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是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满族历史上响当当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扶立皇太极幼子福临为帝,自称为摄政王,他摄政时期率领清兵入关、定鼎中原,成为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可就是这样一位英雄霸主,为何一生却只有一个女儿呢?
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而他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续弦大妃,阿巴亥。他的父母为他提供了优秀的基因,多尔衮的身体素质自然不会太差。强壮的体魄,聪慧的大脑,加上父亲努尔哈赤的亲自教导,年级轻轻的多尔衮就展现了他非凡的征战能力,在他17岁的时,便跟随皇太极出征,并旗开得胜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
多尔衮本有机会坐上大汗的宝座。努尔哈赤临终前召见了阿巴亥,似乎有意传位于多尔衮。可惜,终究棋差一步,还没等到阿巴亥宣布传位的遗诏就被多尔衮的几个哥哥逼得为努尔哈赤殉葬了。等到多尔衮征战归来,自己的哥哥皇太极已经坐上大汗的宝座。多尔衮的情商显然和他的智商一样高,他既做到了战场上的狠,也做到了夹缝中求生存的忍。作为努尔哈赤曾心属的继承人,他明白皇太极对他的步步紧逼,只有让皇太极彻底放下戒心,他才有机会东山再起。此后的多尔衮真的做到了皇太极指哪他打哪,并且战无不胜,在政治上也处处维护皇太极,帮组皇太极巩固了大汗的地位。
后来皇太极驾崩,多尔衮东山再起的机会终于来了,他扶持皇太极年仅6岁的儿子福临登位。多尔衮先后被封为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成为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
有记载道,自入关之后,多尔衮“机务日繁,疲于裁应,头昏目涨,体中时复不快,年齿渐增,每遇冗杂无间之事,心辄燥懑。”这种过度操劳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多尔衮常年南征北战,负伤更是不计其数。公元1640年,历史上著名的在松锦之战爆发,多尔衮率兵出征,跟强弩之末的大明朝混战两年,如此胶着的战争,让交战双方都元气大伤,且在激烈的交战中,多尔衮曾被大炮所炸,虽炮弹是落在多尔衮身旁,但多尔衮被发现时却已经是血肉模糊。靠着一股子狠劲,多尔衮强撑着完成了大清入关的使命。
多尔衮正是因为长期操劳,且后期沉溺于美色,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外实内虚,几乎失去生育能力。根据史料的记载,多尔衮的妻子应该有七位,妾室至少有四位以上,而东莪格格却是他在未受伤前,幸运地留下的唯一的血脉。据记载,在生下女儿东娥之后,就多尔衮就不幸染上了郑冲之症,而据医书记载,郑冲之症就类似于我们现在所知的心肌炎,这种病可不能大动肝火,更不能干重体力劳动。所以东莪格格就成了多尔衮唯一的血脉。
距离权利巅峰仅一步之差,多尔衮怎么会就此放弃呢?后期,多尔衮已开始为废帝做准备,然而造化弄人,在1650年的冬天,38岁的多尔衮塞北狩猎途中,坠马而亡,这位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而多尔衮的女儿东莪,这个多尔衮唯一的血脉也在史籍中失去了踪迹,但民间传言,东莪后来流落民间,嫁给了一个汉人书生,生儿育女,从此成为一个普通人。还有传言,东莪最终被嫁往蒙古,成为联姻的工具。
建立不世战功,触手可及的权利巅峰,一代风云人物终究在“生得太晚”、“死得太早”、“没有儿子”三大憾事中就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