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47岁娶29岁的美女军医,数学天才陈景润的爱情来得着实晚了些。也不乏有人对此嗤之以鼻,称其老牛吃嫩草。
但是,如若了解过陈景润的一生,便会知晓这种说法有多可笑了。
中国数学天才陈景润的身上发生了什么?
这对相差近乎二十岁的夫妻又是如何相识相知相守一生?其孕育的独子现状如何呢?
破格进入厦大,失去教师工作
1742年,赫赫有名的数学家哥德巴赫给自己的好友,也是另一位数学家欧拉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提出了自己的一个猜想,即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但当时哥德巴赫本人却无法反推验证自己的猜想,于是便想请好友欧拉帮忙。
遗憾的是,即便同样是一个颇有成就的数学家,欧拉也无法反推验证哥德巴赫猜想的正确性,这也成为了一个困扰数学界几百年的大难题。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24年后,一位来自中国的数学家却成功对哥德巴赫猜想进行了合理解释,同时还对其进行了补充与完善。
这位数学家就是陈景润。
1933年5月22日,陈景润出生在福建福州。在世人眼中,陈景润是一位数学怪才,但不得不承认,首先他是一位数学天才。
从小,陈景润的父母就发现孩子与同龄人十分不同,在其他孩子都爱嬉笑打闹的年纪,陈景润总是沉默寡言,自己一个人默默待着。
当然,独处的陈景润也并不是在发呆,而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安静地读书。
那时候,和他同龄的孩子们一般都在读小说或故事书,陈景润却已经开始研究数学方面的书籍,例如《高等代数理论》等。
开始读书以后,虽然由于身体虚弱总是生病请假,陈景润的学业功课却一点都没有落下,成绩非常优异。
15岁这年,陈景润就考上了福州英华高中春季班。尽管能力已经比同龄人更加突出,陈景润却依然孜孜不倦,就连休息的时间都在看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这份兴趣爱好使然,陈景润在数学方面的极高天赋那时就已经十分明显。
每次考试,他的数学成绩都格外优秀。
正因如此,陈景润引起了老师与校方的关注,为了不埋没这个天才,在他高三这年就将其推荐到厦门大学。
而陈景润最终也在高中还没有读完的情况下,就被厦门大学数理系提前录取了。
成功考上大学对于陈景润来说,并不意味着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而是终于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涯。
在厦门大学学习期间,陈景润又变得和从前一样,成为了新环境中的异类。
因为大家发现,他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埋头苦读,一天中似乎只有吃饭、睡觉和研究数学这三件事情。
同学们跟他也很少能有日常生活上的互动,最多的交流都出现在一起演算的过程中。
大学毕业后,陈景润被分配到北京担任教师。
这份工作虽然是铁饭碗,但却并不适合他,因为他天生性格内向,不擅长与人交流,再加上带着一些南方口音,各方面都无法胜任。
很快,这也引起了学生的不满,迫于种种压力,学校只好选择将陈景润停职,他就这样失去了自己的一份工作。
即便如此,有一份工作糊口总还是没有工作强的。失去教师这份工作后,陈景润回到厦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经济来源,只好到街上去摆摊,勉强维持生活。
不过,是金子到哪儿都总会发光的,陈景润的才华自然也不可能就这样被埋没,很快就遇到了一位贵人。
这位贵人是陈景润在厦门大学时认识的一位老师,看到曾经的数学天才居然在路边摆摊,十分惊讶,一问之下才得知陈景润目前处于失业状态。
惜才的老师立刻主动提出要陈景润介绍工作,这位老师会给他介绍什么工作?
他又是否能顺利回到自己最爱的数学领域呢?
遇到伯乐赏识,数学成就颇丰
幸运的是,这位老师给陈景润介绍的新工作不仅让他再次回到了厦门大学,同时还与数学息息相关,那就是数学系的资料管理员。
虽然这并不是什么厉害的岗位,但却让陈景润得以再次回到数学的海洋中,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这样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第二年二月,校长王亚南先生了解到陈景润的工作情况,将他推荐到数学系担任助教。
如此一来,他便更加醉心于数学研究了,工作以外的所有空闲时间几乎都在图书馆里度过,借阅数学方面的书籍阅读。
有一次,他在图书馆看书看得过于入神,连过去了七八个小时都不知道,还被下班的图书管理员关在了图书馆里。
那一阶段,陈景润的研究课题是数论,为此他投入了大量时间与精力,没日没夜地计算推导,结果却不尽人意,收获不大。
这时身边有人建议他可以从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这本书入手,解决这本书中提到的一些尚未解决的难题。
找到新方向的陈景润再次投入没日没夜的演算中,那段时间他几乎闭门不出,待在自己仅仅只有6平米的房间内。
没过多久,这个小小的屋子里就堆满了数学书籍和演算纸,就算出门吃饭的路上,陈景润心中也惦记着自己的数学研究,好几次还撞上了路边的树,大家都说他像着了魔似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陈景润成功解决了书中“至善的指数”这个大难题。
很快,华罗庚本人也得知了陈景润的计算结果,诧异之余进行了认真审核,确认了陈景润的计算是完全正确的。
这件事令整个数学界都震惊了,因为这不仅意味着陈景润本人的数学成就,更推动了中国数学研究的发展。
于是,华罗庚亲自将陈景润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语言数学研究所,成为了一名研究员。
这一年,陈景润才刚24岁。
此后的20年,他都全心全意投入数学研究工作,攻克了不少数学难题,发表了许多优秀论文。
1966年,陈景润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在这篇论文中对哥德巴赫猜想进行了进一步证明。
7年后,他再次发表论文,改进了自己之前的计算数据。
这篇论文不仅标志着陈景润个人的数学研究能力有了巨大提升,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数学能力已经进入了世界范围内的高水平圈。
更令人惊讶的是,陈景润的所有数学演算居然都只是用纸和笔这两样工具,在一个只有3平米的厕所里完成的。
原来考虑到自己做数学研究时过于投入,常常忘了白天黑夜,担心晚上会影响室友,陈景润主动申请住到了小厕所里。这里只有一个床板,平时用于演算,困了就在上面睡觉。
因此大家都认为,陈景润虽然在数学研究方面是个天才,在生活上却是个十足的怪人,或许只有找到一位贤惠的妻子,才能为他料理好生活起居。
但陈景润却到40多岁都没有结婚,直到47岁,才遇到了自己的挚爱,对方还比他小了将近20岁,两人是如何相识的呢?
研究累垮身体,意外遇到真爱
说起陈景润与妻子的相识,就不得不提到他在做数学研究时的疯狂。
为了得出数据成果,熬夜对于陈景润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他甚至过上了日夜颠倒的生活,一天也睡不了多长时间。
为了省下钱来做研究,他连菜也不舍得吃,久而久之不仅劳累过度,还营养不良。
陈景润的努力不仅为他赢得了国内数学家们的一致认可,甚至连国际数学界都对他青睐有加,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甚至主动邀请他前去讲学。
这当然是一件各方都支持的好事,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那时才四十多岁的陈景润早已深受各种病痛的折磨,无奈之下只好在出国前先来到解放军309医院调理身体。
在这里,陈景润认识了一个名叫由昆女医生。
由昆原本就职于武汉156医院,是来北京进修的。
没想到正好当她来解放309医院时,陈景润也入住了这家医院的高干病房,两人相遇的原因虽然并不是那么美好,但不得不说还是非常有缘分的。
在过去的四十几年中,陈景润一心只想着做数学研究,从未考虑过自己的终身大事,也没有注意过身边的女同事。但第一眼见到由昆,他就突然产生了特别的感觉。
不过性格内向、不擅长交流的陈景润,也不知道该如何向这位女医生表露自己的心意,只好趁着每一次她查房的时候与她拉拉家常,了解对方。
渐渐地,陈景润对由昆的家乡、家庭状况和感情状况都已经了如指掌,他想与由昆多一些交流机会,但医院却规定医生不能打扰病人。
于是陈景润便主动趁着晾衣服的时机,找由昆聊天。
当注意到由昆在学外语时,为了增加两人的共同语言,还主动提出要和她一起学习。
不久后,陈景润便悄悄向由昆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但由于两人年龄悬殊过大,由昆虽然觉得两人相处的确实很愉快,但还是不太好意思的拒绝了陈景润。
陈景润并没有因此就放弃对由昆的追求,甚至还承诺如果由昆不答应嫁给自己,那这辈子他都不会结婚了。
或许是被陈景润的真诚打动,几年后由昆最终与陈景润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陈景润对妻子依然如热恋时那般,出门前认真道别,回家后热情欢迎。
尽管两人相差将近20岁,陈景润却给予了妻子足够的尊重与爱护。
不久后,他们的孩子即将出生了。
在手术室外,护士拿来文件要陈景润签字,他除了认认真真写上自己的名字外,还在下面额外写了一行字,希望医生必保证由昆手术结束后身体健康。
儿子出生以后,陈景润给他取了“陈由伟”这个名字,也足以看出他对妻子的爱。
中国有句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有陈景润这样一位数学巨人做父亲,陈由伟长大后自然也博得了不少关注。
那么他是否像大家期待的那样子承父业,也进入了数学领域做研究呢?
拒绝父亲光环,难挡数学基因
其实在陈由伟出生之前,陈景润还真的幻想过,如果自己有了一个儿子,希望他也能和自己一样做数学家。
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更希望孩子能够自由自在地成长,成为一个有自己独到思维方法的人。
因此,当陈由伟淘气时,陈景润很少加以约束。
不仅如此,当陈由伟拆家里的东西玩时,陈景润还会和他一起拆,鼓励儿子把拆完的东西再组装回去。当陈由伟无法完成组装时,陈景润就会帮着他一起复原。
这样不仅锻炼了儿子的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还让父子俩的感情变得十分深厚,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天有不测风云,1984年4月的一天,回家路上的陈景润突然被一辆自行车撞倒。
由于后脑着地,所以伤情非常严重,后来还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
这接二连三的意外这个家庭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陈景润自己也非常无法接受以后每一天都要在轮椅上度过。
一年后,更大的打击出现了,陈景润的恩师华罗庚病逝了。
即便当时他自己的身体都非常不好,还是坚持出席了华罗庚的追悼仪式,拖着病体整整站了40分钟,这也让他的身体状况更差了。
即便如此,陈景润依然没有放弃数学研究,一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一边半夜偷偷找纸笔演算,这种精神与态度对儿子陈由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96年,陈景润突发肺炎,最终抢救无效去世了,而这一年陈由伟才仅15岁。
或许是不想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下,长大后陈由伟并没有选择数学专业,而是前往加拿大留学学习商业学院。
但随着学习深入,他不得不意识到自己确实在数学方面极有天赋,并且也很感兴趣,于是便转到了数学专业,并拿到了硕士学历
结语
尽管后来陈由伟选择回国当一名生意人,在心中始终记得父亲的教诲,在医疗卫生领域不懈努力,和父亲一样用自己所学为国家做出贡献。
作为数学家,陈景润无疑是伟大的,为国家乃至世界数学界都奉献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但是在数学家的身份以外,他同时也是成功的丈夫与父亲,将除了对数学研究以外的爱全部给了自己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