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破五”,来看东汉摇钱树

2024年02月29日21:11:56 历史 8250

今天“破五”,来看东汉摇钱树 - 天天要闻

今天是农历正月初五 俗称“破五”

是迎财神的日子

古人如何表达对财富的渴望与追求?

当然是“种”一株摇钱树啦!

01

仙人、瑞兽、铜钱扎堆

这株摇钱树谁不想要

这是一株挺拔的树

树高近2米

整体由枝叶、青铜树干、陶树座构成

今天“破五”,来看东汉摇钱树 - 天天要闻

7层树冠郁郁葱葱

树尖立一只凤鸟,正引吭高歌

今天“破五”,来看东汉摇钱树 - 天天要闻

下两层树干和树叶合为一体

第二层正中西王母端坐,仪态万千

第三层力士威严地守护着玉璧的安全

今天“破五”,来看东汉摇钱树 - 天天要闻

下四层插接二十四片枝叶,向四方伸出

枝叶上有龙首、朱雀与鹿、象与象奴

边饰以方孔圆钱

叶片外侧四周还有许多长短不一的“流苏”

今天“破五”,来看东汉摇钱树 - 天天要闻

△ 下四层枝叶上的龙首、朱雀、鹿等造型

陶树座雕塑分为两层

上层为圆雕雄狮,协生两翅

守护着摇钱树的安全

下层的五匹马或吃草 或奔走 或回首

悠然自得

今天“破五”,来看东汉摇钱树 - 天天要闻

这株东汉摇钱树是国内现存

体型最高大、保存最完整的一株摇钱树

站在树前想象一阵风吹来 枝叶摇动

铜钱哗哗地往下掉

仿佛置身仙境一般

02

求什么就定制什么

摇钱树因此千姿百态

摇钱树是东汉初期至蜀汉晚期

流行于以四川地区为中心的西部地区

一种特有的物质文化产物

当时的人们认为

拥有了摇钱树就会消灾挡难,财源不断

汉代许多官宦人家将其置于居家大厅之中

作为镇宅祈福之物

去世后又作为明器随葬

目前出土的摇钱树大概有100多株

但多为残件

今天“破五”,来看东汉摇钱树 - 天天要闻

△ 绵阳博物馆摇钱树展厅,为国内最大的摇钱树展厅。

在所有的出土的摇钱树上

除了钱形装饰的“标配”以外

车马、仙人、龙、虎、象、鹿、玉兔等

与神话相关的形象都出现过

人们甚至找不到两株完全一样的摇钱树

今天“破五”,来看东汉摇钱树 - 天天要闻

△ 部分出土摇钱树枝叶拓片

原来,摇钱树的树座、树干、枝叶

都是分别制作后组装在一起

树干和树枝甚至可以随意装配和拆卸

因此购买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内容

最终构成了摇钱树的千姿百态

今天“破五”,来看东汉摇钱树 - 天天要闻

△ 东汉陶摇钱树座(左),宜宾市博物院藏;东汉陶辟邪摇钱树座(右),宜宾市博物院藏。

03

除了摇钱树

还有这些祝你“发财”的文物

摇钱树表达了古人

最质朴、最简单、最直接的愿望

那就是财源滚滚、富贵吉祥

但由于战乱等因素

青铜摇钱树仅仅繁荣了200多年

就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

但这一传统文脉却未曾中断

人们通过年画、版画、剪纸等形式

塑造出各类新型的摇钱树

今天“破五”,来看东汉摇钱树 - 天天要闻

△ 四川绵竹年画 摇钱树

今天“破五”,来看东汉摇钱树 - 天天要闻

△ 宋代以后的摇钱树

人们还在钱币上铸出不同的图案

祈求平安、富贵和吉祥

今天“破五”,来看东汉摇钱树 - 天天要闻

△ “子孙千亿”金钱

有了摇钱树,还要有聚宝盆

这对清代铜胎掐丝珐琅聚宝盆

白玉、黄玉、碧玉、翡翠、紫晶、茶晶、珊瑚

大小不一 形态万千 质感各异的宝石

雕琢成菊花

显现出一派富贵气象

今天“破五”,来看东汉摇钱树 - 天天要闻

△ 清代铜胎掐丝珐琅聚宝盆,中国财税博物馆藏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希望看到此文的你

能带着摇钱树的好运

在新的一年里诸事皆顺 福气多多

今天“破五”,来看东汉摇钱树 - 天天要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编:程雨萌)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 天天要闻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弥生子在报纸上写下对和平的祈求。她希望这一年没有战争,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们却越来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军开始在北平周边频繁闹事,为全面战争做准备。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卢沟桥突然响起枪炮声。日本军队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