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人長壽克子孫」,這是我見過最真實的答案

2025年03月19日12:10:35 育兒 7697

我們常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可是,我們總是說一套,做一套,對家裡的老人,難以當寶一樣對待。

當我們也六十多歲了,還要照顧八九十歲的老父母,其中的酸甜苦辣,自己都難受。

到了後來,我們慢慢相信了一句古訓:老人長壽克子孫。

為什麼古人這樣說呢?到了今天,這句話還有道理嗎?

帶著問題去觀察,答案很快可以找到。

為什麼「老人長壽克子孫」,這是我見過最真實的答案 - 天天要聞

01

病痛,克心情。

很多老人,健康的時候,樂呵呵的,還豪言壯語:「小病自我診斷,大病自我了斷。」

真的得病了,這話鋒一轉,就開始唉聲嘆氣,開始拒絕自我了斷了。人,總有一份私心,希望自己活久一點,看看這個世界。

一些痴呆的老人,自己都不知道病痛如何,生活好不好,一切都是他人做主,曾經的想法,完全就無法踐行。

老人長期帶病生活,這難免會心情煩躁,對子女的各種不滿意,就來了。

一些老人,整日愁眉苦臉,這兒女看到,也是不悅,因此兩代人,都心情糟糕,稍有不慎,就摩擦起來了,爭吵也來了。

年輕人抱怨老人難伺候,老人抱怨子女照顧不好,這也難怪子女,恨不得父母早走。

一個人,一個家庭,真正的崩潰,是從心情崩潰開始的。

02

窮困,克孝道。

看看周圍 老人群體,你會發現,越是有錢的老人,越有子女圍著轉。過年過節,家裡是熱熱鬧鬧的。

退休的老人,可以自由自在地跳舞,打牌,旅遊,日子很瀟洒。

一些有房子的老人,萬一兒女不管,也可以用房子養老,大不了把房子賣了,住養老院去,請個保姆。

這一窮二白的老人,到了自己啥都干不得的時候,就難以看到笑容了。兒女各種嫌棄。

萬一老人生病,要兒女湊醫藥費,這兒女爭吵起來,也不奇怪。老人聽到兒女爭吵,難受到極致,卻無能為力。

孝順父母,到底不是一句話,是一份金錢。

兒女的生活不富有,老人自己沒有養老金,這幾個窮人湊一起,矛盾比感情多。有孝心,也是無法進行的,只能夠被動地留下遺憾。

很多家庭里,兒女為了生存,不得不遠行,奔波在路上,父母就被晾在一邊。父母無形之中,就是最大的累贅。

為什麼「老人長壽克子孫」,這是我見過最真實的答案 - 天天要聞

03

妯娌,克血脈。

農村有句諺語:「兄弟一塊肉,妯娌是刀俎。」

清代的周希陶也說過:「妻財之念重,兄弟之情疏。」

很多家庭,本來是父慈子孝。但是子女結婚之後,情況就改變了。

兒媳,女婿,相對來說是外人,和老人沒有血脈關係。並且他們會想著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旦私心冒出來了,這盡孝就不心甘情願了。

兒女被愛人的思維,裹挾著走,感情就慢慢被分裂。

到底是夫妻關係重要,還是兄弟姐妹重要,人們往往會選擇前者。畢竟,夫妻相伴到老,互相扶持,還有共同的孩子,兄弟姐妹是一起成長的人,後半生會慢慢疏遠。

兄弟姐妹的關係不好了,處處針鋒相對,都要從大家庭獲取更多利益,就自然都不想管老父母了。

就是有人要管老父母,看看愛人的眼神,就放棄了。

人人心中一桿秤,父母很老了,幹不了啥,帶來不了利益,自然就被看冷眼。

04

迷信,克科學。

在很多地方,存在這樣的說法:父母年紀很大,還健健康康的,就是佔有了兒女的壽命。

要是一個家庭出現「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指不定就被大家說三道四。父母把兒女的壽命拿過來,自己享用。

哪怕是兒女病故,也會被當成父母佔有壽命。迷信,比科學更讓人「深信不疑」。

我的外婆,活了九十多歲。外婆在的時候,有三個舅舅過世了。

村裡人就指指點點,讓外婆不敢出門了。外婆在晚年,說話都小心翼翼的,雖然活著,也如死了一般。

活著的舅舅,也有一種顧慮,對老人太好,是不是自己也會失去壽命。這就導致孝道,都不敢踐行了。

在現代,科學發達了,但是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客觀存在,一些迷信的風俗,還長期保留。口口相傳的東西,深入到了我們的骨子裡。

人言可畏啊,老人克子孫,又能夠如何解釋呢?只能自己持續性沉默。

為什麼「老人長壽克子孫」,這是我見過最真實的答案 - 天天要聞

05

偏心,克關係。

任何一份感情,都是雙向奔赴的。

如果一方付出,一方卻理所當然,或者反覆索要,那麼就關係錯亂了。

有的老人,一點公正心都沒有。在得到女兒的孝順時,就指責女婿,或者把女兒給的錢,轉移到兒子手裡去。

一些老人,過節的時候,得到兒女給的紅包,就收起來,給最沒有用的兒子。錢耗盡了,就伸手要。這讓給紅包的兒女,非常生氣。

長期偏心的老人,自己走不動了,還去溺愛某個兒女,這帶來家庭內耗。一家人,看透了老人的可恥行為,從而對老人不聞不問。

06

失德,克家風。

通常,一個老人越老,他就越仁慈。

有的老人,反其道而行之,越老,越會倚老賣老,做一些缺德的事情。

或者老人從年輕的時候,就胡作非為。到了七八十歲,兒女不孝順,也不奇怪。

老人走出家門,還被社會打壓,鄰居提防,從而老人就處於被克制的狀態。

要是老人無德的行為,影響了兒女的事業發展,帶來家庭災禍,那麼老人被拋棄,也是有可能的。子孫因為遇到這樣的老人,覺得天都塌了。

為什麼「老人長壽克子孫」,這是我見過最真實的答案 - 天天要聞

07

「老人長壽克子孫」,這是一個綜合性的話題,涉及到家庭的方方面面。

若要改變,就要兩代人一起努力。

老人努力讓自己退休,愛惜身體,一直行善積德;子女努力讀書,成就家業,和愛人一起過日子,一起盡孝。

任何事物,都存在相生相剋的道理,如果及時調整,也可以是相輔相成,壞事變好事。

記住了,老人們,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未雨綢繆。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母親節特輯|今天,我當一天媽媽!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特輯|今天,我當一天媽媽!

真正的換位思考是一個移情的過程,需要你發自內心地體諒別人,並真正地站在他人的立場,像感受自己一樣去感受他人。——《墨菲定律》母親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媽媽們是否在期待孩子能給您一份特別的禮物?不是精美的鮮花,也不是昂貴的首飾,而是一份發自內心的
長沙媽媽請注意!本周末藝術Buff疊滿,帶娃or被娃帶都能嗨 - 天天要聞

長沙媽媽請注意!本周末藝術Buff疊滿,帶娃or被娃帶都能嗨

當五月的康乃馨綻放出愛的氣息,母親節便悄然而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長沙各文藝場所準備了不少活動,以儀式感加固我們與母親之間的聯繫,一起來看看,母親節我們可以和媽媽去哪些地方吧~小時候,母親帶我們看世界長大了,我們帶母親重溫經典近日,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票務中心特別策劃母親節專屬票根定製,帶...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 天天要聞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湖南衛視、芒果TV推出的代際溝通節目《是女兒是媽媽2》將於5月11日上線。黃聖依和鄧傳理、李嘉格和薄永霞、陳夢和逄敏、程瀟和梁愛群四對性格迥異的母女,攜手踏上一場只屬於母女的率性「出走」,她們在過程....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 天天要聞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免責聲明:本文是個人日記,不構成投資建議。文中所有觀點, 僅代表個人立場,不具有指導作用 各位股東好:最近我們「圈友群」氣氛越來越好,原因無他:我們已經連續3天新高了。我們實盤也順利錄得新高。都知道歡樂的日子都是短暫的。那麼,問題來了,這次行情能持續多長時間呢?01其實,今天我們「實盤」能繼續上漲,我是...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 天天要聞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作者 | 張可沂伽放學時分,校門口的奶茶店總上演著微型人生劇場:妝容精緻的林媽媽被女兒同學誤認為「姐姐」,而穿著家居褲的王阿姨則被兒子要求「以後別來接我」。這些場景折射出一個教育真相——母親的形象管理正在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