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2025年07月07日00:12:06 历史 1660

众所周知,分封制周王朝的核心,而礼制则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时候讲的“礼”,跟现在的“礼”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处。我们可以理解周“礼”为现在的“礼貌”,周朝贵族才讲“礼貌”,普通国人、野人、蛮夷戎狄是不讲的,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东西。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 天天要闻

春秋战国彻底礼崩乐坏之前,不讲“礼”的后果,很可能是一场战争,或是国家动乱。可是谁又能想到,一次不讲“礼”,竟直接促成秦国的崛起。

秦人祖先的非子因善养马,在公元前905年被周孝王分封在“秦”,成为周天子的附庸。天子之附庸与诸侯之附庸级别是不同的,当然天子附庸再怎么也比不过诸侯。司马迁曾说,秦人成为附庸后,长期在西陲与戎人作战,实力得到扩充。

而这个“扩充”的前提,就是在长久又残酷的战争中,没有被戎人消灭。戎人对秦人的威胁,直到秦昭襄王三十五年才真正解除。在此之前,秦昭襄王之母宣太后以身献国,与义渠王淫乱多年生下2子,才为秦人彻底消灭义渠创造出条件。

有这样的国史,也怪不得战国其他六雄有些瞧不起秦国。这从侧面也反映出,戎人之强大。从非子获封秦开始,到秦王子婴被项羽所杀,秦人在戎人手里吃的亏比在其他诸侯手上吃的亏多得多。戎人几次将秦人从历史上抹去。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 天天要闻

周天子对非子赐封的土地,位于不受周人控制的遥封区域——曾属于周王室,如今被戎人占领(后来还会发生戎人攻破镐京、灭亡西周的事)。周天子对非子的封赐,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从非子受封那一刻开始,他就跟戎人开始了生死搏击。而结果无非两个,要么秦人亡,要么戎人灭。

秦邑不远处有个地方叫西犬丘,是大骆申侯之女所生之子成的领地。周宣王时期,西犬丘的成这一族被戎人灭了,剩非子的曾孙秦仲苦苦支撑。秦仲几次向周宣王求援都无果,只得到个大夫的加封,一点实际帮助都不给。

公元前824年,戎人之主亲率数千戎人大军,朝秦邑杀气腾腾而来,而秦仲身后只有数百秦人。一开始秦仲以为只有数百戎人来犯,结果发现眼前这数百只是先锋军,还有数千在后头。击退戎人先锋军后,秦仲当机立断,令五个儿子带人走小路去镐京,向周天子求援。

其实搬救兵哪需要这么多人,秦仲这是意识到此战凶多吉少,以此方式保存一些秦人罢了。周宣王再三权衡,最后予秦仲之子七千兵,杀回秦邑,击退戎人。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 天天要闻

秦仲长子秦祺领军回去,直接撞上了正在搜刮的戎人大军。戎人之主自知不敌,便想要吓走周人。他骑在马上,大喊:“秦仲人头在此,你们还不速退!”说着,戎人大军中推出一辆车,车中间有一长杆,杆子顶端有颗模糊的人头。

见到此景,秦祺等秦仲之子,及剩余秦人都目眦欲裂。战死沙场没什么好说的,为什么还把我父、我主的头砍下来挑在杆子上,想以此迫使我等退军投降?!这般折辱,真是太不讲“礼”了。

在这之后,秦人跟戎人就彻底不死不休了。甚至出现秦庄公秦祺的长子世父放弃太子之位,称不率军杀死戎王不回国的情况。一次敌众我寡的战斗中,世父不幸被俘。戎人这回学聪明了,没有伤害世父,关了他一年多就放回去了。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 天天要闻

数百年后的秦穆公时代,秦人还从关中抽身杀回这里,杀得戎人人头滚滚。秦人在与戎人数百年的鏖战中,军队越打越强,地盘越打越大。这也算因祸得福,有得有失吧。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图/新华社“我们是善战的前锋,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1939年,29岁的河北青年张松如离开正定省立七中,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一年,他以“公木”的笔名与音乐指导郑律成合作创作了这一组《八路军大合唱》。此前两...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 天天要闻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众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礼制则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时候讲的“礼”,跟现在的“礼”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处。我们可以理解周“礼”为现在的“礼貌”,周朝贵族才讲“礼貌”,普通国人、野人、蛮夷戎狄是不讲的,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东
什么是胜利? - 天天要闻

什么是胜利?

战争的最终目标当然是取得胜利。 人们总是期望看到胜利的场景:扛着红旗,将旗帜插到对方阵地上,欢呼雀跃,国与国开战,谁都希望胜利。 但是,近年来的三场战争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