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18日,延安枣园,毛泽东向周恩来说:“该收网了。”同一时刻,西安的胡宗南自信满满地与机要秘书熊向晖谈笑风生,却未察觉,他身边的这位“文胆”正在悄然改变战局的走向。
周恩来的战略布局
熊向晖,国民党西北军的秘书,看似胡宗南的贴身死党,但他其实是我党安插在他身旁的“定时炸弹”。1938年,熊向晖在周恩来的直接布置下进入国民党体系,在胡宗南面前,他背诵着蒋介石的训话,并总结出《领袖言行思想体系》,令胡宗南极为赏识,“这就是我要的文胆!”
熊向晖为胡宗南尽心尽力,并凭借卓越的才学和深沉的伪装,获得胡宗南的深度信任,很快从侍从副官成为胡宗南的机要秘书。不久之后,凡是蒋介石发来的电报都归熊向晖一人负责,为他搜集情报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便利。
1947年1月,熊向晖在南京和湛筱华举行婚礼,胡宗南出面特意请了蒋经国做他们的证婚人,可见他在胡宗南心目中的地位,是绝对信任的不可或缺的助手。
周恩来为确保熊向晖能够长期潜伏,给他制定了严格的行为规范:身份要极度隐蔽,不跟妻子谈任何工作上的事,不与其他共产党成员接触、不冒险频繁传递情报,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要如猛兽蛰伏,又似静默棋子,等待关键时刻的爆发。
好钢用在刀刃上
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尽管国共依然合作,但蒋介石已经在谋略如何削弱共产党,为他后面的独裁统治作准备。
1943年,胡宗南受蒋介石的指示,企图趁我不备,分五路偷袭我延安八路军总部,将中共中央机关一举消灭。
熊向晖获得了这绝密情报,通过极隐蔽的方式传递到周恩来手中。地下党为保险起见,经三次转交,72小时后才安全送达。
由于我党的严密布置,并将蒋介石破坏抗日、发动内战的信息公之于众,通过国际力量对蒋介石发起了制约,最终及时打乱了其部署,逼使“闪击延安计划”胎死腹中。
这是熊向晖蛰伏多年才送出第一份情报!
沧海横流更显英雄本色
解放战争进入了白热化的1947年,蒋介石趁我军兵力分散之机,让胡宗南率领20万军队大举进攻延安,企图再次实现他“直捣黄龙”的计划。
熊向晖第一时间获得了这机密文件,他通过微型相机拍下重要情报,通过特殊渠道将其传送到周恩来手中。这两份情报让我党中央机关成功地撤离,胡宗南的大军进入的是一座空城。
胡宗南的20万大军被牵制在西北的无人区,毛主席在陕西的山间小道上指挥着千里之外的决战。熊向晖这一次的机智操作,挽狂澜于既倒,无声无息地左右了战局。
多年后,毛主席回想起这段经历时称赞道:“熊向晖一个人可以顶几个师!”
真相大白 无人不称奇
国民党两次进攻延安的失败,引起了胡宗南对身边人的警觉。胡宗南曾问熊向晖:“你觉得共产党为何总能料敌先机?”熊向晖随口回答:“大概是因为他们不用写那么多会议纪要吧。”
熊向晖的回答不可谓不机智,但我党为了保证熊向晖的安全,让他找个机会到美国留学,避免很可能暴露的蛛丝马迹。
1947年9月,熊向晖如愿赴美留学。1949年,身在太平洋彼岸的熊向晖回到了解放了的北平。
在北平,他见到了张治中、傅作义和刘斐等国民党起义将领,他们以为熊向晖是和自己一样的角色:“熊老弟,你也起义了?”
“我们熊向晖可是老革命了,现在革命胜利多亏他任务完成得好!” 是周总理的一句话,把熊向晖隐藏了十多年的真实身份公之于世。
1954年,熊向晖以中国代表团新闻办公厅主任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之后又以总理助理的身份协助周总理接待基辛格、尼克松1972年的访华事宜。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后,熊向晖出任了首届联合国代表,并先后担任了驻英国代办、墨西哥首任大使等工作。
2005年9月9日,熊向晖辞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