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2024年01月09日18:55:06 历史 1688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红军长征的过程中,松潘草地绝对是最艰难的一关。草地中沼泽遍布,污水满地,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一不小心就会诱发感染。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如今,长征已过去80多年,那片“吃人”的草地,如今如何了?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险象环生的草地

1934年10月,红军为了躲避敌人的追逐,保留有生力量,决定开始长征。

由于向北行进的两条主路被敌人封死,红军只能选择更难走的路径。也是在这块草地上,红军足足花费了7天才走出去,且这段期间红军减员上万人。

这块草地位于四川西北部,名为松潘草原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这块草原之所以被称为“吃人的土地”是因为这里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因为松潘草原雨水充沛,导致这块地十分松软,内含大量沼泽和积水。

人在其中行走,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沼泽,很难生还更可怕的是,因为草地上到处是污水,战士们身上如果有伤口,遇到污水之后就很容易发生感染。

那时,敌人对红军进行药品封锁,导致红军没有足够的药物对伤员进行医治,一旦战士们感染死亡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不仅如此,这片地区气候十分多变。早上还是晴空万里,一会就可能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到了晚上,暴雨冰雹更是会突然出现。

气候的多变,让很多战士患了感冒。潮湿的环境,让战士们的衣物难以晾干,总是湿哒哒的黏在身上,让战士们的病情难以好转。

除了环境的艰苦之外,红军们还面临着后勤补给不足的情况。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因为路途艰险,道路泥泞,导致红军行军速度很慢。

再加上当时的红军被敌人围困,缺衣少食,食物很快出现短缺。但即便是面对如此艰苦的环境,红军也没有退缩,而是向着终点一路前行。

为了坚持下去,战士们没东西可吃,就只能吃野草。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最后,野草也没得吃了,战士们无奈只能吃腰带和皮鞋,以此充饥。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战士牺牲在这里。

好在红军的坚持迎来了曙光,终于经过了漫长的7天后,红军终于得以走出这块恐怖的草地。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这块草地现在情况如何?

作为红军长征中标志性的一站,这块草地成为了红军精神的代名词。如今,距离红军长征已经过了80多年,这块草地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因为多水,这块草地沼泽丛生泥泞难走,导致很多动物经过这里也会被困住。不仅如此,因为附近的牧民有时会在这里放牧,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会导致这些牧民身陷险境。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声明和财产安全,当地政府对水文系统进行了改善。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经过专业人员的调查后发现,这块草地之所以积水多,是因为排水出现了问题。雨水排不出去,就会导致积水越积越多,从而出现沼泽。

找到了源头之后,国家便开始了治理。先是在草原上修建了大量的排水渠,让雨水和积水能顺利排出。除此之外,还要增加草场的吸水能力。

所以,工作人员在草地上种植了吸水能力相对较强的青草,不仅可以快速吸水,还能温度土壤。最后则是变废为宝,将草场进行开垦,种上农作物,为当地的居民创收。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而在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之后,这里不再是从前的“吃人”草地,而是变成了一块适合放牧的优质草场。

令人欣喜的是,因为这块草地对于红军的特殊意义,也让这块草地成了国内著名的旅游景点。

很多来打卡的游客,一定会去的就是松潘草原的红军遗址。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为了纪念红军,也为了传承精神,这里建造了一座红军长征纪念碑。不仅如此,松潘草原上还专门建造了松潘会议纪念馆。在这个纪念馆内,游客们可以近距离的了解那段历史,感受红军当年的不易。

从“吃人”的草地,变成如今草长莺飞,生机盎然的土地,80多年来的变化,我们看在眼里。而这种变化,又何尝不是中国这些年来的变化呢?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我们从一个一穷二白变成当今第二大经济体,从百废待兴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草地的变化,正如中国的变化。而这离不开红军战士们的艰苦奋斗,离不开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他们的精神,将随着历史的发展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激励中华儿女不断前行。


参考资料:


记者手记:那些牺牲,需要被永远铭记——人民网

保护红色资源 松潘草原焕发更大活力——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当年红军长征为什么要过草地?是什么地方?——澎湃新闻

松潘县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呈现红色旅游热——松潘县政府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澳门青年山西行:追寻抗战足迹 传承红色精神 - 天天要闻

澳门青年山西行:追寻抗战足迹 传承红色精神

《中国日报》7月10日第7版截图 37岁的澳门青年谭伟衡首次踏上山西的土地,在这里他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有了深刻的认识。 谭伟衡说:“我们要弘扬抗战精神,回到澳门后积极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贡献力量。”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港澳青年看祖国”澳门青年山西行活动于6月25日至29日...
关键时刻,印度投下赞成票!特朗普彻底摊牌,要全球孤立金砖11国 - 天天要闻

关键时刻,印度投下赞成票!特朗普彻底摊牌,要全球孤立金砖11国

当地时间6日至7日举行的金砖里约峰会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不但是金砖再次扩员并加持“金砖伙伴国”后的首次峰会,更是国际政治生态发生重大变化时的一次盛会,“大金砖”合作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功能性建设均面临诸多新情况。面对机遇与挑战,金砖国家正顺势携手全球南方国家,
县委办主任41岁辞官搞发明——黄明和的畜牧科研逐梦路 - 天天要闻

县委办主任41岁辞官搞发明——黄明和的畜牧科研逐梦路

黄明和于1995年荣获由联合国颁发的“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红网时刻新闻7月9日讯(记者 张盟 陈彦兵)在湖南科研版图上,黄明和是独特的存在。他从基层领导岗位转身,以科研为新征程,用数十载耕耘,书写基层干部转型科研先锋的精彩篇章。黄明和,1951年10月生于洞口县,大专文化。曾任洞口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后任邵阳...
玛丽·哈灵顿:政治不是做生意,马斯克建党误判了美国政治生态 - 天天要闻

玛丽·哈灵顿:政治不是做生意,马斯克建党误判了美国政治生态

【文/玛丽·哈灵顿,翻译/观察者网 郭涵】一年前,唐纳德·特朗普字面意义上“躲过了子弹”,一下子让他的总统竞选形象从“挑战者”变为“传奇”。几天后,他的竞选搭档J.D.万斯在副总统提名演讲中承诺,特朗普政府将“致力于为工薪阶层服务”。万斯表示,应优先考虑美国自己的公民:“我们将不再引进外国劳动力,我们要为...
雍正为何刚登基就把曹雪芹家抄了 - 天天要闻

雍正为何刚登基就把曹雪芹家抄了

雍正五年腊月二十四日,江宁城朔风凛冽。一队官兵踏破曹府朱门,昔日堆金砌玉的厅堂顷刻间箱翻柜倒。十三岁的曹雪芹蜷缩在祖母怀中,眼睁睁看着御笔题写的“萱瑞堂”匾额被扯落在地——康熙皇帝曾对曹家乳母的尊称,如今成了前朝恩宠的冰冷遗证。曹家的煊赫,
趣聊两汉:董仲舒的职场悲剧,错不在汉武帝 - 天天要闻

趣聊两汉:董仲舒的职场悲剧,错不在汉武帝

公元前179年,董仲舒出生于一个小康之家。因为家里不差钱,又有很多藏书,所以董仲舒有了学习的机会,并学的很好。那么有多好呢?据史书记载,他在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讲学了,而且颇受欢迎,因为学问渊博,又教了一大帮学生,所以他的名望是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