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烽火,宛平长歌——纪念“七七事变”88年有感
作者 申艳娟
卢沟晓月映苍苔,
弹迹斑驳岁月裁。
狮踞桥头凝血泪,
河奔石畔诉悲哀。
宛平烽火铭前事,
华夏忠魂筑伟哉。
八十八年风雨路,
警钟长响彻云垓。
在一个晴暖却又带着几分凝重的日子里,我踏入了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卢沟桥与宛平城,心中满是对那段血与火交织岁月的追思。
卢沟桥,这座横跨永定河的古老石桥,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见证者,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桥面上,数不清的石狮子形态各异,或昂首远眺,或低首沉思,它们是岁月的记录者,目睹了朝代更迭,更亲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抚摸着桥栏上粗糙的纹理,仿佛能感受到88年前的硝烟与战火。那时,日军蓄意挑衅,枪炮声打破了卢沟桥的宁静,沉睡的雄狮被彻底惊醒,中华儿女奋起反抗,用热血捍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走过卢沟桥,便来到了宛平城。这座小城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依旧挺立,城墙上那密密麻麻的弹痕,宛如一道道永不磨灭的伤疤,铭刻着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漫步在城内的石板路上,仿佛能听到当年将士们奋勇厮杀的呐喊声,看到百姓们在战火中坚毅不屈的身影。街边的老房子错落有致,它们见证了宛平城的兴衰荣辱,如今,虽已换上了新颜,但那份历史的厚重感却从未消散。
在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陈列着的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都将那段悲壮的历史鲜活地展现在眼前。锈迹斑斑的枪支、破旧不堪的军装、满是弹孔的旗帜,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着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英勇无畏,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慷慨赴死,中华儿女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战之歌。
88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卢沟桥与宛平城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却永远不会被遗忘。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和平来之不易。如今,我们生活在繁荣昌盛的新时代,国家日益强大,人民安居乐业,但这份安宁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走出宛平城,回望那古老的城墙与石桥,心中感慨万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我们必须铭记过去,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让我们以史为鉴,缅怀先烈,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那段屈辱的历史永远不再重演 。
卢沟桥石碑
卢沟桥
卢沟晓月石碑
卢沟晓月石碑
卢沟晓月石碑
卢沟晓月石碑
卢沟桥
卢沟桥上形态各异的狮子
卢沟桥上形态各异的狮子
卢沟桥上形态各异的狮子
卢沟桥上形态各异的狮子
卢沟桥上形态各异的狮子
卢沟桥上形态各异的狮子
卢沟桥上形态各异的狮子
卢沟桥上形态各异的狮子
卢沟桥上形态各异的狮子
卢沟桥上形态各异的狮子
卢沟桥上形态各异的狮子
卢沟桥旧桥面遗址简介
2022年1月2日在卢沟桥留影
2022年1月2日在卢沟桥留影
卢沟桥
乾隆重葺卢沟桥碑简介
古渡千秋石碑
2022年1月2日在卢沟桥留影
卢沟桥
卢沟桥
卢沟桥
宛平城
宛平城
宛平城城墙上的弹痕
宛平城城墙上的弹痕
宛平城景区简介
宛平城城墙
宛平城城墙
在宛平城城墙留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大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内景
作者简介:申艳娟,1963年10月出生,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人。系原北京军区守备第3师首任政委申泰昌的女儿。现居住在北京,在北京城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作,是一名电气工程师,现已退休,被聘为国家国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高级专家,紫云书画院副院长,有多篇文章在网络等多家媒体发表。业余爱好:旅游、运动、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