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2024年03月23日18:35:44 历史 1616

前言

古代的战争场面常常令人惊叹,万马奔腾,千军万马齐发,如何组织和管理庞大的军队成为古代将领们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除了部署作战和指挥军队外,将领们还需要面对一个似乎不那么光彩的问题——军队的日常生活细节。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在万军厮杀之际,军队里的吃喝拉撒这些基本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你能想象古代将领需要处理这些琐事的场景吗?在古代行军的壮阔画卷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细节和挑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漫长的行军途中,粮草的及时供给直接关系到士兵的体力恢复和战斗的水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西汉时期的姚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到:“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针对粮草的安排贯穿行军打仗,包括粮食储备、粮草的运输和管理、路途中发生紧急情况的应对、粮食发生意外后的问责以及粮草储备不足时的应急方法等等。

粮食储备是在行军前,军队会提前储备大量的粮食,通常以干粮为主,比如小麦、稻米、高粱等,而且这些干粮还要经过特殊的处理,以确保能够长时间的保存。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另外,也会准备一些干果、腌制的肉类等食物补充,虽然制作成本较一般的粮草更高,但它们能丰富将士的食谱。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针对军队的粮食制备,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记载,《隋书》、《宋史·职官志》、《明史·农政志》都对干粮的制作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甚至为了提高军队的续航能力,对干粮的选材也有一定的要求,基本的思路就是便携、能够长时间保存、快速为士兵提供能量,这些基本的要领就和当今的压缩饼干类似。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古代行军的干粮并不会像我们在各类影视剧中看见的白馒头和各种饼类,这种粮食不仅体积偏大不易携带,而且容易受潮变质。

对于合适的干粮制作也有记载,宋代的《武经总要》就给出了多种详细的制作方法。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举例来说材为100斤的大米,煮熟后暴晒晾干,去除杂质后在清蒸一遍,多次反复,对这100斤的大米进行类似压缩饼干的浓缩制备,最终这百斤的大米就能减少成约17斤左右。

行军作战的时候,饭点一到,士兵就可以拿出这些事先制备好的干粮,之后用水泡开,蒸馏压缩的干粮就会膨胀,这样的做法不但可以为士兵补充能量,甚至还有不错的饱腹感。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通常情况下,这经过浓缩的军粮,可以让一个普通士兵吃上40多天。

除了粮食的制作之外,粮食的运输安全也是关键。

大军开始行动之前,还要派出先遣部队侦察情况,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斥候、游骑、探马、塘骑等,负责侦察敌情和探路的部队。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他们通常会被派遣到前方敌军可能出现的地区,或者是行军陌生路途较为凶险的区域进行侦察,搜集敌情情报并向主力部队汇报。

宋时期的侦察兵称踏白军宋代著名将领岳飞曾在《奏陈州颍昌捷状》中写道:“据踏白军统制董先、游奕军统制姚政等申,统率军马,在颍昌府驻札。”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这些侦察部队在古代的战争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他们的工作将为军队提供及时准确情报支援,还能为大军扫清行军的障碍,提高军队的行军效率,保证随后的粮草后勤部队的安全,确保队伍的生命线不会因为敌军的偷袭而斩断。

指挥官亦可根据也可根据先锋传来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掩护行军的目的,迷惑对手的判断,合理保护自己的软肋,有效地指挥部队行军和作战。

历史上因为粮草问题落败的战役也不在少数。就拿我们熟知的官渡之战举例,曹操黎阳袁绍进入相持阶段,《资治通鉴》写道:“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而行。”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曹操本想撤军再作打算,荀彧却建议:“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建议曹操抓住机会,这将是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

随后荀攸又献计:“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

曹操依计划行事,果然逼退袁绍的大军,斩杀了颜良。之后许攸逃离袁绍投靠曹操,他向曹操透漏出一个影响战局的信息,那就是乌巢就是袁绍囤粮重地,应当速速烧掉袁绍军粮。曹操依计行事,轻兵夜袭乌巢,烧毁辎重。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袁军的粮草被尽数烧毁,军心自然大乱,许多将士纷纷叛变。曹操最后大破袁军,以少胜多。

这场战役中曹操能够采纳荀彧、荀攸和许攸的良策,攻守相济,奇兵频出,带兵轻兵火攻,夜袭乌巢,焚烧袁绍军的粮草,阻断了袁绍军队的生命线,导致数倍与曹军的士兵没有补给,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由此可见粮食安全对军队的重要意义。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大军行进时内急该怎么办

你敢想象古代行军几万人行军时一起如厕会时会是怎样壮观的场景吗?将领们又是如何安排处理的呢?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我们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点,处理不好的话可能直接影响战争的结局。

我们知道古代的交通并不发达,大军行进速度并不快,我们也经常看到史书记载的行军都有数月之久,期间吃饭休息,安营扎寨,排便处理的体量可是不容小觑。

如果一支数万人的军队人人自便,这样的场景属实是壮观,因此如何处理行军的排泄物,对于将领来说也是军事必修课了。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我们就以一只两万人的军队为例子,假设每人每天制造一百克的排泄物,那么这只军队一天就可以制造大约两千千克,也就是两吨的排泄物,假如行军的时间是一个月,那么这只军队仅是出征一个月就可以产出约六十吨的粪便。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如此庞大数量的排泄物如果没处理好,你能想象它会有什么危害吗?

首先,我们知道我国古代是农耕时代,但是受制于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落后,农田的开垦和耕种要考虑诸多因素,就比如说土壤的肥力,农田周围的水源质量。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假如这支军队恰好经过了农耕区域,那他们的这些未经集中处理的巨量排泄物,就很有可能烧毁农田,导致土地短时间内无法正常种植。

如果停留的时间过长,大量堆积的粪便还可能渗入当地的水源,河流和地下水的质量就会遭到破坏,不仅会危害军队停留期间的用水安全,对当地的农民的生活也会造成极大的打击。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当然也有聪明的人就想到了,我国古代农民农田这么多,农作物生长又需要大量的施肥,这些粪便不是正好可以给当地的百姓吗?

确实就有很多将领会把这些粪便集中后卖给当地人,来换取军队短期的口粮等物资。当然也有人会留下来部分,经过合理的处理后,这些粪便也可以再次的利用起来。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然后,就是如果万人行军中,一有人内急就离开队伍解决,不但队伍的阵型无法保持,延缓行军速度,还会加大管理的难度,影响军队应对敌袭的能力。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此外随意的离队排便,实际上为各种奸细避开大军的视线传递消息制造很大的便利,更是增大了队伍暴露的风险,给敌军更多可乘之机。

如果行军中真是内急无法忍受,难道就只能憋着或是就地解决吗?

其实很多典籍就记载了当时安营、如厕的细则,还是宋代的《武经总要》中提及的下营法:“凡军营将下之时,当营跳荡、奇兵、马军、并战锋、驻队,各令严备持仗,一准发兵法。待当营卓幕讫,方可立队释仗,各于本队下安置。若有警急,随方捍御。其马军下营讫,取总管进止,其马合群牧放。”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还有《蜀五书·诸葛亮传》也对此有所提及:“所至营垒,井灶,所至营垒、井灶、圊溷、藩篱、障塞皆规矩工整,一月之行,至离去之时,营垒完好如始至。”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就是说诸葛亮在行军时,所安营的地方包括厕所、防御工事、生火的炉灶都井然有序,看不出丝毫破绽。有的史书还详细记载了驻扎停留后挖出厕所的大小和规格。

当然,如果真是在行军中内急而且距离安营还远,离队如厕也是可以的,比如可以先向对应的人员报备,依照相应的规定,找同伴监督,结束后迅速归队,若是离队超过规定,就会面临军法处置。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最后,就是这样巨量的垃圾不进行及时的处理,还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增大部队感染疾病的风险,这样显然会极大的削弱军队的战斗力,严重点的遇到了较为难以治愈的疾病,很可能还未到达目的地,军人就折损部分。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而且,敌军还可能根据这些没有处理的残留推测军队的大概人数,粮食的供给和储备情况,士兵的健康程度,军队的战斗力是否饱满,行军的目的和大致方向等十分关键的信息,进而对战局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对这些粪便的集中掩埋,就显得简单又有效了。

总结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也大致了解了粮草选材、制作、运输、保护对军队续航的作用;也知道了行军中安营停留,也要符合规格的建造防御工事,以便能防止偷袭,快速御敌;甚至对于简单的如厕都有详细的规定,涵盖了行军途中、安营停留、离开后处理等各个方面。

古代的十万大军,军队如何处理吃喝拉撒的?这是将领的必修课? - 天天要闻

由此可见,古代的将领对行军的各种细节都要精通,才能保证胜利。

当然,我们处在生产力如此发达的今天,可以享受着技术进步的红利,感受现代化、城市化的便利,上述的问题似乎与我们相去甚远,但我们依然要将那段历史铭记心中。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哪管“关税大刀”砍 绿营还在忙罢免 - 天天要闻

哪管“关税大刀”砍 绿营还在忙罢免

▲台当局金融安定基金进场护盘,但台股昨仍大跌千点。(台媒图) “特朗普动一张嘴,好公司都被干趴。”近日,美国对贸易伙伴祭出“关税大刀”引发全球股灾,台股更是接连3天暴跌。有岛内女工程师帮公....
单单从战斗力角度看,黄埔一期中谁最厉害? - 天天要闻

单单从战斗力角度看,黄埔一期中谁最厉害?

所以我们今天以战斗力的角度去评判,在所有黄埔一期生中很难绝对地去分析到底谁最厉害,因为不太好比较,而不同的军事将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战场环境下也展现了不同的军事才能。
39年前命案现场464根毛发等被妥善保存,最终锁定真凶! - 天天要闻

39年前命案现场464根毛发等被妥善保存,最终锁定真凶!

一起发生在1986年的命案,最终在2025年的春天迎来了正义的审判。1986年10月2日,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某单位值班室内,年轻女职工周某被人杀害,现场及附近没有监控,没有目击证人。由于值班室面积狭小,生活物品交织杂乱,现场勘查难度极大。最终,民警提取了带有微量血迹的物证和几条并不清晰的指纹纹线。为了尽可能多地采...
开国上将宋任穷回忆三次反顽打击石友三部 - 天天要闻

开国上将宋任穷回忆三次反顽打击石友三部

冀南反顽战役,将石友三部逐出冀南冀南反顽战役开始前,石部主力六十九军及孙良诚等部共1.7 万余人,摆在南宫之垂杨、董家庙和枣强之大营以及咸县之郭固、雪塔等地区,高树勋部主力在冀鲁边观城地区,一部延伸到临清、冠县间。
会当凌绝顶:民国老照片里的泰山 - 天天要闻

会当凌绝顶:民国老照片里的泰山

海德·莫里森(Hedda Morrison)在1933年至1946年间拍摄了大量华北地区的照片,提供了一个令人惊叹的中国北方生活记录。本组照片是在泰山所拍。沿着建筑和石阶爬上泰山在泰山的山顶上有通往南天门的石阶在泰山的山顶上有通往南天门的石
野史:权力与爱情的双重游戏,萧太后与韩德让的宫廷秘闻 - 天天要闻

野史:权力与爱情的双重游戏,萧太后与韩德让的宫廷秘闻

在历史的长河中,爱情与权力总是纠缠不清,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辽国那段充满戏剧性的爱情故事——萧太后与韩德让。这段故事不仅让人捧腹大笑,更是充满了权谋与情感的复杂交织,简直可以拍成一部年度热剧!一、青涩的初恋:未婚妻的梦幻话说年轻的萧燕燕,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