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公债却不去兑现,甚至踊跃返还,这一幕令人感动 | 红色文物里的福建印记(64)

2021年09月01日23:43:10 历史 1932
买了公债却不去兑现,甚至踊跃返还,这一幕令人感动 | 红色文物里的福建印记(64) - 天天要闻买了公债却不去兑现,甚至踊跃返还,这一幕令人感动 | 红色文物里的福建印记(64) - 天天要闻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馆藏有一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卓坚的“汀州市职工联奖全城工人公债票竞赛优胜第二银质”奖章,为国家二级文物

买了公债却不去兑现,甚至踊跃返还,这一幕令人感动 | 红色文物里的福建印记(64) - 天天要闻

三次公债,踊跃认购

为筹集资金支援革命战争,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苏维埃国家银行分别在1932年7月、1932年11月发行革命战争公债60万元、120万元,1933年7月发行经济建设公债300万元

买了公债却不去兑现,甚至踊跃返还,这一幕令人感动 | 红色文物里的福建印记(64) - 天天要闻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伍角革命战争公债券

历次公债发行工作中,广大工农群众、红军指战员、政府工作人员无不热烈响应、积极拥护。他们虽不富裕,刚够温饱,却节衣缩食乃至忍饥挨饿,倾其所有购买公债,以尽一个苏维埃公民的义务。

红军战士们对购买公债非常积极热情,因为他们对于革命的认识更加清晰。1932年11月28号发行的《红色中华》第42期写道:“福建军区关于购买公债,极为踊跃,许多军区部队都超过了原定数目甚至有两倍以上的,如四都医院原定三百元,现已推销了一千元,这证明红军战士都已深刻了解在争取革命战争的更大胜利上,公债是有很伟大的意义。”

买了公债却不去兑现,甚至踊跃返还,这一幕令人感动 | 红色文物里的福建印记(64) - 天天要闻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伍圆革命战争公债券(第二期)

第107期和第127期《红色中华》也写到:“福建红色战士已纷纷写信回家取款,准备购买(公债)”,“福建军区第二作战区政治部,全体工作人员及红色战士,节省了三个月的伙食费425元,全部购买经济建设公债。”

白区群众,买苏区公债

广大工农群众也积极支持公债的发行。在农村地区,群众认购公债主要采取现金购买公债和谷子换购公债的方法,在有效的政治动员和宣传下,临时中央政府发行的两期革命战争公债在苏区各县区大都先后完成,或超过了原定推销数额。比如“龙岩群众,对革命特别认识清楚,所以他们对于购买公债非常踊跃,竟超过原定额五千多元,共合销13000多元,在福建各县中,龙岩是第一名。”

买了公债却不去兑现,甚至踊跃返还,这一幕令人感动 | 红色文物里的福建印记(64) - 天天要闻

上才溪乡第四村《推销公债券来往数目簿》

苏区公债在工人中的推销主要是利用工会组织各种会议,苏维埃政府第二期革命战争公债,“工人们不但自己热烈来买,同时他们还向老板宣传,要老板也购买。”苏维埃经济建设公债发行后,“汀州市工友开了支部主任联席会议,当场紧张热烈情绪达到顶点,大家说拿一个月半月工资来购买公债票。”

买了公债却不去兑现,甚至踊跃返还,这一幕令人感动 | 红色文物里的福建印记(64) - 天天要闻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贰圆经济建设公债券

苏区干部到白区筹款的时候,也会对当地群众推销苏区的公债,因此出现了苏区公债在白区销售的情况。“一些白区群众痛恨国民党军阀进攻革命,经常把自己节省的钱捐助红军,一二期公债都推销了很多。”

体贴国家,不去兑现

公债到期后,苏维埃国家银行进行了兑付,但是广大群众踊跃退还公债给国家,到1934年5月中,退还了90多万元,或是将到期的公债调换经济建设公债,继续支援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公债的还本付息工作,因红军长征而中断。未偿还的公债,延至1954年由各级人民银行负责还本付息,一律照本金一元公债券折合第一套人民币12500元兑付,利息从起息日计算到兑付时为止。此举既照顾了群众的实际利益,也维护了人民政府公债的信誉。但相当多的老区人民体贴国家刚刚成立,将公债作为纪念物保存而不去兑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福建新闻广播•福建之声联合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共同推出百集历史印象志

《红色文物里的福建印记》

它们,寂静无声

却记录着忠诚和信仰

它们,沧桑斑驳

却烙刻着初心与使命

倾听红色文物故事

重温先烈奋斗足迹

文物无言 历史有声

1 END

1

监制 :赵林 阮怡

顾问: 钟健英

编辑 :孙世庆

播音 :李昂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新华全媒+|“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天天要闻

新华全媒+|“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7月9日在西夏陵博物馆拍摄的西夏陵出土的文物。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7月10日拍摄的西夏陵3号陵(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7月10日拍摄的西夏陵3号陵(...
沿海省市6台联播!620年前郑和的“罗盘”我们这样接过…... - 天天要闻

沿海省市6台联播!620年前郑和的“罗盘”我们这样接过…...

7月11日上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融媒体资讯中心·福建新闻广播南京广播电视集团上海第一财经广播江苏太仓融媒体中心福建长乐融媒体中心福建福清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启沧海云帆丝路新——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暨中国航海日特别直播【点击图片回看直播】本次直播以福建新闻广播为总直播间,通过多地记者连线、现场采访、专题视频...
戴笠香港被拘真相揭秘:军统头子颜面尽失的三天 - 天天要闻

戴笠香港被拘真相揭秘:军统头子颜面尽失的三天

资料图片:戴笠1936年3月下旬,香港各报均以醒目的通栏标题登载了一则消息《军统局特工首脑戴笠被香港警务处拘留》。戴笠,这个掌握着5万多名军统特务、世人皆知的杀人魔王、国民党许多军政要员都忌惮三分的军统头子,是怎么被香港警察拘留的?他好好的
华夏这五千年,遭遇4次危机,但总有“神人”出现,化险为夷 - 天天要闻

华夏这五千年,遭遇4次危机,但总有“神人”出现,化险为夷

“滚滚长江东逝水”,改朝换代多了去。可中华民族的根,一直没断过。不过,在此期间,也是险象环生,这根,曾四次差点被刨被断。好在,每一次,总有“神人”出现,化险为夷,此乃中华国运!头一次是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八王之乱把国家搅成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