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孕育了内涵深厚的城市文化,和西方不同,西方是城邦制国家作为起源,而古代中国是封建制度,西方以城邦为单位,中国以国家为单位。但是中国也有自己的城市,而且历史悠久,内涵深刻,对现在的城市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说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城,从奴隶社会初商周时期到封建社会建立发展,经历了两种社会形态,因此洛阳城的建设极其具有包容性。而洛阳城也基本奠定了古代都城的内部建设格局,板块划分的原则等等,可以说是古代大部分都城的建设模板。洛阳城本身的建设,以及对后世朝代都城建设的影响,以及蕴含在城市建设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到底是如何体现的呢?
一、洛阳城的发展与繁荣
洛阳城近五千年的历史中具有一千多年的建都史,承载了十三个朝代,居住过一百多位帝王,可以说是各个都城当中贡献最大的都城之一,更是作为都城历史最长的古都。每个朝代,为了适应本朝的政治和文化,都会改变都城的名字,因此洛阳城拥有的名字可能是历代都城之中最多的都城之一了。东周朝时期,洛阳城被称为洛邑,是东周上百年的都城。
但是,世人皆知周平王迁都,定都洛邑,却不知其实西周时期洛阳城也是国家的都城。周武王灭商过后,在沣河东岸建立起了国都镐京,但是在周成王时期,又在河南地区建立了一座全新的城池,称洛邑,同为周朝国都,这是怎么回事呢?
镐京复原图
镐京是西周国都无可厚非,是周朝开国天子周武王姬发主持修建,是正统,被奉为宗周,也就是最主要的都城,而洛邑视为辅助,是陪都。但是,即使是陪都,却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镐京相辅相成,共同为西周的统治效力。
洛邑的需要功能之一供殷商居民居住。周武王灭商纣王后,商国依然保留了很强大的实力,为了保卫周朝的稳定与安全,所以需要管控住商国的实力。而洛邑就是作为拱卫主都镐京的主要城市之一,当时主要是发挥着军事职能,为周成王征讨东夷,平定三监之乱这些战争中发挥着军事重镇的作用,对周朝格局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周成王画像
而当时的洛邑,为了管理殷商遗民就已经开始了合理的城市规划,整个洛邑城内,是不可能只住殷商遗民的,更多的还是周朝子民,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对商国的管理。周朝时期洛阳城就已经有了明确且清晰的城市分划和格局的布置,这个时期城市的规划,对后世奉洛阳城为都城的国家产生了奠基的作用。
还有隋唐时期洛阳城的发展完善,从隋炀帝迁都洛阳城过后,洛阳城在南北朝战火纷飞中被破坏之后又再次成为了国之中心。而且,隋炀帝这次对于洛阳城但是修建,可以说是消耗巨大,大兴土木,和开凿京杭大运河一样,消耗了当时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致使百姓哀声怨道,但是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隋炀帝画像
隋炀帝考虑到长安的地理位置,军事战略地位,自然条件,政治等等历史因素之下,随即建都洛阳,只花了十个月就新建了一座更加繁华的洛阳城。洛阳城的划分,象征着都城的建设走发展成熟的阶段,后世大部分都城都仿照洛阳城建设。在唐朝主城长安的建设中,也按照着洛阳城的城市规划设计对长安城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洛阳城则继续作为唐朝的陪都继续发展。
隋朝开始建设的洛阳城,分为三个大部分,一为宫城、二为皇城,三为外郭城。城中分为东西两市,一百零三坊。又依靠自然的洛水将洛阳城分为了南北两部分,皇城坐北朝南在洛阳城的北方,也是主要的行政区和皇族居住的地方,南方就是住宅区,街道基本上呈矩形划分,为规整的块状,十字街道,出行便利,能够到达基本上所有的地方。
隋唐洛阳城规划图
而隋朝的洛阳城基本上奠定了后来历朝都城的基本格局,但是隋朝洛阳城的建设又是受到三国魏国都城洛阳城的城市规划的影响,在曹魏时期洛阳城就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立起了单一宫城制,奠定了后世建立都城的基本格局,隋朝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因此,每一个朝代对于洛阳城的规划,布局,建设都是洛阳城后来成为各都城内部建设和板块划分的模板。
二、对后世都城建设的影响
拿距离隋朝最近的唐朝来说,唐朝保留了洛阳城的都城地位,只不过是作为陪都,然后迁都回了长安城,对长安城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建。细看长安城的建设,东西两市,一百零八坊,也是三个大部分,矩形居住区,十字街道,和洛阳城简直如出一辙,由此可以看出洛阳城的整体布局和规划,对都城的建设是起到了多大的影响。还有在隋唐时期,受唐朝影响最大的一个国家之一——日本,也受到了洛阳城城市规划和布局的影响。
唐朝长安城规划图
日本最崇拜的是唐朝,也是唐朝时期前来朝贡但是国家之一,因此在本国国都的建设上,大部分都向唐朝都城的建设学习。而唐朝有两个都城,一个长安城,一个洛阳城,因此日本将国都京都分为右京长安和左京洛阳,后来右京由于管理不善,而且地理位置,人口都没有优势,逐渐落寞,左京就成为了唯一的都城,也成为了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唯一的政治中心。
京都
京都不管是格局的布置,还是板块的划分,甚至建筑物的风格,颜色,高低都严格仿造了洛阳城,可以说是另一座洛阳城。到了宋朝,北宋时期洛阳仍然作为北宋四大都城之一,但是宋以后东京城的建设,保留了洛阳城,长安城等的基本布局,但是由于市坊制度的时空限制被打破,里坊制度被改为了街巷制度。街区的划分,居民区的划分都不再那么严格,但是整体的规划还是很大程度的保留了洛阳城的风格,包括明清时期的规划和建设,都能从中看出洛阳城的一些特征。
三、中华文明的起源地
洛阳城建都史有一千多年,但是洛阳城的历史可不止一千多年。洛阳城从夏商周时朝就成为了都城,成为了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一直到宋朝,洛阳十三朝都城的历史结束了,但是作为古代大城市的历史还没有结束,一直持续到现在。因此可以看出,洛阳城从中国出现统一的政权开始,就已经出现了,基本上伴随了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所以说洛阳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力,说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一点也不为过。
汉朝洛阳城遗址
首先,中华文明的起源就在河南一带,而河洛文化在中华文明之中就被称为人文之祖,可以看出其重要性。除此之外,伟大的道家学派也是在洛阳城内被创建,佛教传入的第一个大城市,还成为了发扬儒家文化的第一座都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学派在汉以后一直作为社会主流思想的状况,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最具有影响力之一的部分,完美的在洛阳城的建设之中得到了体现。
董仲舒画像
东汉时期一直到东汉末年三国分立,洛阳城的格局布置,整体的规划和标志性建筑的修建等等,都最大程度的利用了儒家思想。比如说能够在东汉时期的洛阳城内看到大量的明堂,辟雍等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东汉时期都城的标志,体现了东汉政治与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东汉对于儒家思想中的礼教思想和文化的认可和推崇。
总结:洛阳城,也许只是历史长河之中一座普通的都城,只不过历史相较于其他朝代的都城更加悠久。但是洛阳城更是一座承载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城市,是一座展现古代城市规划,格局布置等建设智慧的城市,是对后世历朝历代甚至朝贡国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城市。这也是为什么,时至今日洛阳城还是一座备受尊敬,备受保护的古城的原因。而洛阳城古城,经历了多个朝代的不断调整,城市布局,设计建设,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是具有包容性,普适性的都城建设模板,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和其他的都城比起来,它多的历史底蕴是它的历史文化的沉淀,要想更好的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可以从这些固体的建筑之中感受到蕴含在一砖一瓦之中的历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