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他在杭州逝世

2025年07月09日21:50:24 历史 6505

2025年7月5日18时15分,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原院长、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王祖耆先生,因病在杭州逝世,享年98岁。

痛别!他在杭州逝世 - 天天要闻
王祖耆1927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45至1948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52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电机系硕士学位后于美国西北大学任助教;1955年9月与钱学森同船回国。先后任职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历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光电子技术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0年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委员,1981年任副院长,1982年12月任院长。

他带头起草致美国总统公开信

钱学森同船归国一路保护



据都市快报报道,记者联系了杭电退休教师郝丽萍,她曾在王院长生前对他有过一次简短的采访。郝丽萍说,当时老院长提起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当年与钱学森同船回国的故事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留美学者的“归国潮”有两次。第一次从1949年8月新中国即将成立开始,到1951年10月9日美国司法部发布明确禁止学习理、工、医、农的中国留学生离境的法令。第二次从1954年7月美国逐渐放松和撤销对中国留学生的禁归令开始到1957年,约有200人回国。

这期间,中国留学生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写了两封公开信,要求美国撤销限制中国留学生离境的命令。第一封公开信是梁晓天执笔,而第二封公开信由王祖耆带头起草,9名美国中西部中国留学生参与签名。

当时王祖耆是美国的留学生组织——“中国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下属一个组织的负责人,这个组织在留美学生中影响很大。

痛别!他在杭州逝世 - 天天要闻

1954年秋天,事件终于有了转机,美国政府终于允许一部分中国留美学者回国,为了抓住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王祖耆主动中断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业,携刚结婚不久的妻子,毅然踏上了回国的船

据王德禄《杜开昔采访许国志》(2012)记载:1955年9月15日,从旧金山起航的“克利夫兰总统号”是第二波回国潮中留学生人数最多的。乘坐这条船回国的有钱学森(蒋英)夫妇、李正武(孙湘)夫妇、许国志(蒋丽金)夫妇、王祖耆(沈学均)夫妇等24人及6个子女共计30个中国人。

在洛杉矶起锚后,为了便于联系,王祖耆编辑了一张30人的“克利夫兰轮第六十次航行归国同学录”名单,并动手刻板和油印了几十份,分发给大家。

痛别!他在杭州逝世 - 天天要闻
痛别!他在杭州逝世 - 天天要闻

郝丽萍告诉记者,王院长在美时期应该就与钱学森认识,他曾说,当时在船上与另一名同学一同守在钱学森旁边,保护他的安全

1955年10月,“克利夫兰总统号”经香港到达深圳,一船爱国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0月10日,钱学森、王祖耆一行30人到达广州,同学们向媒体提交了“广州公开信”,题目叫《向祖国致敬》。

低调扎实做教育

为杭电发展奠定基础



回国后,王祖耆服从国家分配,在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工作。1980年,他作为7名骨干之一被派遣到杭州,援建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先后担任教授、党委委员、副院长、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党委副书记等职。

痛别!他在杭州逝世 - 天天要闻

王祖耆教授(右三);筹建成电时,王祖耆第一批来到成都,这张照片就诞生于这段时期 图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百废待兴。当时,全国高等院校仅有598所,在校大学生仅100余万人,人才严重匮乏。1977年高考恢复,1978年3月召开全国科技大会,年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国家步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高等教育也走上如火如荼大发展之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79年2月,第四机械工业部决定在原杭州无线电工业学校的基础上筹建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并确定成电对口支援杭电。

1980年,王祖耆作为7名骨干之一被派遣杭州,援建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先后担任教授、党委委员、副院长、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党委副书记等职。作为学院的主要建设者之一,他主导了学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推动学科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学院成立初期面临重重困难,他亲历亲为参与校园规划与设施建设,为学校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痛别!他在杭州逝世 - 天天要闻

王祖耆工作照(摄于1979年) 图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我亲眼目睹国家的磨难

事实证明我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



王祖耆院长曾在采访中这样回忆自己的一生:

我一生经历中,早期是颠沛流离,出生在无锡,不到十岁日本鬼子打来了就开始逃难,无锡老家的宅子在战火中毁于一旦。抗战胜利前我逗留过12个城市,转了三次小学、四次中学,抗战胜利后考上上海交大才算稳定下来。我亲眼目睹国家的磨难,深知没有国家的独立哪有自己的小家?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交大就参加了进步学生的社团“创社”。那个时候我就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立志要为国家的独立自由而学习,所以出国留学是我报效祖国的开始。回国后也经历了很多,看到最后党的力量越来越强大,纠正了左的错误路线,国家实力迅速壮大。

事实证明我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我这一生从来没有想过个人要获得什么利益啊,头衔啊,但是党和国家还是给予我很多,我能安度晚年,心里十分感激。回顾一生,可以说一生无悔!

痛别!他在杭州逝世 - 天天要闻


1984年主持学院科研成果鉴定会 图源: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综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都市快报、澎湃新闻
编辑 谢珂 审核 蒋波 陈洁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 天天要闻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表示:“我可没说过”

提及“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在很多人模糊的印象中,这句话一定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然而,太史公却表示,别再以讹传讹了,我可没说过这句话。出处“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出自清代学者李晚芳的著作《读史管见》。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 天天要闻

北京“回南天”,东北下“梅雨”?因为它偏北了

2025年7月1日8时许,北京大兴天宫院。尹亚飞/新京报/视觉中国2025年7月,北京仿佛进入广东“回南天”,地铁通道的墙壁上甚至挂上水珠。东北地区也连日阴雨绵绵,仿佛进入江淮“梅雨”季。潮湿、闷热、黏腻的空气,让北方人感到陌生。“我们家现在讲粤语。”有人如是调侃。还有人说:“南方人北漂,第一次有家乡的感觉。”另...
痛别!他在杭州逝世 - 天天要闻

痛别!他在杭州逝世

2025年7月5日18时15分,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原院长、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王祖耆先生,因病在杭州逝世,享年98岁。王祖耆1927年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1945至1948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52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电机系硕士学位后于美国西北大学任助教;1955年9月与钱学森同船回国...
沈从文婚外情长达8年,期间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谈谈 - 天天要闻

沈从文婚外情长达8年,期间找林徽因求助,林:去找金岳霖谈谈

1936年北平一个冬夜,大作家沈从文失魂落魄地敲响了总布胡同三号的大门。开门的是女主人林徽因,她看着门外这位文坛好友,只见他一米六几的个子在寒风中微微发抖,脸上满是泪痕。能让写出《边城》这般纯净文字的男人,哭成这样,一定是天塌下来了。林徽因
外国船只插五星红旗避祸,国防部:公道自在人心 - 天天要闻

外国船只插五星红旗避祸,国防部:公道自在人心

最近中东海域上演了一出"换旗求生"的戏码,在霍尔木兹海峡这片火药桶般的水域,外国商船们突然集体玩起了"变装秀"——清一色挂上中国五星红旗。 (在霍尔木兹海峡,大量外国船只悬挂五星红旗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