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尤太忠汇报工作,周总理见内蒙古党委名单问:徐信在哪里?

2023年09月22日07:18:02 历史 1754


导语:

1971年3月,一位杰出的军事领袖,尤太忠将军,前往北京向周总理汇报工作。这次汇报涉及内蒙古自治区的党委领导班子的筹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周总理关注到了一位名叫徐信的军事将领,提出了他的名字,引发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徐信的故事是一段英雄壮丽的历程,他从贫寒的家庭出发,踏上了革命之路,成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功绩。本文将深入探讨徐信的生平事迹,分为五个部分,展示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英勇表现。

1971年尤太忠汇报工作,周总理见内蒙古党委名单问:徐信在哪里? - 天天要闻


第一部分:革命的火种

徐信,出生于1921年,河北灵寿人。正是在这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尽管家境贫困,但徐信的父亲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节衣缩食,将儿子送入学堂。在那里,徐信遇到了一个名叫马秀忠的教师,他的真实身份是中共地下党员。在马秀忠的影响下,年幼的徐信对革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71年尤太忠汇报工作,周总理见内蒙古党委名单问:徐信在哪里? - 天天要闻


第二部分:踏上革命之路

1937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河北迅速沦陷。当时仅16岁的徐信义愤填膺,毅然拉着同学前往八路军,成为115师军政干部培训学校的第一批学员。在校期间,他加入了共产党,并毕业后迅速被委以重任,在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担任连长。在邱门伏击战中,徐信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打得日军节节败退,赢得了第一仗的胜利。

1971年尤太忠汇报工作,周总理见内蒙古党委名单问:徐信在哪里? - 天天要闻


第三部分:战火纷飞

随着抗战的胜利结束,中国陷入内战的泥淖。徐信已经成为晋察冀军区32团团长,他的部队在与国民党傅作义部的多次交战中,几乎全部取得了胜利。在保北战役中,徐信的出色表现包括攻占定兴县城,歼敌1500余人,并俘虏了敌94军少将副军长康慕飞。这场战斗的胜利为解放军策应东北野战军的作战行动发挥了关键作用。

1971年尤太忠汇报工作,周总理见内蒙古党委名单问:徐信在哪里? - 天天要闻


第四部分:与傅作义的较量

内战期间,徐信率领的32团在涞水地区与国民党傅作义部频繁对峙。在一次战斗中,他们失去了与友军的联系,形势危急。然而,徐信展现出了冷静和坚定的领导力,成功地重组部队,发动了突击,击溃了敌人,甚至击毙了师长李铭鼎。这一壮举使得傅作义部队遭受巨大损失,傅作义本人也被击毙。

1971年尤太忠汇报工作,周总理见内蒙古党委名单问:徐信在哪里? - 天天要闻


第五部分:战后建设与荣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但徐信的军事生涯远未结束。他参加了朝鲜战争,指挥志愿军19兵团187师在第五次战役中表现出色,成功突破敌人防线。朝战结束后,徐信受到了彭德怀和志愿军首领的表彰。他的出色表现在战争中得到了高度赞扬,成为一名上将,与其他开国少将同列。

1971年尤太忠汇报工作,周总理见内蒙古党委名单问:徐信在哪里? - 天天要闻


结语:

徐信将军的生平事迹是一段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他的坚韧、智慧和勇气让人敬佩。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领袖,还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者。他的奋斗精神和对国家的无私奉献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正是有了像徐信这样的英雄,中国的革命事业才能取得胜利,国家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他的精神,为建设更加强大的国家而努力奋斗。

1971年尤太忠汇报工作,周总理见内蒙古党委名单问:徐信在哪里?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展出赵一曼遗书:亲爱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展出赵一曼遗书:亲爱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

极目新闻记者 李迎 曹雪娇7月7日,《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8日,该展览面向公众对外开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赵一曼牺牲前给儿子的遗书(图源:记者拍摄)据了解,本次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将展出照...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 天天要闻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 天天要闻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立狮脑山巅,望太行云烟。那座座峰峦如同无言的丰碑,铭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峥嵘岁月、不朽功勋。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正在山西阳泉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为粉碎...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 天天要闻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考察。他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了解当地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等情况。 阳泉狮脑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团大战纪念碑直指苍穹 不远处,...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焚烧秸秆,常被误认为是千年传统,实则是现代农业的“时代病”。古人用秸秆,少有“一烧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万种智慧。 从《齐民要术》到《陈旉农书》,从堆肥还田到修筑屋舍,秸秆在古人的手中,是滋养农田的肥料,是遮风挡雨的材料,是饲养牲畜的食粮。焚烧秸秆,绝非古人首要的选择,而是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人们...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 天天要闻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血与火的14年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无数国人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奉献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在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对日战事最多、最惨烈的正面战场之一。当时全省人口3000万,征募的兵...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 天天要闻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高志凯和他那句“在恒河画一条线”的说法都火了。有网友还提议,这条线未来就应该叫“高志凯线”。印度人听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条线的由来高志凯是一位智库学者,他所说的画一条线,实际上是针对臭名昭著的麦克马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 天天要闻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公元 105 年,东汉宫廷宦官蔡伦将一批质地轻薄的 “新纸” 呈给汉和帝。谁也未曾料到,这看似寻常的发明,会成为撬动中华文明进程的杠杆。在此之前,竹简笨重如石,绢帛贵比黄金,知识的传播被牢牢锁在少数人的书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