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2025年07月08日16:10:25 历史 5996

  焚烧秸秆,常被误认为是千年传统,实则是现代农业的“时代病”。古人用秸秆,少有“一烧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万种智慧。

  从《齐民要术》到《陈旉农书》,从堆肥还田到修筑屋舍,秸秆在古人的手中,是滋养农田的肥料,是遮风挡雨的材料,是饲养牲畜的食粮。焚烧秸秆,绝非古人首要的选择,而是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人们对历史的误解。让我们穿越时光,探寻古人利用秸秆的“十八般武艺”,还秸秆以本真。

  1

  秸秆堆肥,地力长存

  在古代农业生产中,土地的肥力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每当丰收季节,庄稼收割完,古人会将秸秆收集,堆放在田间。秸秆经时间发酵,逐渐转化为肥料,滋养土地。《齐民要术》中就详细记载了一种名为“踏粪法”的秸秆堆肥法:“凡人家秋收治田后,场上所有穰、谷糠等,并须收贮一处。每日布牛脚下,三寸厚;每平旦收聚堆积之;还依前布之,经宿即堆聚。”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古人将秸秆与牲畜粪便混合,经踩踏发酵成高效有机肥,滋养土地,肥沃庄稼,这种生态循环的方式,是古人的智慧。

  2

  秸秆覆田,护土保墒

  “自地亢后,但所耕地,随饷盖之,待一段总转了,即横盖一遍。”在古人眼中,秸秆不仅是肥料,还是土地的“保护衣”。

  土地耕作后,古人会先顺着耕地的方向,将秸秆均匀地铺撒在田地上,再横向覆盖一遍。通过双重复盖的方式增加覆盖的厚度和均匀性,减少水分蒸发的同时,为土壤提供一层保护层,防止风蚀和水蚀。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即使到今天,在西北干旱的沙漠地带,人们依然采用秸秆压沙固土的方式来保护生态。尤其是草方格工程技术的应用,通过人工铺设网格草障(主要材料为秸秆)的方式,将流动的沙丘固定,减少风沙的侵蚀,达到保护土地的作用。

  3

  秸秆饲养,兵家要事

  古代行军打战,粮草和辎重是必要物质保障。粮草若是不到位,兵马则寸步难行,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其中,粮草中“草”主要是指用于饲养牲畜的饲料,而秸秆是重要的饲料来源。

  清代《马政纪》中记载,战马的饲料除了谷物外,还要添加铡碎的秸秆,以补充粗纤维,防止消化不良。

  秸秆在古代军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被发派看守草料场,这里的“草料”也主要是指饲养牲畜的秸秆。草料场被陆虞候一把大火烧了之后,林冲自知烧了大军草料场是死路一条,便杀了陆虞候三人后,开始了他的逃亡之路。

  4

  秸秆建屋,遮风挡雨

  在古代农业社会,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建筑材料单一,秸秆被广泛用于茅草屋的搭建。茅草屋的原材料主要是饱满结实的秸秆,搭建起来比较容易,只需要将秸秆捆绑好,沿着墙壁围起来,抹上泥,一个简易的茅草屋就完成了。茅草屋搭建简单,还隔热防水。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伟大诗人杜甫就是在茅草屋中,为天下劳苦人民写下著名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秸秆搭建而成的茅草屋,虽然破旧简陋,但住得下伟大诗圣,也为古代黎民苍生遮风挡雨。

  5

  秸秆编织,巧手生花

  古人不仅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秸秆,还常常用秸秆来制作各种生活用品,甚至是工艺品。如草船、草席、纸张、麦秸画等等。唐代《岭表录异》中就有记载“稻秸船”:岭南渔民以秸秆扎成浮筏,“束秸为舟,浮于江海,可载数人”。明清时期,北方“秸编工艺”达鼎盛,如河北草编席、山东玉米皮坐垫。宋代《天工开物》记载,南方人用稻麦秸秆混合竹麻造纸,成本低廉。山东潍坊的“麦秸画”更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由此可见,古人在秸秆利用方面展现出了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随着化肥的普及和农业机械化的推进,秸秆的价值被逐渐忽视,为了快速清理田地,人们常常选择了焚烧这种方式。然而,秸秆燃烧,尤其是大范围集中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可小觑,如空气污染、土壤肥力下降、火灾风险等。这既违背了古人的智慧,也与现代环保理念背道而驰。

  在现代社会,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秸秆的价值,借鉴古人的智慧,科学合理地利用秸秆资源。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宣传教育,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燃料、饲料、建筑材料等多种产品,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太疯狂!41岁女子6年挪用1700万!一年做4次医美、去澳门豪赌…… - 天天要闻

太疯狂!41岁女子6年挪用1700万!一年做4次医美、去澳门豪赌……

“一人打车 两人5折”,即日起至8月底,滴滴出行推出“打一单得两张5折券”活动,每日领取任务后,当天完成1单特惠/快车/惊喜特价订单,可以获得:2张5折券1张5折券限自己用1张5折券限送好友每张券最高抵扣15元此外,广州地区还有最高价值100元券包可领取,具体规则领取扫码领取下方券包了解▼近日“女子6年挪用公司1700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从“红色堡垒”到“幸福山乡”——晋察冀根据地首府阜平振兴观察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从“红色堡垒”到“幸福山乡”——晋察冀根据地首府阜平振兴观察

地处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阜平县,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是晋察冀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晋察冀边区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阜平传承发扬太行精神,汲取前行动力,为振兴注入动能。如今,土坯房升级为生态民宿群,荒山变身现代化果园,红...
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今起面向公众开放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今起面向公众开放

今天(8日),“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珍贵展品首次展出增设多种形式展陈区域主题展览全景式展现了中国人民14年艰苦抗战的光辉历程。有哪些展品首次展出?馆内新增了哪些展览区域?来跟随记者一起探访。总台...
古代的宫女出宫后,为何大多都不能生育? - 天天要闻

古代的宫女出宫后,为何大多都不能生育?

你知道吗?古代宫女进宫时,大多是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可等她们走出宫门,十个里有九个都生不了孩子。这宫墙里到底藏着什么,毁了她们当妈的可能?先说说宫女想出宫,有多难。明朝以前,全看运气。
总督加兵部尚书衔的目的是什么?加了衔以后又有哪些好处? - 天天要闻

总督加兵部尚书衔的目的是什么?加了衔以后又有哪些好处?

清代的官制中,加衔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做法,而且有很多都属于例行性加衔,比如内阁学士例加礼部侍郎,总督例加兵部尚书、巡抚例加兵部侍郎,等等。那么,加衔的目地是什么?官员有了加衔会带来哪些好处。御史就以认知度最高的总督为例,具体来讲一讲有关方面的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马屁 - 天天要闻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马屁

俗话说得好: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你要求人办事、想要达到某种目的时,拍马屁往往特别管用。 江湖上有一个人,那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他特别喜欢别人拍马屁,因为他属于威权型人格,特别享受那种君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