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想干的事见想见的人去想去的地:致敬《登山家》

2025年07月02日21:50:18 历史 4056
干想干的事见想见的人去想去的地:致敬《登山家》 - 天天要闻

这部电影,是胡涛推荐给我的。

就在前一晚,我们还在一起吃饭,庆祝他刚刚征服了世界第五高峰马卡鲁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饭桌上,他平静得像在谈论一次周末的远足,而明天,他即将启程,去挑战那“野蛮巨峰”k2。

我忍不住问起路上的危险。他淡淡地说,从马卡鲁下来时就得了感冒和肺炎,几乎是靠着消炎药和意志力登上了干城章嘉。期间遭遇两次滑坠,最惊险的一次,是在60度的陡峭雪坡上,幸好,冰爪救了他。

我望着他平静的脸,心中却翻涌着惊涛骇浪。就是这样一个把生死置于一线的人,郑重地向我推荐了豆瓣评分9.2的纪录片《登山家》。我带着一个巨大的疑问按下了播放键:他,到底想让我看懂什么?


看完影片,我似乎找到了答案。马克·安德烈·莱克莱尔,这个与峭壁私语的灵魂,正是胡涛这一类人精神世界的原乡。他们的故事,都在回答人生那几个最关键的问题。就像投资家家纳瓦尔说,人生由三个决定构成:在哪里生活?从事什么职业?和谁在一起? 而朋友的酒后真言则更为质朴:人生无非干想干的事,见想见的人,去想去的地。



去想去的地方,干想干的事

对马克而言,“想去的地方”是灵魂的栖息地——那些人迹罕至、垂直耸立的岩壁与冰川。“想干的事”也并非一份职业,而是一种生命状态——攀登。

他拒绝路线预演,将每一次攀登都视为无法复制的即兴创作。他所实践的,是极致的徒手攀岩——不同于常见用绳索固定和保护的登山方式,徒手攀岩者轻装上阵,不使用任何绳索或保护装备,一个失误便可能丧命。 影片中,我们甚至能看到马克在半空中伸手去抓住一个石块,却忽然间石块掉落顺着峭壁直坠下去的惊险瞬间。他要与之对话的,是一个真实、鲜活、充满变数的山体,而不是一个被攻略、被计划、被驯服的“目标”。

马克在用一种清醒的“向死而生”来体验这一切。他说:“每一次都可能是最后一次,所以要感激喜欢的东西。”他和胡同是同一种人,只是用着不同的“方言”,与大自然对话。



见想见的人,说想说的话

马克的选择并非遁世。他的世界里,有两处心之所向:一处是险峻的群山,另一处,是他所爱的人。在艾格峰的暴风雪中,那个在绝境中依旧冷静的攀登者,打开录像,轻声说出最柔软的话:“想要飞回你(女友)身边。” 这一刻,他是一个既能独自面对整个冰冷宇宙,也深深眷恋着凡尘一隅温暖的完整的人。

原来,极致的冒险,并非为了简单的刺激,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回归。正是这份人间的温暖,成为了他们在冰雪世界里对抗虚无、战胜恐惧的最强大的力量。他们去攀登,是为了确认回家的路。



最好的爱是成全:让灵魂长成自己的模样

是什么样的土壤,才能生长出如此自由的灵魂?答案,在马克母亲的身上。

葬礼上,那位母亲强忍悲痛,却说出了最伟大的理解:“至少上天恩典,让我理解我的孩子,而不是阻挡他对群山的热爱。”面对一个无法适应常规教育的孩子,她没有试图去“修正”,而是带他投身自然。

是尊重,让一个生命成长成他本该有的样子。 她给予的爱,不是控制与占有,而是成全与释放。这份不设限的爱,塑造了马克对抗世俗规训的勇气。而我们这些朋友,对胡涛的每一次祝福与祈祷,或许也正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守护那份属于他的、对群山的热爱。



结语:山在那里,家也在这里

合上ipad,我终于明白了胡涛的用意。

他想让我看的,或许不是登山的奇观,而是一种生命可以选择的模样。马克的故事,像一面纯粹的镜子,照见了所有攀登者内心的火焰。无论是马克对山体的“即兴创作”,还是胡涛在极限环境下的“持续探险”,他们都以清醒的“向死而生”拥抱每一次挑战,并在极致的冒险中体会到对“家”的深切渴望。

这种在极端中获得的体验,往往能重塑我们对“平常”的感知和对幸福的定义。就像马克领悟到成就并非终点,而攀登本身才是财富。当生命被推向极致,无论是主动选择极限挑战,还是被动经历剥夺,都会迫使我们对习以为常的“拥有”进行重新校准。感官阈值降低后,回归“常态”的每一点滴,都变得弥足珍贵,散发出巨大的幸福感。让我们学会在最简单的存在中找到满足与平和。

(弹幕:一个朋友在失去自由的几十天后,他总结道,"现在做什么都是幸福的。无论吃粗粮、睡板床、还是深呼吸的那一刻……")


我们不必都成为马克或胡涛,但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留下的那束光——那束光关乎忠于自我,关乎用最纯粹的选择,去活出生命中真正的自己。

山在那里,家也在这里。心中的那座山,有时是超越极限的荣耀,有时,便是那条温暖的回家之路。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知名相声演员在18时30分逝世!享年68岁 - 天天要闻

知名相声演员在18时30分逝世!享年68岁

7月1日,记者从贵林社工作人员获悉,江西省著名谐星、相声表演艺术家原江西省曲艺家协会主席万新明先生(艺名“小筱贵林”)于2025年7月1日18时30分在南昌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日本企图吞并琉球的历史事件 - 天天要闻

日本企图吞并琉球的历史事件

《中国研究文摘》由浙江大学刘东教授主编,10位海内外高校学者任编委,定期扫描海外中国研究前沿学术成果。本辑从数十种海外顶尖学术期刊精选论文32篇、书评12篇,所涉学科广阔,涵盖人文学科各细分领域,探讨了诸如青铜时代的政治经济学、唐代宦官世族政治、宋代的艺术史艺术、明清时期的白银供应、清代邸报的发行与流通、...
历史上的今天京师大学堂建立 - 天天要闻

历史上的今天京师大学堂建立

京师大学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10),是北京大学在1898至1912年间的曾用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11,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批国办
南京:为离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熄灯悼念仪式 - 天天要闻

南京:为离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举行熄灯悼念仪式

当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2025年离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贵祥、谢桂英举行熄灯悼念仪式,两盏灯箱逐渐熄灭,两位幸存者的照片从彩色变为黑白。截至目前,南京市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与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26人。7月2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代表和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熄灯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