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任仲夷要为张志新平反,华国锋不表态,任:按省委决定办

2023年09月03日11:42:04 历史 1850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史上,任仲夷绝对是一位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上世纪80年代初,任仲夷在广东这块试验田上,大胆推进改革开放,广东和深圳特区成为了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如果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那任仲夷就是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

1979年,任仲夷要为张志新平反,华国锋不表态,任:按省委决定办 - 天天要闻

任仲夷

任仲夷之所以能受到邓小平的赏识而主政广东,离不开他在主政辽宁时的突出政绩,今天帝哥就来说说任仲夷主政辽宁时的故事。

1977年3月,任仲夷出任辽宁省委第二书记兼省革委会第一副主任,不久后升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当时的辽宁是“运动”的重灾区,受极“左”路线的影响很深,拨乱反正、思想解放的任务非常繁重。

任仲夷一上任,就提出了要给国营企业“松绑”、在农村“抓富”的口号,他说了这么一番话:

共产党取得政权以前,主要任务是领导人民由奴变主;取得政权以后的主要任务,是领导人民由穷变富。

在任仲夷的推动下,辽宁全省展开了一场“敢不敢富,能不能富,让不让富,会不会富和怎样富”的大讨论,鼓励农民“一定要变穷为富”。就这样,长期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的自由市场在辽宁大地复苏了。

1979年,任仲夷要为张志新平反,华国锋不表态,任:按省委决定办 - 天天要闻

邓小平和任仲夷

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任仲夷对这场讨论十分关注,这年8月,他撰写了一篇8600多字的文章《理论上根本的拨乱反正》,在辽宁省委的理论刊物《理论与实践》上发表,他在文章中提出了“三个不要”、“四个必须”:

不要迷信“特殊身份”;

不要单凭朴素的阶级感情看问题;

不要以政治需要为借口反对实事求是。

必须完整地、准确地领会和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

必须充分发扬民主,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

必须和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时刻倾听群众的呼声;

必须承认实践高于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要知道当时的政治局势并不明朗,很多人担心任仲夷会因为这篇文章被扣上“反革命”的罪名,但他却说:“我认为共产党人就是真理的追求者、捍卫者。在真理与谬误激烈斗争的关键时刻,是不允许丝毫胆怯、犹豫徘徊的。”

1979年,任仲夷要为张志新平反,华国锋不表态,任:按省委决定办 - 天天要闻

在当时省一级的领导干部里,任仲夷和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杨易辰、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宋平是最早表态支持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正是在他们的带动下,到1978年底,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各总部负责人,都公开表示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左”的思想禁锢终于被打破了。

任仲夷不仅是真理的捍卫者,而且是真理的践行者,他在主政辽宁时,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其中最著名的是给张志新平反。

张志新是原辽宁省委宣传部的一名女干部,在“运动”期间,她坚持真理,对“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斗争,最终在1975年惨遭“四人帮”杀害。

1979年,任仲夷要为张志新平反,华国锋不表态,任:按省委决定办 - 天天要闻

张志新

1979年2月11日,任仲夷在辽宁省革委五届三次全会上,正式提出要为张志新平反,在他的重视和督促下,张志新一案的复查进展得很快。3月9日,中共辽宁省委召开常委会,正式为张志新彻底平反昭雪,并追认她为革命烈士。任仲夷在会上说了这么一番话:

我赞成定为烈士,予以彻底平反昭雪,对她的家属、子女要很好照顾,由此造成的影响要彻底肃清。要开追悼大会。要号召党员、革命者向她学习。她是很努力学习的,不学习是讲不出这么多言论的。我们现在搞解放思想,她早就思想解放了。要学习她那种“五不怕”的精神。

就在辽宁省委为张志新平反后不久,华国锋来到辽宁视察工作,任仲夷请他为张志新烈士题词,但华国锋没有表态。此时有人问任仲夷怎么办,任仲夷说:“他不题可能有别的考虑,这不要紧,我们还是按省委的决定办!”

1979年,任仲夷要为张志新平反,华国锋不表态,任:按省委决定办 - 天天要闻

华国锋和任仲夷

1979年7月,任仲夷到北京开会时,专门去看望了张志新的母亲,他对张志新的母亲说:“您为党生了一个好女儿!我不如志新,我不如她敢想,更不如她敢说。”

1979年初,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否定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倒春寒”,辽宁省内也出现了“三中全会的政策过头了”、“可能诱发资本主义势力泛滥”等声音。《辽宁日报》的记者范敬宜在深入农村进行调研后,写了一篇文章《莫把开头当过头》,批评这些错误思潮。但辽宁的许多干部在看了这篇文章后,纷纷攻击范敬宜:“纯粹是胡说八道!”“范敬宜这个右派还没有当够!”

在这样的形势下,任仲夷挺身而出,公开宣称:“我完全赞同范敬宜的观点。我认为,文章的标题还应加上一句:莫把支流当主流!”3天后,《人民日报》全篇转载了范敬宜的这篇文章,表达了对任仲夷的支持。

还有一次,大连歌舞团到上海演出,演员在台上拿着麦克风边走边唱,这在当时是罕见的,因此引起了舆论的一片哗然,有的报纸连续批评这是“港台资产阶级腐朽台风”。《辽宁日报》也准备报道此事,但拿不准到底是该肯定还是批评,便派范敬宜去向任仲夷请示。

任仲夷听完范敬宜的汇报后,问他说:“对这个问题,马克思是怎么讲的?”

1979年,任仲夷要为张志新平反,华国锋不表态,任:按省委决定办 - 天天要闻

范敬宜没想到任仲夷会这么问,只好回答说:“这我可没听说过。”

任仲夷听后严肃地说:

既然“老祖宗”都没有讲过站着唱是无产阶级的,走着唱是资产阶级的,叫我怎么表态呀?我认为,共产党的省委只管唱什么,不管站着唱还是走着唱。我还没有想清楚,为什么只有站着唱才是社会主义,走着唱就是资本主义。

范敬宜有些着急地问:“那我们报纸怎么办呢?”

任仲夷笑着说:“那是你们总编辑考虑的问题。”

在任仲夷和辽宁省委一班人的领导下,仅仅过了两三年,辽宁大地便显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1980年10月,任仲夷因“思想特别解放”,而被邓小平“点将”,出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上任前,胡耀邦专门找他谈话说:“你曾要求在大连办特区,这不可能,但中央决定调你到一个有特区的地方去工作,就是广东。”

1979年,任仲夷要为张志新平反,华国锋不表态,任:按省委决定办 - 天天要闻

胡耀邦和任仲夷

就这样,任仲夷离开了工作3年多的东北大地,开始了新的征程。


作者简介:帝哥,一位90后上班族,专职写作2年,已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发表多篇10万+的爆文。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可以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帝哥说史”,一起探讨一起进步。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展出赵一曼遗书:亲爱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展出赵一曼遗书:亲爱的孩子啊,希望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

极目新闻记者 李迎 曹雪娇7月7日,《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8日,该展览面向公众对外开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开放。赵一曼牺牲前给儿子的遗书(图源:记者拍摄)据了解,本次展览面积1.22万平方米,将展出照...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 天天要闻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了“两个一百年”...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 天天要闻

鉴往知来|百团大战:战绩辉煌,永垂史册

立狮脑山巅,望太行云烟。那座座峰峦如同无言的丰碑,铭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峥嵘岁月、不朽功勋。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正在山西阳泉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为粉碎...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 天天要闻

第1视点|跟随总书记回望百团大战伟大胜利

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阳泉市考察。他来到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缅怀抗战烈士英雄事迹,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光辉历史,了解当地开展革命历史教育、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等情况。 阳泉狮脑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团大战纪念碑直指苍穹 不远处,...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 天天要闻

古人用秸秆,也是烧吗?

焚烧秸秆,常被误认为是千年传统,实则是现代农业的“时代病”。古人用秸秆,少有“一烧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万种智慧。 从《齐民要术》到《陈旉农书》,从堆肥还田到修筑屋舍,秸秆在古人的手中,是滋养农田的肥料,是遮风挡雨的材料,是饲养牲畜的食粮。焚烧秸秆,绝非古人首要的选择,而是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人们...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 天天要闻

观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记的抗战历史,不曾忘记的无名之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血与火的14年抗战,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无数国人在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奉献牺牲。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在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是对日战事最多、最惨烈的正面战场之一。当时全省人口3000万,征募的兵...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 天天要闻

中国专家一句话吓得印度认怂:恒河以北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

高志凯和他那句“在恒河画一条线”的说法都火了。有网友还提议,这条线未来就应该叫“高志凯线”。印度人听了可能都懵了,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条线的由来高志凯是一位智库学者,他所说的画一条线,实际上是针对臭名昭著的麦克马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 天天要闻

蔡伦造纸术问世:树皮破布如何改写中华文明史?

公元 105 年,东汉宫廷宦官蔡伦将一批质地轻薄的 “新纸” 呈给汉和帝。谁也未曾料到,这看似寻常的发明,会成为撬动中华文明进程的杠杆。在此之前,竹简笨重如石,绢帛贵比黄金,知识的传播被牢牢锁在少数人的书架上。