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问开国中将:华国锋这人怎么样?他如何回答?

2023年10月23日16:38:07 历史 1960

1975年12月,此时的周总理即将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但是他依旧放不下他所热爱的中国人民。

虽然他时而昏迷时而清醒,但是每当他清醒过来的时候都会第一时间处理国家事务。

第二年1月5日,周总理刚刚经历完第6次大手术,但是他没有休息,而是在当天下午就接见了华国锋、陈锡联和纪登奎。

周总理与他们的会谈仅仅持续了6分钟,由于身体状态十分不理想,周总理无法再坚持下去。

周总理问开国中将:华国锋这人怎么样?他如何回答? - 天天要闻


当他看着华国锋转身离去的背影,他想起了多年前询问一位开国中将的问题:“华国锋这人怎么样?

那位开国中将是谁?他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1961年,华国锋调任湘潭第一书记,他也举家从长沙搬迁到了湘潭。

作为湘潭人的彭德怀那时正赋闲在家,听闻中央派了华国锋来,关心国家建设的彭德怀立刻给毛主席写信,希望可以与华国锋见上一面,毛主席予以了批准。

彭德怀与华国锋并不很熟,直性子的彭德怀也没有那么多客套话,他一见到华国锋就开门见山地问道:“这几年的经济状况如何?

华国锋听到这句话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委婉地回答道:“彭老总当年的看法还是很长远的。

虽然华国锋没有正面回答,不过这句话就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彭德怀叹了一口气,没有说一句话,便告辞了。

华国锋看着彭德怀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他暗自决定,一定要将问题全部解决!

周总理问开国中将:华国锋这人怎么样?他如何回答? - 天天要闻


说干就干,华国锋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他首先深入生产队调研,接着一户户走访调查。他坚持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明白群众们遇上的困境。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华国锋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当时所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农民的劳动积极性问题,因此必须尽快落实按劳分配的政策。

华国锋将这一想法告诉了彭德怀,彭德怀立即表示赞同。有了彭德怀的支持,华国锋马上制定了按劳分配的相关细则,然后在全湘潭实施。

这一政策的落实,马上就收获了巨大的成果,湘潭的经济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湘潭有了结果,这一政策又立刻被推广向全湖南,其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这一伟大的成就令华国锋意识到,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按劳分配势在必行!

华国锋做事向来雷厉风行,他在经过深入研究之后,马上向周总理做了详细报告,其核心思想便是:在全国范围内坚持按劳分配的政策

周总理将华国锋的报告转交给毛主席,毛主席也对他表示了肯定。

周总理问开国中将:华国锋这人怎么样?他如何回答? - 天天要闻


1962年10月,毛主席便在八届十中全会中这样说道:“华国锋是个老实人。

1963年初,毛主席来到了湖南视察,他点名要求华国锋来汇报工作,之后他在一次会议中对湖南省委和中央来的干部们指出,做工作一定要像华国锋一样,要讲真话,当个老实人!

“老实人”是毛主席给华国锋的评价,而这一评价也得到了各位领导人的认同。

周总理问开国中将:华国锋这人怎么样?他如何回答? - 天天要闻


1967年,正是比较混乱的年代,而当时华国锋是湖南省的省委书记和副市长,是湖南省不可或缺的人。

6月,中央决定让华国锋来北京汇报工作,而恰恰在这时,华国锋让“工联”的人给带走了。

中央的命令下来,湖南省委却找不到人,这件事汇报给周总理后,周总理非常着急。

他连续三次给湖南军区打电话,要求他们着手找人,可是始终不见踪影。

6月14日深夜,周总理再次拿起了电话,这次他直接打给了詹才芳。

周总理问开国中将:华国锋这人怎么样?他如何回答? - 天天要闻


詹才芳是我国的开国中将,先后担任湖南军区副司令、中南军区公安部司令,在湖南省具有极高的威望。

周总理曾问詹才芳:“湖南还有没有干部可以出来工作?”。

詹才芳回答道:“有两人!一个是万达,另一个是华国锋!

然后周总理又问:“华国锋这人怎么样?

詹才芳回答:“老实可靠!

就是这四个字,让周总理对华国锋充满了期望。

周总理在电话中要求詹才芳立刻找到华国锋,然后马不停蹄地送到北京。

在跟周总理通完电话后,詹才芳亲往长沙,几经周折,终于将华国锋解救了出来,然后送往了北京。

在北京汇报完工作之后,华国锋更加坚定了心中的信念,他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全力维持湖南全省的生产秩序,保护和解救了大量领导干部、高级工程师、知识分子等。在农业、工业、财贸、教育等方面,华国锋没有一刻放松,避免湖南出现大规模的波动。

周总理问开国中将:华国锋这人怎么样?他如何回答? - 天天要闻

1971年,华国锋被调往中央工作,他协助周总理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在保障市场供应和稳定物价上做到了大量的工作。

1976年,当周总理去世后,经毛主席提名,华国锋接任总理一职;在毛主席去世之后,华国锋与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同志一起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为国家与人民的未来命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之后,华国锋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职务,在他的推动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渐走入正轨。

上世纪八十年代,华国锋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始终关心人民群众,并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了信心,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华国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将永载史册。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 - 天天要闻

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

关于变法,这是一种较为古老的说法,其实我们离最近的一次变法也就一百多年。 到了近现代,变法一词逐渐被“改革”二字所代替。那么我们现在是否急需一场变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现在正逐渐摆脱房地产经济,而所谓的“旧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的新环境
【检察护企】瑞丽检察:以“检”之力 护“企”前行 - 天天要闻

【检察护企】瑞丽检察:以“检”之力 护“企”前行

检察护企      为有效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常态化长效机制,深入推动“检察护企”专项行动走深走实。6月26日上午,瑞丽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邵曰生到雅戈尔(瑞丽)服装有限公司、瑞丽市音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状况和法治需求。      走访...
一袋馒头换状元,贫寒学子的逆袭人生 - 天天要闻

一袋馒头换状元,贫寒学子的逆袭人生

前言在清朝,有一位出身贫寒的学子,他的人生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徐州小子,志存高远清朝年间,江苏徐州的一户贫寒农家里,诞生了一个名叫李蟠的男孩。他的家族曾有过书香门第的辉煌,但到了他这一代,已是家道中落,生活拮据。然而,贫寒并未磨灭李
1855年,黄河决堤改道,百万人丧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 天天要闻

1855年,黄河决堤改道,百万人丧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文|袁公博编辑|t引言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自孟津以西的流域,由于多流经山谷,自古以来改变不大,而孟津
故事中的威海丨文登营的故事 - 天天要闻

故事中的威海丨文登营的故事

史料记载:文登营“在文登县东十里。明宣德二年建。初在县西门内,十年迁此。有土城周三里,东、西、南三里。营当东面之险。今移县城中”。据老人们传说,文登营以前庙宇众多,像毗卢庵、三元殿、旗纛庙、老爷庙等。经世事变迁,如今已经荡然无存,只存于人们
“产业园区的腐败典型”,湖南省永州市原副市长刘卫华被公诉! - 天天要闻

“产业园区的腐败典型”,湖南省永州市原副市长刘卫华被公诉!

正义网记者6月27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日前,湖南省永州市人民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刘卫华(副厅级)涉嫌受贿罪一案,经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检察院依法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告知了被告人刘卫华享有的诉讼权利,并依法讯问了被...
?继《何以中国》后,上海再推《文运中国》 - 天天要闻

?继《何以中国》后,上海再推《文运中国》

6月26日,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电视论坛《何以中国》鉴赏对话暨《文运中国》启动仪式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举行。《文运中国》是继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之后,上海出品的又一部具有中国审美和人文特质的纪录片。《何以中国》自2023年12月9日起在东方卫视和百视TV等网络平台播出后,创下了亿级体量的传播,在国内大屏端累计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