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兴起是时代的进步,它的出现能够让我们可以通过更快速有效的途径学习了解知识,拓展视野,这些不可否认。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因为声音多了,盲从、人云亦云的情况也随之增多,比如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军事能力被演义吹起来的诸葛亮。
诸葛亮是否被演义过度拔高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算无遗策,计出必中,大有无敌于天下之势,可谓智多近妖,看起来多少有些不真实,但是从大小战役的结果上看,演义与史实差距并不大,比如屡次北伐无功而返。只不过在北伐过程中,诸葛亮占尽优势,又有多次与敌斗智胜出的戏码,所以让人觉得诸葛亮未能成功是天不假年。但是如果细致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即便诸葛亮真的能够通过七星灯续命成功,也很难北伐成功,具体原因比较多,就不在这里过多赘述了,懂得都懂。
历史上没有对这些战争过程详细进行描写,所以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很多战斗片段是罗贯中虚构的,这点无可厚非。不过无论历史还是演义诸葛亮的失败没有一次是因为自己的军事水平不如对方,硬要说他自身的过错,也就只有看错马谡以致失了街亭这一例,然而这一桥段在演义中同样存在。
这些话看起来很绕,简单点说,就是尽管历史上没有详细交代诸葛亮几次北伐的过程,但是就结果和失败原因看与演义没有差别,那么也就不存在演义拔高了孔明,毕竟结果一样,过程是不如演义那般传神还是犹有过之,我们谁也不知道,从这个角度讲,说演义吹高了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本身就站不住脚。
当然了,关于诸葛亮精通那些奇门遁甲、呼风唤雨甚至能延长寿命的本事,这些我也很难相信,毕竟太玄乎,但是这些和军事能力本也没什么关系。
比大佬还懂军事的大聪明
由于诸葛亮最终没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故而成了被集中进攻的一个点,但是若仅仅因此否定他的军事能力真的合适吗?很多人头头是道的分析,把一些演义都没看过几页的大聪明忽悠得一个楞一个楞,有些小可爱越看越有理,于是如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大肆宣扬,人云亦云之风顿起,网络中刹那间多了一批“军事家”,开始摇头晃脑、品头论足。
实际用屁股都不难想,《三国演义》成书于明朝,但是在明朝前的帝王将相们哪个提到诸葛亮不挑大拇指称赞?别的不说,李靖的军事水平毋庸置疑,李世民不光在皇帝里最能打,即便放在名将中排位都不会低,而这二位当初可是对诸葛亮给予了极高评价与敬意的。
《李卫公问对》中记载了李世民与李靖关于军事的对话,李靖对诸葛亮不吝赞美,甚至有些崇拜,包括李世民同样如此。我觉得即便是“九漏鱼”也不会质疑这二位的军事能力,既然军事界的这两位“学神”都对武侯如此态度,一些小白却坚持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差难道不可笑吗?
说白了,正像我刚才所言,很多人演义没看过两页,对历史更无太多了解,但是他们听过诸葛亮神乎其神的传说。当某一日发现与以往风评截然相反的说法,有一部分便另辟蹊径,口口相传下将诸葛亮的军事段位给拉了下来,当然了这所谓拉下来仅仅存在于网络世界,真实的历史不会因为喷子犬吠而出现任何变化。
“有识之士”否定诸葛亮的论据
当然了,在否定诸葛亮军事能力的大军中也不乏真正对历史有过了解的有识之士,他们拿出了最有力的证据便是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的那句话——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三国志》通常被视作汉末三国的正史,既然正史里如此评价,那么诸葛亮军事上的不足似乎就盖棺定论了。但是如果再多看些历史资料就会发现,就因为这句话陈寿被骂了上千年。先是《晋书》作者王隐说了这么一段话:
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好学,善著述,仕至中庶子。初,寿父为马谡参军,诸葛亮诛谡,髡其父头,亮子瞻又轻寿,故寿撰《蜀志》,以爱憎为评也。
意思就是陈寿的父亲当年是马谡的参军,由于街亭之败,马谡被杀,陈寿的父亲则受牵连被剃了光头,所以陈寿怀恨在心,故意抹黑诸葛亮。
唐朝名臣房玄龄同样采用了这种说法,还爆料称陈寿曾威胁过丁仪的后人,向人家要好处,这样就把丁仪写好点,结果人家不鸟他,于是乎丁仪连个传都没有,似乎进一步证实了陈寿的人品不怎么样。
类似种种多不胜数,更有甚者认为陈寿区区一个史官,懂个屁的军事,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有资格在这方面评价诸葛亮。试想李靖、李世民这样的军神般的人物都对武侯推崇备至,而且诸葛亮还是武庙十哲之一,这些认可难道比不上陈寿的浅薄见识?
其实我倒觉得这些说法有些蓄意攻击了,设身处地地想一想陈寿挺难的,他处于晋朝,那是司马家的天下,老祖宗司马懿虽然成功阻止了诸葛亮北上,但一度被打成了“女装大佬”。陈寿对诸葛亮在其他方面上已经相当推崇,或者说即便想找到不足都很难,好不容易军事上最终战绩有限,还不赶紧抓住机会?试想若是北伐失利依旧不吝赞美,那让晋朝皇室脸往哪放?而且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一句话来断章取义,冤枉陈寿,人家也说了,诸葛亮之所以北伐失败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手里没牌。另外,其实这句话本身也分如何理解,陈寿说诸葛亮军事上不足是和他自身其他方面相比较,就好比说一个学霸,高考语文140分,其他全部满分,那么说他语文稍差明显是相对而言,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说120、130已经不低了。
诸葛亮的真实水平
说了这么多,那么诸葛亮的真实水平究竟是怎样的呢?愚以为或许在古往今来的所有名将中,诸葛亮不算天花板级大神,毕竟论战绩比他好的有很多,但也绝对是一流水平,抛开武庙十哲的身份以及历朝历代一些军事家的高度评价,就说他后期的对手司马懿。司马懿作战是什么风格?四个字——摧枯拉朽!千里奔袭打得那叫一个漂亮,而在对上诸葛亮后只能坚守不出,与其说是他阻挡了诸葛亮的进攻,不如说是硬拖到蜀汉内部自己出问题,毕竟诸葛亮是“一州伐九州”,只要能拖住,必将取得最终胜利。
还有就是关于平定云南,史书上只是一笔带过,实则云南是非常难打的,无论是盛唐还是富宋都没能攻破那扇大门。而在近代已经转入热武器的战争中,英吉利侵略者为了抢占银矿攻入云南,结果遭到奋起反击,最终铩羽而归,而当地人民之所以誓死抗击侵略者,不仅仅是出于守土之则,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祖先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答应过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会守护这方土地,那个人便是诸葛武侯!
所以诸葛亮在战绩方面确实很难和一些历史名将比肩,但是愚以为将那些名将放到诸葛亮的位置上未必就能做的更好。在蜀汉与曹魏国力相差悬殊,兵将皆不如对方的情况下,诸葛亮能够一度压制对手实属不易,若是真的让他北伐成功,那可真称得上史上第一无懈可击的完人了。
当然了,上述不过个人观点,具体见仁见智,不当之处,望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