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2025年07月02日18:32:06 历史 1909

前言

说到犹太人,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的暴行,以及现在正在中东到处点燃战火的犹太人国家,以色列

而就在2025年初,以色列的学者在电视访谈中,谈起了犹太人被屠杀一事。

只不过他所说的并非是二战时期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而是可能来自美国的第二次“屠杀”。

那么,犹太人学者为何会这么说?美国又真的会这么做吗?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反犹主义

提出这个说法的是以色列学者科恩博士,而他的依据,便是美国古今一直存在的反犹主义:

事实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犹太人在西方世界的处境一直非常艰难,从东欧的沙俄到西欧的英法,都对其没什么好感乃至是迫害。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这种广泛的排斥,使得大量犹太人被迫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前往美国,试图在这片新大陆上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和希望。

可随着前往美国的犹太人数量与日俱增,美国社会对他们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犹太人在商业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才能,经商可以说是他们最为擅长的本领,更为关键的是,犹太人具有强烈的族群认同感,非常抱团。

当他们抵达一个新的地方,凭借着自身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往往能够迅速在当地商业领域崭露头角,抢占市场份额。

当地的商人在与组织有序的犹太商人群体竞争时,往往难以招架,生意受到严重冲击,甚至失去饭碗。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这种情况反复出现,自然引发了当地美国人的强烈不满和怨恨,他们开始将犹太人视为抢夺资源的 “入侵者”,反犹情绪在民间悄然滋生。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的反犹主义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社会上的反犹情绪从暗流涌动逐渐转变为公开表达。

许多公共场所,如酒店、餐厅、商店等,都挂上了 “不接待犹太人” 的牌子,街头也都是各种反犹宣传单,这种公然的歧视行为将犹太人排斥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之外。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1930 年,美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大萧条,整个社会经济陷入崩溃边缘,无数人失去工作,生活陷入困境。

在这个艰难的时期,那些相对富有的犹太人成为了许多美国人眼中的罪魁祸首。

反犹主义势力趁机煽动民众情绪,将经济危机的责任归咎于犹太人,宣称是犹太人控制了金融市场、操纵了经济,导致了这场灾难的降临。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这种指责得到了许多在经济危机中遭受重创的美国人的响应,反犹主义情绪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情况才有所改变,德国纳粹对犹太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一暴行震惊了世界,引发了人们对犹太人的广泛同情。

同时,犹太财团在战后逐渐发展壮大,并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掌控了部分舆论机器。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在舆论的引导和犹太势力自身的努力下,美国社会的反犹主义情绪暂时得到了抑制,表面上看,犹太人在美国社会的地位似乎有所提升,融入美国社会的进程也在加快。​

然而,到了如今,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第二次屠杀?

自 2024 年初起,美国社会掀起了一股反对以色列的浪潮,这股浪潮席卷了全国各地,而美国各大高校成为了这场运动的核心阵地。

在校园里,许多精英学子走上街头,他们高举着 “解放巴勒斯坦”“犹太人控制美国” 等标语牌,以激烈而坚定的姿态表达着对以色列政策的不满和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

这些年轻学子们通过集会、游行等多种形式,向外界传递着他们的诉求,使得反对以色列的声音在校园乃至整个社会都得到了广泛传播。​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引发这一系列反对活动的根源,在于以色列对加沙地带民众实施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所带来的人道主义灾难。

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袭击中,造成了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其轰炸范围广泛且不分对象,无论是手无寸铁的老人、妇女,还是年幼的孩子和身患疾病的人,都未能幸免于难。

更令人痛心的是,学校、医院这些本应是保护民众生命安全的场所,也频繁遭到以色列的针对性轰炸,人道主义危机愈发严重。​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仅仅截止到 2024 年 8 月份,加沙地区因以色列袭击而丧命的巴勒斯坦人就超过了 3.8 万名,而且这些逝去的生命中,绝大多数都是平民。

这一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是无数失去亲人的悲痛。

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一条鲜活的生命,他们本应拥有平静的生活,却在这场冲突中无辜丧生,这样的伤亡规模在现代社会的冲突中实属罕见,也让国际社会为之震惊。​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面对如此惨重的人道主义灾难,以色列方面的态度却令人大跌眼镜,他们不仅没有丝毫的愧疚与反思,反而将这种暴力行为视为一种 “成就”,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普通以色列民众中,不少人对巴勒斯坦人的遭遇缺乏基本的同情心,甚至有人以嘲讽的态度对待那些在苦难中挣扎的巴勒斯坦人。

这种冷漠与傲慢,进一步激化了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不满情绪。​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在过去,由于美国政府的信息管控,加沙地带的真实情况被刻意封锁,普通美国民众难以了解到事件的全貌。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真相通过各种途径浮出水面。

当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知晓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所作所为后,任何有良知的人都无法对此无动于衷,他们内心的不满情绪不断积累,最终转化为公开反对以色列的行动。​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反对运动的主要力量来自各高校的学子。

这些美国名校的学生,大多出身于非富即贵的家庭,他们是美国社会未来的精英群体,也被视为未来美国的领导者。

一旦这些年轻一代在未来走上美国的政治舞台,掌握国家的领导权,美国对以色列的政策很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对于以色列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信号。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可对于自我感觉良好的犹太人看来,美国人反对他们并非是因为以色列的所作所为存在问题,而是美国社会中隐藏的反犹主义爆发了。

他们甚至担忧,当这些年轻一代上台后,美国一直被压制的反犹主义会彻底爆发,进而展开对犹太人的屠杀,也就是第二次犹太屠杀。

只能说,对于犹太人的这种说法,实在让人感到不适。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 天天要闻

犹太人在历史上被全世界嫌弃数百年,却从不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总是将外界的不满归咎于他人的偏见。

如今,在国际社会中,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但至少美国是最坚定支持以色列的国家,而以色列却还时常指责美国存在反犹主义,甚至宣扬美国未来会屠杀犹太人。

无论这种猜测是真是假,都让那些曾经支持以色列的人感到心寒。这种不懂得感恩、一味将自身置于受害者位置而回避自身责任的态度,只会进一步加剧国际社会对他们的负面看法...

那么,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参考信源:

环球时报 沙特谴责以色列在加沙进行“持续种族灭绝屠杀”,以媒:可能是措辞最强烈的一次

澎湃新闻 加沙人举牌支持美国校园挺巴大学生:坚决为正义而战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知名相声演员在18时30分逝世!享年68岁 - 天天要闻

知名相声演员在18时30分逝世!享年68岁

7月1日,记者从贵林社工作人员获悉,江西省著名谐星、相声表演艺术家原江西省曲艺家协会主席万新明先生(艺名“小筱贵林”)于2025年7月1日18时30分在南昌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日本企图吞并琉球的历史事件 - 天天要闻

日本企图吞并琉球的历史事件

《中国研究文摘》由浙江大学刘东教授主编,10位海内外高校学者任编委,定期扫描海外中国研究前沿学术成果。本辑从数十种海外顶尖学术期刊精选论文32篇、书评12篇,所涉学科广阔,涵盖人文学科各细分领域,探讨了诸如青铜时代的政治经济学、唐代宦官世族政治、宋代的艺术史艺术、明清时期的白银供应、清代邸报的发行与流通、...
历史上的今天京师大学堂建立 - 天天要闻

历史上的今天京师大学堂建立

京师大学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10),是北京大学在1898至1912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11,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批国办
南京:为离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熄灯悼念仪式 - 天天要闻

南京:为离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熄灯悼念仪式

当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2025年离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贵祥、谢桂英举行熄灯悼念仪式,两盏灯箱逐渐熄灭,两位幸存者的照片从彩色变为黑白。截至目前,南京市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与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26人。7月2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代表和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熄灯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