不想管老父母了。

就是有人要管老父母,看看愛人的眼神,就放棄了。

人人心中一桿秤,父母很老了,幹不了啥,帶來不了利益,自然就被看冷眼。

04

迷信,克科學。

在很多地方,存在這樣的說法:父母年紀很大,還健健康康的,就是佔有了兒女的壽命。

要是一個家庭出現「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指不定就被大家說三道四。父母把兒女的壽命拿過來,自己享用。

哪怕是兒女病故,也會被當成父母佔有壽命。迷信,比科學更讓人「深信不疑」。

我的外婆,活了九十多歲。外婆在的時候,有三個舅舅過世了。

村裡人就指指點點,讓外婆不敢出門了。外婆在晚年,說話都小心翼翼的,雖然活著,也如死了一般。

活著的舅舅,也有一種顧慮,對老人太好,是不是自己也會失去壽命。這就導致孝道,都不敢踐行了。

在現代,科學發達了,但是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客觀存在,一些迷信的風俗,還長期保留。口口相傳的東西,深入到了我們的骨子裡。

人言可畏啊,老人克子孫,又能夠如何解釋呢?只能自己持續性沉默。

為什麼「老人長壽克子孫」,這是我見過最真實的答案 - 天天要聞

05

偏心,克關係。

任何一份感情,都是雙向奔赴的。

如果一方付出,一方卻理所當然,或者反覆索要,那麼就關係錯亂了。

有的老人,一點公正心都沒有。在得到女兒的孝順時,就指責女婿,或者把女兒給的錢,轉移到兒子手裡去。

一些老人,過節的時候,得到兒女給的紅包,就收起來,給最沒有用的兒子。錢耗盡了,就伸手要。這讓給紅包的兒女,非常生氣。

長期偏心的老人,自己走不動了,還去溺愛某個兒女,這帶來家庭內耗。一家人,看透了老人的可恥行為,從而對老人不聞不問。

06

失德,克家風。

通常,一個老人越老,他就越仁慈。

有的老人,反其道而行之,越老,越會倚老賣老,做一些缺德的事情。

或者老人從年輕的時候,就胡作非為。到了七八十歲,兒女不孝順,也不奇怪。

老人走出家門,還被社會打壓,鄰居提防,從而老人就處於被克制的狀態。

要是老人無德的行為,影響了兒女的事業發展,帶來家庭災禍,那麼老人被拋棄,也是有可能的。子孫因為遇到這樣的老人,覺得天都塌了。

為什麼「老人長壽克子孫」,這是我見過最真實的答案 - 天天要聞

07

「老人長壽克子孫」,這是一個綜合性的話題,涉及到家庭的方方面面。

若要改變,就要兩代人一起努力。

老人努力讓自己退休,愛惜身體,一直行善積德;子女努力讀書,成就家業,和愛人一起過日子,一起盡孝。

任何事物,都存在相生相剋的道理,如果及時調整,也可以是相輔相成,壞事變好事。

記住了,老人們,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未雨綢繆。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到什麼年紀,這4句話永遠不要對兄弟姐妹說 - 天天要聞

不管到什麼年紀,這4句話永遠不要對兄弟姐妹說

手足之情,是世間一份難得的珍貴緣分,並非每個人都能有幸擁有。多少人內心渴望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卻始終無法體會到這份血濃於水的親情。倘若我們足夠幸運,擁有了這份手足情,那就一定要懂得倍加珍惜!
人,爭什麼?氣什麼?愁什麼?(精闢) - 天天要聞

人,爭什麼?氣什麼?愁什麼?(精闢)

人生匆匆,不過數十載春秋,可我們卻常常在無謂的爭鬥中耗盡心力,在莫名的憤怒中迷失自我,在徒增的憂愁里蹉跎時光。其實,人生的至高智慧,便在於明了何事當爭,何事不必氣,何事無需愁。
7月7日小暑,今年的小暑有4大特點,是指哪四大特點,你知道嗎? - 天天要聞

7月7日小暑,今年的小暑有4大特點,是指哪四大特點,你知道嗎?

小暑,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標誌著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即為小暑。今年的小暑落在7月7日,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小暑有四大特點,分別是閏月加持、恰逢「出梅時間」、出現「秋包伏」現象以及小暑節氣在晚上。這些特點不僅
寶寶二月鬧真相!滿月後多做3件事,大腦發育快人一步 - 天天要聞

寶寶二月鬧真相!滿月後多做3件事,大腦發育快人一步

新手媽媽玲玲最近頭都大了:二寶滿月後突然變得特別難帶,整天哼哼唧唧哭個不停,便已經是二胎寶媽,也不知道寶寶為啥哭。可是,你敢相信嗎?這種被無數媽媽恐懼的「二月鬧」恰恰是媽媽想要的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信號!
劉海棲《萬物生長》:童年憨里憨氣,孩子自由生長 - 天天要聞

劉海棲《萬物生長》:童年憨里憨氣,孩子自由生長

每一代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快樂和美好回憶。在沒有手機、電視、網路、快餐的年代,童年又會是什麼模樣?翻開作家劉海棲的新書《萬物生長》,答案就藏在11個帶著陽光、汗水和泥土芬芳的童年故事裡。它們像一扇明亮的窗,瞬間把我們拉回那個沒有電子屏幕卻野趣橫生的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不講大道理,只講少年們憨里憨氣的童年故...
人這一生,不要透支自己!(深度好文) - 天天要聞

人這一生,不要透支自己!(深度好文)

人活著,不要去透支自己的身體,不要去透支自己的信用,不要去透支自己的福報,而是要腳踏實地,知足常樂,做好自己,控制自己的慾望,不透支自己的人生,才能讓自己做得更好,才能活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