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生产队都送来了棺材!”寻恩半个世纪,上海爷叔再见“救命的她”

2025年06月11日18:30:27 历史 5017

“当年生产队都送来了棺材!”寻恩半个世纪,上海爷叔再见“救命的她” - 天天要闻

“当年生产队都送来了棺材!”寻恩半个世纪,上海爷叔再见“救命的她” - 天天要闻

紧紧握手。“李医生,我们终于找到你了!”这一声问候,整整穿越了51年。

1974年,在云南山区,22岁的上海知青何根正突发急性黄疸型肝炎,被判定“只能活两个星期了”。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来自上海赴云南医疗队的一位李姓女医生,以医者仁心收下病人,并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从此,何根正和好兄弟许泉根心中,种下了对李医生无尽的感恩与怀念。

在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的连续发布报道(详见报道1,报道2)后,“李医生”终于找到了,她叫李仲,今年85岁。

昨天(6.10),在静安区中心医院,何根正和许泉根终于再次见到了李医生。她摸摸他们的头,一句“小鬼头”,把大家的思绪带回到了当年那生死边缘的两个星期。

那场“起死回生”

感恩生命,致敬医者。甫一相会,何根正和许泉根一眼看到李医生,就急切地直呼:“是她,是她!”

在他们的印象中,李医生秀气文雅,一身白大褂;而今85岁的她已是满头白发。“但还是那样温暖的笑容,亲切的眼神。”

85岁的李医生,73岁的何根正和许泉根,结缘于何根正那场来势汹汹的黄疸型肝炎时,李医生才30多岁。

她作为上海赴云南第一批医疗队的成员,和队友乘坐3天火车和5天长途汽车后,来到云南西双版纳的山沟沟。“那里什么都没有,只有漏风的茅草房。我们大概安顿下来两三天后,就遇到了何根正。”李医生说,当时“小鬼头”黄疸很严重。

“当年生产队都送来了棺材!”寻恩半个世纪,上海爷叔再见“救命的她” - 天天要闻当年的医院就是这样的茅草房

51年后,大家见面才知道,李医生当年救下何根正,还有另一番“曲折”。可以概括为“三救”。

其一,当时当地医疗条件极差,唯一收治病人的房间是一个大通间的茅草屋,而肝炎属于传染病,不符合收治条件,在李医生的建议和其他人员的协调,还有许泉根的反复求助下,何根正才得以住进刚刚搭起来的新草房内。

其二,对于何根正的治疗,李医生和队友们想尽各种办法,努力缓解病人的心理焦虑。

“当年生产队都送来了棺材!”寻恩半个世纪,上海爷叔再见“救命的她” - 天天要闻何根正(右)和许泉根在见面会上。陶磊摄

其三,李医生告诉新民晚报“新民帮侬忙”记者,当地化验条件很差,没有可靠的针对肝炎的化验设备,而作为内科医生的她,曾有10年肝病专病病房从医经历,凭着所学和经验,给何根正采取了“护肝”和“激素”两手疗法。

她凭着医者仁心,冒着“激素”疗法的风险,调整治疗方向。

为何是“风险”?“黄疸型肝炎的两种致病因,一是病毒引起,另一种与自身免疫力相关。两种病因的治疗方向相反。其中‘激素’疗法对病毒引起的黄疸型肝炎具有负面作用。”

最后正是由于李医生准确判断为胆道堵塞引起的胆汁淤积型肝炎,对症下药,一周后何根正病情有所好转,两周后黄疸退清,予以出院。

“当年生产队都送来了棺材!”寻恩半个世纪,上海爷叔再见“救命的她” - 天天要闻1973年,何根正和许泉根摄于西双版纳

何根正起死回生了!可让人有些啼笑皆非的是,因他之前被诊断“只能活两个礼拜”,出院那天,不明就里的“生产队”以为他快不行了,还特地送来了一口棺材。

随着当年救治细节的“解密”,何根正感慨地说,在当年简陋如纸糊的“病房”里,是李医生以自己的仁心仁术,冒着他不知道的风险,让他能够重续生命。

“当年生产队都送来了棺材!”寻恩半个世纪,上海爷叔再见“救命的她” - 天天要闻85岁的李仲医生在见面会上。陶磊摄

那段“支援岁月”

对于何根正的感恩,李医生却连连表示,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是最基本的职责,没有什么了不起。“我时常告诫自己:看到困难,要往前冲。”

李医生参加上海赴云南医疗队时,家中留下了两个女儿,分别是5岁和3岁。她赴云南“支援”13个月,其中5个月就在何根正所在的勐捧农场。

其实,李医生救下的危重病人,又何止何根正?

她曾在显微镜下反复搜寻,为低烧加贫血病人找到疟原虫,对症治疗;她曾与队友们鏖战十小时,将擦枪走火者体内的子弹取出;她曾为山民来回爬一天山路只为求一颗退烧片而心酸;更曾为当地妇女儿童缺少对自身健康的爱护而心疼……

医疗队离开勐捧农场时,人们夹道相送的真诚泪水,是对她“往前冲”精神最深的铭记。“经历了那么多事情,回到上海后我们都把这段记忆深深印在心底里。”

后来,李医生又参加了上海赴安徽芜湖的医疗队,为当地送去医疗支援。直至退休,她仍然执着坚守着“为病人永不放弃”的“医者仁心”。

“当年生产队都送来了棺材!”寻恩半个世纪,上海爷叔再见“救命的她” - 天天要闻李医生亲切地叫何、许两人“小鬼头”。陶磊摄

那声“今生珍重”

在昨天的见面中,李医生的一颗心暖暖的。她也感谢何根正和许泉根从未忘却那一份“当年情”。

再次握手。相隔半个多世纪,当李医生的手轻轻落在何根正与许泉根的头顶,那一声久违的“小鬼头”,仿佛与当年茅草房病榻边那温和的声音丝毫无异。时光从未流逝,只在今日悄然折叠。

三双布满岁月刻痕的手交叠紧握,所有未尽的言语、半世的牵挂与敬重,都无声地沉淀于这温热的掌心。

“当年生产队都送来了棺材!”寻恩半个世纪,上海爷叔再见“救命的她” - 天天要闻赠送锦旗。陶磊摄

临别时,何根正和许泉根给静安区中心医院和李医生送上锦旗。

大家彼此记下了对方的联系电话,互道“今生珍重”。而今,他们不再像医生和患者,更像分别多年的姐弟。

“当年生产队都送来了棺材!”寻恩半个世纪,上海爷叔再见“救命的她” - 天天要闻新民晚报6月11日版面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孙英逝世,享年89岁 - 天天要闻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孙英逝世,享年89岁

澎湃新闻获悉,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孙英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孙英,男,汉族,1936年11月出生,天津市宝坻人,195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6月参加工作,山西师范学院(现山西大学)历史系毕业,大学学历,研究员。曾任共青团山西省委副书记,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甘肃省委副...
“希腊人”大展登陆世博馆,以“人”窥见全景式古希腊史 - 天天要闻

“希腊人”大展登陆世博馆,以“人”窥见全景式古希腊史

新使用磨制方式制作石器的欧洲最早农耕者,用大理石雕琢人像的远古艺术家,第一届古代奥运会的运动员,希腊化时代重塑古希腊地缘格局的雄主帝王……这些,都是塑造欧洲文化基因的关键群体——希腊人。跨越六个时代的16组希腊人,汇聚成7月9日起于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大展。观...
刘新民,被查 - 天天要闻

刘新民,被查

据重庆市纪委监委7月8日消息:垫江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刘新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刘新民(资料图)公开信息显示,刘新民,女,汉族,重庆市奉节县人,1973年6月生,重庆市委党校研究生,1994年10月参加工作,199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她早年长期在重庆市奉节县工作,曾任:...
太疯狂!41岁女子6年挪用1700万!一年做4次医美、去澳门豪赌…… - 天天要闻

太疯狂!41岁女子6年挪用1700万!一年做4次医美、去澳门豪赌……

“一人打车 两人5折”,即日起至8月底,滴滴出行推出“打一单得两张5折券”活动,每日领取任务后,当天完成1单特惠/快车/惊喜特价订单,可以获得:2张5折券1张5折券限自己用1张5折券限送好友每张券最高抵扣15元此外,广州地区还有最高价值100元券包可领取,具体规则领取扫码领取下方券包了解▼近日“女子6年挪用公司1700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从“红色堡垒”到“幸福山乡”——晋察冀根据地首府阜平振兴观察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从“红色堡垒”到“幸福山乡”——晋察冀根据地首府阜平振兴观察

地处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阜平县,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是晋察冀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晋察冀边区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阜平传承发扬太行精神,汲取前行动力,为振兴注入动能。如今,土坯房升级为生态民宿群,荒山变身现代化果园,红...
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今起面向公众开放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今起面向公众开放

今天(8日),“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珍贵展品首次展出增设多种形式展陈区域主题展览全景式展现了中国人民14年艰苦抗战的光辉历程。有哪些展品首次展出?馆内新增了哪些展览区域?来跟随记者一起探访。总台...
古代的宫女出宫后,为何大多都不能生育? - 天天要闻

古代的宫女出宫后,为何大多都不能生育?

你知道吗?古代宫女进宫时,大多是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可等她们走出宫门,十个里有九个都生不了孩子。这宫墙里到底藏着什么,毁了她们当妈的可能?先说说宫女想出宫,有多难。明朝以前,全看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